莎士比亚墓志铭的一段英文
莎士比亚曾经为人们留下了三十多部喜剧,另外还有一百多首诗文,然而其中最为特殊的还要说是莎士比亚墓志铭,这份墓志铭是他亲自为自己撰写的。在1616年的4月份他离开了人世,那一天正好是他五十二岁的生辰,在他离开人世之后人们将他的遗体安置在了圣三一教堂之中,在那里有一个圣坛,而他的遗体就在这下面。而他之所以撰写这份墓志铭,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永远长眠。
莎士比亚墓志铭是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撰写好了的,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他最后的绝笔,翻译之后的大概意思是:我的好朋友,请看在上帝的面子上,不要来挖掘我的尸骨,如果有人挖掘那么必定会受到我的诅咒,如果有人保护了这里,那么一定会受到保佑。这是一份特殊的墓志铭,有人说正是因为这份墓志铭的内容所以没有人敢挖掘他的墓地,从中也可以看到这位伟大人物是多么的聪慧和幽默。
莫里哀与莎士比亚的关系
莫里哀也叫让·巴蒂斯特·波克兰,法国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占有很大的位置。而威廉·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乃至全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剧作家之一。莫里哀与莎士比亚都为世界文学史带来很大的贡献。对比两者的相似之处,就能发现两个人在作品中都有过一个“铁公鸡”的形象。
莫里哀剧照
在莫里哀的喜剧作品中,阿巴贡的吝啬形象让人难以忘怀。相似的形象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两个人很相似,对金钱有极度的渴望,但还有其他不一样的地方。阿巴贡在仆人和儿女眼里就是个“铁公鸡”,自私自利,因为贪婪和爱财,阿巴贡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故事最后有个完美的结局,儿女的婚事得到解决,并且不用阿巴贡掏出来一分钱。而夏洛克一开始借给安东尼奥高利贷,后来不惜要割下对方的一块肉,是为了报复安东尼奥以往的羞辱,于是夏洛克相对于阿巴贡更多了一分阴冷。更能看出他的狭窄心胸,极强的报复心。夏洛克是个犹太人,单从身份上来讲,这个人物就多了一分悲剧色彩,故事的最后,夏洛克的亲人离开了,仆人也走了,他自己最后也输掉了剩下的财产。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个角色是这喜剧中的结局是最为悲惨的。
莫里哀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角色穿越历史的场合依然能够警醒世人。在他们笔下,各种角色也是一种观点的映射。作者通过塑造不同的角色,旨在阐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作为读者,透过这些简单的文字,去了解,去认识这些作者眼中的世界。
文学家莎士比亚被誉为什么
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问世到现今,他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的各类作品也被翻译为各种语言,以供人们阅读。而世人对他的赞誉也如他的作品流传度一样,从未停歇。莎士比亚被誉为什么呢?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将其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这是何等高的评价,但又是非常中肯的评价。宇宙的主宰者宙斯,不仅他的权利是永永远远的,更重要的世他为世人的作为是永不会停止的。而莎士比亚的作为也会随着他的文字一直流传,他的作品值得人们代代诵读。
莎士比亚雕像
在中国读者的眼中,莎士比亚被誉为什么呢?每位忠实的读者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国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就将莎士比亚誉为英国戏剧之父,这样的称呼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莎士比亚的作品虽然被译为各种语言,但它的魅力丝毫没有折损,让中国人也能朗朗上口的品读,感悟这位文学巨匠的磅礴有力的思想。
莎士比亚在文学和戏剧领域的作为几乎是无人可比拟的,这不单单是说在英国或者欧洲,即使是在世界领域中,他的影响都是没有前人,没有今者的。在当时不被世人认可的英国文学创作期,他创作的人物各个都有丰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让当时的人们重新审视和定义英国文学。无论莎士比亚被誉为什么,以他对人类文学的作为是配得上所有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