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启示是什么(2)

但在类似《魏略》、《九州春秋》等类似的史书中又有记载说是诸葛亮是自己推荐自己的,而并非是刘备三顾他于茅庐之中,甚至次数高达三次之多,因为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三次除了单指三次之外还有多次的意思,所以可能还不止三次。关于这一说法有些人确信无疑,他们觉得魏略之类的史书态度更严谨,史料更丰富所以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假问题到现在为止都是文人学士们争论的问题,也将是往后人们研究《三国演义》的重点所在。

三顾茅庐时刘备多少岁

忘年之交的意思是指年纪有一定差距的人称为了好朋友,好知己。历史上有过不少忘年之交的记载,有的是亦师亦友,有的是亦君亦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卧龙先生便是一对忘年之交,他们的相识开始于“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像

当时刘备处于一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胸中的一腔抱负难以实现,曹操的大军将刘备的军队大败于官渡,刘备一路颓败,最后只能先行投靠刘表再另谋他计。不料祸事的发生接二连三,谋士徐庶因为自己母亲的性命掌握在旁人之手,不得已离刘备而去,离去时告诉刘备可以去找寻卧龙先生。为此,刘备为了能重整旗鼓,也为了汉室的兴亡,他亲自起身前往找寻卧龙先生。

刘备,字玄德,出生于公元一百六十一年,而三顾茅庐的事情则发生在公元二百零七年至公元二百零八年之间,也就是说三顾茅庐发生时,刘玄德正好满四十七岁,古人常以“不惑”来形容四十岁之人,而以“知天命”来形容五十岁之人,玄德的年纪正好位于两者之间。然而刘备却没有多加在意自己的事情,他以百姓为先,以国家为重,在最后一次拜访卧龙先生之时,卧龙先生对于刘备的多次拜访心存感激,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可以相扶的明主。一位是礼贤下士的君主,一位是智谋过人的谋士,两人的年龄差距此刻显得无关重要,在蜀国时,两人的关系亦君亦友,结成了忘年之交。

刘备顾茅庐的事情已成为后人乐道的典故之一,刘备的年纪并没有阻拦刘备实现天下一统的决心,他也为当时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顾茅庐的道理是什么

诸葛亮,这位刘备身边的能人,为了国家的强大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的故事经常为人所传颂。然而诸葛亮之所以愿意竭尽全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与刘备“三顾茅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三顾的意思是指三次前往拜访,茅庐则意思是指诸葛亮当时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刘备三次前往诸葛亮所居住的地方拜访诸葛亮,也正是因为这三次的诚心拜访,使得诸葛亮感受到了刘备诚心邀请人才,有耐心,能坚持的性格,若天下真为其所得,他会是一位爱护百姓的君王,是自己可以选择相助的君主。

三顾茅庐的故事虽小,其中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深得为人所深思。刘备能三次诚心前往拜访诸葛亮,说明了刘备求才若渴,虚心求教,甚至不惜放低自己的身段而求得贤良之才。事实证明,刘备此举的确为蜀国带来了一位传奇性的人物,对蜀国的安定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作用。而诸葛亮这位深居在山中的能人也因此深受感动,为了回报刘备的伯乐之情,诸葛亮将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蜀国的壮大与统一之上。

在日常中,人们常用“三顾茅庐”这个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身为领导者要懂得爱惜人才,对于有才干的人要不耻下问,不惜放低自己的身段,才能获得人才的相助,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帮助。

三顾茅庐的故事简介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末年三国时期,是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刘备多次去诸葛亮的家中拜访诸葛亮,即使他的官位比诸葛亮高,他也亲自登门拜访,可见他是多少渴望得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