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徐悲鸿的比较
张大千、徐悲鸿两个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画家。年龄相仿的两个人也都同时并列在“近代十大画家”的名单当中。张大千和徐悲鸿两个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曾经有过交集,并且通过绘画这一纽带,彼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根据一些书籍上的记载,擅长画人物像的徐悲鸿曾经为张大千画过一幅全身的正面像。张大千十分喜爱这幅画,于是便把它张贴在自己的家中,供前来做客的人欣赏。
张大千徐悲鸿等人合影
与徐悲鸿不同的是,张大千的生活条件要比他好很多。尽管在绘画方面,张大千和徐悲鸿两个人的特长并不相同,但是艺术的相通性还是让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张大千擅长画中国的山水画以及花鸟画等这种类型,而徐悲鸿则更擅长画油画,人物肖像画还有素描等。一个风格趋向于传统,另一个则充满了西洋的文化特色。但这两个人对于彼此都没有充满排斥的心理。
张大千经常夸徐悲鸿的马画的好,并且对于徐悲鸿敢于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绘画艺术相结合,而大为佩服。对于徐悲鸿向他发出的帮忙,张大千总是尽心尽力的去帮。而另一方面,徐悲鸿也非常佩服张大千,无论是他的人品还是他的作品。但后来,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局动乱,张大千去了印度讲学,而徐悲鸿则留在了国内继续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两个人直到徐悲鸿临死前也再也没有见过一面。为了纪念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这种友谊,后来便出版了《张大千徐悲鸿》这本书。
徐悲鸿纪念馆介绍
一代画家徐悲鸿的纪念馆最早建立于一九五四年,其建造是在徐悲鸿故居的基础上改造的。当时的具体位置是位于北京市北京站的北侧东受禄街十六号。在一九六六年的时候,由于城市重新规划以及北京市发展的需要,徐悲鸿纪念馆被拆迁。后来,在一九八二年的时候,政府决定重新为徐悲鸿建造一个纪念馆,地址是北京市的新街口北大街五十三号。这一新的徐悲鸿纪念馆,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只不过限制了每天规定前来参观的游客。
徐悲鸿纪念馆
新的徐悲鸿纪念馆整体的占地面积为10885平方米,新馆的规模与老的徐悲鸿纪念馆相比,整体已经扩大了一倍。楼层一共有六层,分为地上和地下,其中地上有四层,地下有两层。新的徐悲鸿的纪念馆采用了青砖绿顶的这样一种建筑风格,与老馆相比,显得更清新淡雅,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肃穆。徐悲鸿纪念馆当前一共有七个陈列室。其中,徐悲鸿所创作的中国画代表作品主要陈列在一,二,七三个展览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愚公移山》、《牧童和牛》等等。
在徐悲鸿纪念馆的第三和第五个展览室,陈列的主要是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品。如《喜马拉雅山》等。在第四个展览馆,主要是对徐悲鸿这个人物生平经历的一些介绍,包括徐悲鸿的理想,家庭情况以及他和好朋友还有自己老师在一起的一些照片等。
徐悲鸿奔马图介绍
徐悲鸿是我国近代以来比较有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致力于绘画事业,为我国的绘画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绘画风格别具特色,尤其是擅长于画马,经由他画出来的马极其的富有生命力。
徐悲鸿作品·《奔马图》
著名的徐悲鸿奔马图只是他以马为主体画的诸多作品中的一幅,徐悲鸿奔马图所作的年代为1941年,在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绘画艺术的改革时期,同时也正是我们国家的抗战时期。在当时日本一度想要打败中国,经过多种手段不能成功之后,日本决定对长沙出战,想要打通通往重庆的道路。后来长沙被日本所占领,徐悲鸿听闻这件事,非常担心。于是就运用他的画笔作下了这一幅徐悲鸿奔马图,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幅奔马图纵有130厘米,横长为76厘米,画中的马全身肌肉紧绷,马腿笔直而有力,犹如等待出战的战马,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觉到里面充满了力量,作出一副正要奔跑的样子,仿佛早已积蓄力量,蓄势待发,轻甩起的马尾有力而又具有弹性。可以说,这幅奔马图给人一种很强大的冲击力,画作中的马仿佛随时要摆脱束缚,从画中冲出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