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屠城,少年劝说
项羽在年纪轻轻之时便灭了秦国,自称为西楚霸王。无论是起义反秦,还是与刘邦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楚霸王项羽都屠城数次,据一些古书记载,屠城有六次之多。其中最后一次的大屠杀,项羽屠城,却遭到少年劝说,项羽最终放弃。
项羽屠杀
外黄大屠杀发生在楚汉之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时,刘邦派手下彭越驻守在外黄城。并多次攻打项羽,使其断了粮草,也因此使项羽陷入困境。然后项羽就决定带兵攻打外黄,诛杀彭越。项羽与彭越激战了几日,两败俱伤。不过最终彭越大败,弃城而逃,项羽得知外黄城的百姓曾帮助彭越守城而恼怒,就下令将陈内15岁以上的男子押到城东以活埋他们来解心头之恨。
外黄小儿劝说项羽
没想到,一位外黄县令家门客的儿子,年仅13岁,居然冒着生命危险去见项王。外黄少年见了项羽不但不害怕,反而谈定的说道:“外黄百姓是受彭越所逼,才任他摆布;现在百姓们已经归顺大王了,如将他们活埋,对于大王来说是没什么,那么其他城池的老百姓还会归顺大王吗?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而失人心者失天下。”听完少年的一席话,项羽便叫人放了外黄百姓。后来,从外黄城以东的几座城池,因这位少年的劝说,项羽都不再屠城,而百姓们也都不战而降,归顺项羽。
项羽在秦始皇出行是说的取而代之故事
项羽取而代之是说的项羽少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项羽是秦末汉初一位称雄一时的霸主,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项羽少年时代就拥有非同一般的志向,表现出了与很多人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项羽取而代之讲述的就是项羽的与众不同的看法,也说明了项羽自幼就具备了领导人的气质,下面就说一下这个小故事。
项羽画像
秦始皇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是受命于天的,是一般百姓无法企及的神一样的人物,但是在项羽的心中却不是这样的。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总是喜欢巡游四方,有一次秦始皇巡游到了南方,秦始皇的车马仪仗路过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带,众多的百姓站立在道路的两边看着秦始皇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的通过,少年的项羽与自己的叔叔项梁也在路边的群众之中,这个时候项羽看着秦始皇的车马仪仗队伍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梁听了吓了一跳,立即用手捂住了项羽的嘴,并说:“别乱说!你不怕全家合族都要杀头吗!”虽然项梁表面上这样说,但是从内心里开始对项羽刮目相看,觉得项羽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事的人,其实当时在项梁的心中早就已经有着想要推翻残暴的秦朝的想法,只不过项梁的心思没有像项羽那样说出来罢了。后来项梁与项羽投身到反对秦朝的战争之中,项羽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推翻了秦朝,项羽取而代之的预言被项羽自己实现了。
秦末时期著名人物西楚霸王项羽是谁
西楚霸王项羽是楚汉之争中的败家,他的一生从垓下之战那里就结束了。但是却被历史记住,传承至今,并且大多关于项羽的记载并不是将他当成失败者,而是一个英雄。
《鸿门宴》项羽剧照
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约定了争汉的规矩,可是在鸿门宴上,西楚霸王项羽因为一时的妇人之仁放过了刘邦,之后奠定了败局。不过也有人说项羽是有大将之风,他放过刘邦仅仅是因为欣赏樊哙罢了。
关于项羽败于刘邦,在历史上的记载都是为他可惜,因为项羽除了垓下之战,其余战争皆是大获全胜,并且多次创造了以多胜少的奇迹。但是垓下之战,双方兵力悬殊过大,导致项羽即使拼尽全力,最后也落得个自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