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母亲是谁

孟子的母亲是谁

孟子的母亲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母亲,她历来都被当做贤良淑德、善于教导子女的典范,受到后世的敬仰。后世为了纪念孟母,专门为她修建了孟母祠来供奉她,这对于一位普通的妇人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同时也是对她教子有方,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尊敬。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孟子早年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勤俭节约把他养大,这一点跟孔子的身世很相似,孔子也是幼年丧父,不过孔子的母亲却不及孟母出名。因此孟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关于他与母亲之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千古流传。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费尽心思,以身作则,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人,孟子能成为一代学问大家与孟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子女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年幼时的经历,所以孟子非常强调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他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孟子成年后本来就尽快向他的祖师爷孔子那样去周游历国,有一番作为,但是家有老母,不忍远游,所以孟子常常除了讲学之外就是陪伴母亲,侍奉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他守孝三年期满才开始到处游历。传说孟子不忍心母亲在黄泉路上孤独,特意请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刻了一个雕像,与母亲一起合葬,为的就是能代替自己在阴间继续孝敬母亲,可见母子深情。

孟子谓戴不胜曰说了什么

“孟子谓戴不胜曰”这是《孟子》里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大,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塑造的作用。

孟子

孟子

这个故事是说,孟子对一个叫戴不胜的士大夫说,你想让你们国家的君主变得贤明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有一个楚国的官员想让儿子说齐国话,那么怎么办呢,是让他到齐国去,还是找一个齐国的老师来楚国教他呢?戴不胜说,不用那么麻烦跑到齐国去,就找个齐国的老师教他就行了。孟子说如果在楚国找一个会说齐国话的老师来教他,但是身边都是楚国人,都是说楚国话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逼着他天天说齐国话,那也是很难凑效的。如果让他去齐国,周围都是说齐国话的,就算不请老师专门教,他自然不然就学会齐国话了。

戴不胜觉得有道理,孟子接着说,你觉得薛居州是个贤德的人,让他住在皇宫里,一定会让大王学会如果正确的听从贤臣的忠言,那么如果皇宫里的人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上至国君,下到奴隶都是知书达理贤德的人,那么大王如何能接触到坏人奸臣呢,相反如果大王周围的人都是爱说谗言,诽谤他人,见利忘义的小人,那么单单一个薛居州又有什么用呢,大环境都不好,区区一个好人的作用能有多大呢。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人生观都是很关键的因素,千万不能随意忽视环境的作用。

揭秘孟子后代有谁

说到孟子,便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很多文章,因为孟子在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和孔子被人们并称为“孔孟”。孟子原名叫作孟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代表,也是先秦儒家先驱者。

孟子碑刻像

孟子碑刻像

他的学说有仁政学说,王道学说,他主张德治反对诸侯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他还主张仁义礼智的传统道德伦理。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我们的名族精神的形成也有重大作用。 既然孟子这么伟大这么有名,那么孟子有没有后代呢?

因为孟子在封建社会一直是被封建正统所推崇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孟姓在历朝有关姓氏的书籍中都有一定的记载。孟姓来源有两个分支,其中部的发源地在山东,另一只则在河南。第一种说法孟姓的得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后、他的名字加庆父。第二种说法是在河南商丘附近,有一本专门研究姓氏的书籍叫《姓字注》,根据这本书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也有一支姓孟的氏族,在卫国。追根溯源,他们的祖先也是周文王。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孟氏的祖先是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