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诗人,字观光,在乌伤城北的一个风景诱人、环境幽美、叫骆家塘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出身寒门,七岁能够作诗,众多人称之神童,《咏鹅》就是当时的作品。他和杨炯、卢照邻、王勃合称初唐四杰。他是汉族人,出生于姿州,也就是现如今的浙江义乌一带。

骆宾王墓

骆宾王墓

他还曾长时间呆在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骆宾王的父亲是青州博昌县令,在他任职期间去世了,他生活在寓博山,后来移居到兖州瑕丘县,在贫困和落魄的生活条件下度过了早年岁月。后来,他由长安主簿入朝当官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时治理朝政政,骆宾王多次上书反对她称帝统治,因此得罪了她,最后被关入狱中。骆宾王在狱中写了著名的《在狱咏蝉》。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也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计划谋反,骆宾王成为他的幕僚,并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等机密文件。在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兵失败被杀害了,而骆宾王则下落不明。

在他的一生中有两条路,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虽说他作为一名官吏在从政这条道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可是他在诗人这条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而这两条不同的人道路也可以说是相互应影响的,当政治呈现出下降趋势的时候,他的文学成就就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作为一名既是历史人物又是诗人,格外引人关注。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简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于易水送人》是唐初时期的著名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绝句。主要是描述送别友人的那种感受,整首诗都透漏着悲凉的语境和苍凉的意味。

《于易水送人》书法

《于易水送人》书法

公元679年,骆宾王奔赴边塞,进入边塞的军队之中,一心想着如何的报效国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个时期。骆宾王对于自己的处境很是不满,长时间的郁郁不得志,空有抱负在心间却是不能施展,在加上当时是武则天统治时期,骆宾王心里深感失望和厌恶,一心想着要等到时机,一定要匡复李唐王朝,像他的名字一样,施展抱负,辅佐明君,做出一番好的成就。

可是这个时候,却是他空怀抱负的最难熬的时期,他看着武则天一步步走到权利的顶峰,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那种压抑的境遇,这一切都使他陷入彷徨和苦闷之中。《于易水送别》正是表达了他这种怀才不遇的曲折心酸无奈却又不知所措的心境。

这首诗虽然题目是送别,可是整篇诗都没有具体描写送别的画面,但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那种豪情依旧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让他将郁郁不平的境地透露出来,虽然这首诗并没有说明送别的人是谁,可是一定也是一个慷慨义气的热血男儿,骆宾王写出这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也是想借此次机会鼓励送别的那个人,更想要借此自勉。

唐朝诗人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曾是青州博昌县令,死于在任期间,而其父死的时候骆宾王还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穷困潦倒中生活。

骆宾王像

骆宾王像

直到永辉年间,骆宾王成为了李元庆的府属,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为东台详正学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职,发配到了西域,驻守边疆。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到了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任为武功主簿,之后有过两次升迁,官至侍御史。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对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骆宾王而言,认为女子执政是极为讽刺的,故骆宾王便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的行为,致使他受到了牢狱之灾。在他入狱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释放,被派到临海作县丞,后来他自动放弃官位,过起了云游的生活。公元684年,骆宾王成为徐敬业的府属,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事件,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这篇气势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义失败,被诛杀,骆宾王则下落不明。对于骆宾王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还有一说是骆宾王逃了出来,最后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