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写过哪些情诗(2)

海子墓那么寻常,仿佛不看那碑文,你都不敢确信这就是他的坟墓。人们不敢相信,在文学上大放异彩的人,他的坟墓竟然是如此简单。但是墓的好坏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毕竟人们喜欢的是他的作品。

也许看到海子墓,便会想到他诗歌作品里的经典句子。看到海子墓,便会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他本是才华横溢的人,他本能再为人们创作更多的作品,他本可以享受生活,却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子散文有何特点

海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现代诗人,他所写的文字简洁凝练,感情充沛,既有艺术的狂热奔放,又有哲学的理智精睿,为很多人所喜爱。海子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其中包括诗歌、长诗、诗组、小说、剧本等等,共计200余万字。虽然著作很多,但是海子散文却并不多见,对于海子来说,诗歌足以表达他的全部。

海子照片

海子照片

生于六十年代的海子,纯真而又热情,带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朴质与固执。他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尝试创作诗歌,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他尝试发表作品,一切的经历似乎很顺利,海子正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努力。

但是处于七八十年代,思想冲撞、社会变迁的时期,敏感而热忱的海子是迷茫的,他发现他的梦想是不被世人、亲友甚至恋人认可的,光明与黑暗在他的生命中交叠,他除了浑然天成、痛苦、孤独而又铿锵的诗歌语言,似乎再没有任何抒发情绪的方式。无论是海子诗歌,海子散文还是剧本、小说都只是为了达到对痛苦燃烧的人生和炽热艺术理想的理解。

海子没有钟情于散文,而是选择了诗歌作为他的“武器”,在诗歌创作中,诗与个体生命也是相互选择的,海子承袭了传统诗歌文学精髓和理念,并植入了西方哲学和西方艺术的狂热与大胆,而诗歌也给予了海子莫大的慰藉个鼓励。所以,难怪有人说,有人说海子以及他的诗是时代的反抗者,是90年代以后的文学无法企及的,海子是勇于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生力军。

七月不远 海子抒发了什么情怀

海子是现代诗人,他被称为是中国八十年代勇于挑战文学和生命极限的年轻诗人,他凭借着自身过人的才华和惊人的创作力在文学贫瘠的岁月中创作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诗歌偶像。

《七月不远》的创作地青海湖的照片

《七月不远》的创作地青海湖的照片

海子的成名作是《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等等,《七月不远》是海子游历青海湖时所做的三篇作品之一,其余两篇为《青海湖》和《绿松石》。

海子的一生短暂而充实的,1979年15岁的海子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海子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海子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次年,海子调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1985年他首次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亚洲铜》一诗,就此成名。同年七月,海子与初恋女友陷入热恋,同游北戴河,此时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海子感到了生活的幸福与美好。自以为获得纯粹爱情的海子没有预料到分手的来临和失恋的伤痛,他自虐到皮包骨,选择到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释放情绪,写下了海子《七月不远》等诗歌。

海子《七月不远》是一首借由青海湖抒发诗人孤独情怀的作品,诗人在青海湖畔回忆起曾在“七月”与恋人同游北戴河,而现在却决绝分手,诗人的孤独与苦涩不能自已,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体现出的是孤独症的顽固不化和有药难治,诗人渴望青海湖能浇灭心中炽热的爱情,甚至能结束苦难的人生,尽早终结生命。

这首《七月不远》是海子比较典型的抒情诗,诗文中流露的悲苦和压抑时海子纯真、炽烈的感情副产品,是诗人对不被理解和认同的苦闷情绪的无力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