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墓的介绍(2)

朱元璋的父亲是在五十岁时才有了朱元璋,后来搬到了濠州钟离县定居,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差,所以朱元璋的身体特别不好,营养不良,而且还经常容易生病,因为朱元璋父母没有太大的文化,所以非常的迷信,就是认为只有观音大士才可以救朱元璋,所以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皇觉寺,还让他拜里面的老和尚为师父。朱元璋在庙里的生活其实并不如意,经常受欺负,后来的他是在坚持不下去,所以逃了回来,后来朱元璋父亲为了躲避赋役,无奈之下只能搬了家,当时的朱元璋只有十岁,后来朱元璋父亲为了生活所迫去给当时太平乡的地主种地,而朱元璋也沦为了放牛娃。

然而朱元璋的运气还是很好的,他在放牛的时候认识了后来为他开疆扩土的朋友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他们这几人为朱元璋的皇帝之路可谓是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成为后来的开国元老。

在朱元璋17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旱灾和虫灾。使得朱元璋父亲、母亲、大哥相继在这场灾难中去世。

朱元璋对孟子做了什么

朱元璋和孟子不是一个时期的,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但是朱元璋孟子讲的却是一个朱元璋对孟子所做事情的故事。

朱元璋图片

朱元璋图片

明朝初建第五年,朱元璋就要求全国的文庙都将孟子从孔庙中搬出来,这使得百姓以及大臣文人都不得理解,怎么好端端的,皇帝就要将拔除孟子呢?这对孔孟的崇拜者该是有多大的一个打击呢?就像是心中的信仰突然被废除一般。

最后大家才了解到始末原因,原来朱元璋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籍,一次在读《孟子》的时候发现书中有许多和自己的思想完全不相符合的意思,譬如孟子主张的是国家应该以百姓为重要,而君王不重要,皇帝对大臣以礼相待,那么大臣一定会对君王十分尊敬,如果皇帝不削于自己的臣子们,那么自己在臣子的心中一定分量也很轻,读到这里朱元璋大怒,把书一甩,说孟子那家伙要是活到我这个时候,我一定不会让他好过的。

孟子的信仰者们一听这要将孟子从孔庙里搬出来立马急了,于是都出来建议,但是朱元璋就是不听取建议,最后一个名叫钱唐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劝告朱元璋,最后朱元璋终于被他的行为打动,于是这才免除将孟子的像搬出孔庙。

不过朱元璋还是一意孤行的将孟子中关于有损君王的句子全部命令改书人将其删掉,并且将新修改的孟子发布出去,这一举动也只是一时的,朱元璋的后代继承人并没有这样做,朱元璋删改孟子最后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笑话,后来被人遗忘。

朱元璋的咏菊赏析

朱元璋咏菊无一不展现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豪志状语,正所谓,说出来的话和本人的性格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正如朱元璋那一句“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这样一句简直是脍炙人口,直接表明了他将来要穿上黄袍君临天下俯瞰世间万物,其中的霸气也是无人能及的;朱元璋性格本就刚硬,做事妥当,那内心的一统天下之豪情简直是如决堤的洪水般一涌而出。

朱元璋像

朱元璋像

其实朱元璋咏菊是借鉴于早他五百多年的另一个和他差不多的不以皇帝黄巢,黄巢在几次科举之中并不得志,但是黄巢并没有因为自己没能考上而气磊,反而产生了一举称王的豪情,虽然最后还是战败了,但是黄巢这个文武人才的志气也是令人敬仰的。

不过相对比之下,朱元璋却又更胜于黄巢,从他诗中的杀气更加强烈,他的志向更加斩钉绝铁,这完全符合朱元璋这个人的性格。

朱元璋虽然出生的家境并不乐观,可以说曾近连顿饱饭都没有吃过,当过和尚,也在外流浪拼搏过,就连书也没读几天大字不识几个,也正是因为他曾受了很多的磨难,终于磨练出他坚定不移的决心,虽然文化不高,懂的也少,但是朱元璋还是会花很多的时间出来学习古今的文化,并且吸取古人的教训,这样一个粗陋的人最后也是个文采飞扬的皇帝,朱元璋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他一生的皇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