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损失(2)

随着北洋水师地不断发展扩大,李鸿章继续认命丁汝昌在水师中进行指挥,在威海卫战争中,丁汝昌带领邓世昌等人进行再次抗战,他们这次的军事力量比先前更加先进,日本人也看到了水师的威猛,在水兵与日本民众发生冲突时,在丁汝昌的制止下,没有发生新的争斗。后来日本承认错误并对中国进行了经济上的赔偿。这也看出当时丁汝昌带领的水师是有多么威猛。甲午战争丁汝昌成为了一个传奇。

甲午战争丁汝昌成为一个历史的亮点,丁汝昌虽然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缺陷,但他的功劳大于缺陷,他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丁汝昌可谓是当时的民族英雄。

第一次甲午战争简介

第一次甲午战争主要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以及黄海北部进行。被日军挑衅后,清军派兵至平壤与日军展开了对战,本来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清军不乏优势,只是主帅叶志超不仅指挥失误还胆小懦弱,居然临阵脱逃,致使清军驻守平壤失败,使得日军一路高歌猛进,朝鲜全境沦陷后,日军开始踏足华夏大地。

甲午战争剧照

甲午战争剧照

黄海海战是日本在第一次甲午战争对中挑起的第二次海战,这场战争历时五个小时,其投入兵力以及战斗的激烈程度是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的。在这次海战中,日军指挥处置有方,以灵活的战术和先进的舰队战斗力至始至终掌握着主动权,而清朝统帅的丁汝昌采用的阵法以及战术非常不利于发挥自身优势,被敌人打散后,还失去了全舰队的统一指挥,加上军事装备的不足,舰队最终被击溃。尽管清朝的济远号率先逃跑影响了斗志,但是剩下的众士兵均狞厉振奋,毫无恐惧之态,表现英勇顽强。致远号的官兵尤其奋勇,为了攻击日军主力舰船吉野号,致远号发动冲角战术,然而在敌方集中炮火攻击下致远号来不及靠近敌方实行鱼雷攻击就爆炸了,邓世昌以船在人在的决心沉没在汹涌波涛中,年仅45。战况尤其激烈,经远号以一抵四直至沉没,剩下的四个舰船重振后还要再战,只是日本海军不再恋战。

日本在此战中掌握了黄海制海权,这决定性地影响了第一次甲午战争的战局。

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甲午战争的目的很明显,对于日本来说就是想打开国外市场,来一次来缓解国内高速进行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跟欧洲列强的目的差不多,经济利益的驱使永远是第一动力。而当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并且一样社会形势不是很好的中国就成了日本的目标。

甲午战争剧照

甲午战争剧照

简单分析一下日本当时国内的情况,就可以得出甲午战争的目的。再对比一下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就知道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的日本经历过脱胎换骨的革命,一改过去旧习,从一个落后国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国内也爆发了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高速发展的经济与国内的资源匮乏形成强烈冲突。缓解这种矛盾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动战争。日本统治者这时将罪恶的目光投向了积贫积弱却地大物博的中国。侵略中国,缓解国内矛盾这就是甲午战争的目的。

而中国在被欧洲列强被迫轰开大门之后,社会形势紧张。但是清政府决定进行洋务运动,提出自强口号,并且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这样的中国最适合作为日本侵略的目标。

甲午战争的伤亡对比

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犯中国清朝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为结局,并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也是为日军正式侵犯中国领土打开了一道大门。但是看看甲午战争伤亡对比,以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力量真的打不过进犯的日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