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战役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在哪(2)

此后,黄百韬由海州撤退到新安镇。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下部队发动起义,使得华东野战军通过防线包围了国民党第七兵团。黄百韬兵团开始西撤,仅凭一座桥渡过运河后,全军损失一万余人。

经过窑湾战役后,由于李弥撤退导致黄百韬兵团失去侧后方的掩护,此后李弥兵团于徐州收缩使得徐州东门大开,解放军能够长驱直入。在之后的曹八集战役中,黄百韬与徐州主力军分离。

之后,两军逐渐进入激战阶段,可谓是血染碾庄,从最初的防御部署,初期的交战,到近迫激战,再到最后的血战碾庄圩,黄百韬兵团势力逐渐衰弱,残余的部队有意突围均被剿灭,黄百韬在绝望中自杀,战争结束。

碾庄战役的胜利为整个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荣誉的一笔。

淮海战役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淮海战役的建议是由粟裕提出的,他当时是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员。他在济南战役胜利的三天后即9月24日就致电中央军委,建议进行淮海战役,而军委次日就予以回电表示同意,这样才有了之后的这场大战。

淮海战役地图

淮海战役地图

在粟裕的建议里,他把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是攻占两淮,如果敌军不来增援或者增援被我方阻档或歼灭,那么就进行第二步,就是攻占海州和连云港。所以,他把这场战役称为淮海战役的原因,就是这两个阶段的简称,“海”是指两淮,也就是淮阴和淮安,现在就是淮安市,而“海”是指海州,现在就在连云港,而这些地方在历史就是被称为“小淮海”。

不过粟裕的建议还只是草案,之后无论是在计划中,还是发动后国民党又投入兵力,都使淮海战役的规模越来越大,战场也越来越大,最后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

淮海战役是中共方面对这场战役的称呼,而作为应战方的国民党则不这么叫,他们称之为徐蚌战役。这也是两个地名,“徐”指徐州,“蚌”指蚌埠。这么称呼是因为,国民党方面在应战前所作的部署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徐州和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线做战略防御。这其实是他们在召开作战会议时白崇禧提出的两种作战方案中的第一个。而蒋介石倾向的是第二个,也就是放弃现在的徐州,退到淮河进行防守。

永城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

陈官庄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自1948年12月至次年1月是淮海战役第二、三阶段由我军对于国民党军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村落攻坚战。人民解放军将杜聿明集团团团围困于以陈官庄为中心向外放射的五千至一万米范围内,并不断缩小距离,最终由两个独立旅一举进攻将其歼灭,淮海战役全面结束。

陈官庄战役

陈官庄战役

陈官庄是我国河南永城东部的一个乡,与安徽萧县相接,作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主战场,也是该战役结束的地方,乡内有革命烈士陵园。

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国民党军的黄维军团于双堆集被围困,敌方为了保护主力,决定放弃徐州,令杜聿明率三个兵团组成一个大集团,避开正面交战,前去解救黄维,再一同南下。于1948年11月底,杜聿明集团沿徐永公路呈纵队向前蜂拥移动。

此时,华东野战军发现了南撤的杜聿明集团,于是全面追击围堵,使得敌军四下逃窜,全军混乱,杜聿明不得不暂停整顿。此时,我军乘机进攻,将其包围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敌军屡屡突围均被击退,敌方第十六兵团在突围中全数被歼。此时由于正好平津战役尚未完成包围,于是野战军对敌方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包围修整,期间不少士兵携带枪支前来投降。

至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与冀鲁豫军队两个独立旅一并发动总攻,直至10日下午,杜聿明被俘,我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