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作之上,郑板桥作品有《竹石图》、《竹兰图》等。《竹石图》是郑板桥在晚年的时候所作的,这幅图的主体是竹。很多人都知道,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与波折,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是让他更加的顽强。在《竹石图》中就展现着郑板桥这样的精神,一丛翠竹生于陡石峭壁之中,顽强的生长,并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沉败,反而是迎风而上,展现着一副生机勃勃。
除了以上的这些,郑板桥作品还有许多,都被收录在他的《板桥全集》里面,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郑板桥为什么会流传后世。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的是,郑板桥是一位清廉、正直的人,做官的时候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据说,在他做官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郑板桥开仓济民的事,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被作为文章《郑板桥开仓济民》,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郑板桥开仓济民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郑板桥先生在潍县任县官时,正好遇到当地发生百年大荒灾,百姓饥饿到想要吃人的地步。郑板桥作为县令下令开仓济民。当时有人阻止他,说没有上级命令不可以这样做。板桥当时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向上面请示?来回周转反复,百姓怎么活命?如果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我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他就这样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使得上万人可以活命。缓解了当时的饥荒。等到他任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都沿路送他。在那样一个时期,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称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一时被广为传为佳话。
《郑板桥开仓济民》这篇文章,从文中一开始就说郑板桥从来不受贿赂,说明他的清正廉明,而且平时生活中喜欢与文人喝酒吟诗,在工作上能做到从不拖欠公文,再到碰到饥荒时果断开仓济民就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富有文学气息、有才,为官时可以做到关心百姓、受民爱戴、清正廉明、爱民如子、敢于负责,虽然才识渊博但是为人谦虚的良官。
清朝文学家郑板桥的简介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
郑板桥画照
郑板桥在康熙年间就考取了秀才,但是一直没有中举人,直到雍正十年才中举,但是一直没有为官。到了乾隆元年的时候中进士,一直在家候补,后被任命为河南范县县令,之后被调任山东潍县继续担任县令,这是他一生为官的两个地方。
郑板桥虽然在不惑之年才做到县令职位,但是他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在任县令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桑和小商人,兴修水利,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深得百姓爱戴,在山东潍县辞官后百姓为他建立了一座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思念。
但是郑板桥简介中的一生最为出色的不是做官,而是他的文学和画作,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一生也多以书画卫生。在早年郑板桥的生活拮据他在扬州卖自己的书画以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到了晚年辞官回家后,也是由于经济问题,郑板桥还是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诗造诣很高,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书法也相当了得,也是当时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而在画上他的造诣更高,郑板桥尤其擅长画竹子,非常传神,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而现代人对于郑板桥的书法和画作也是相当认可的。
郑板桥吃亏是福的故事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的著名话语,也是正板桥先生著名的书法作品,全文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平常心,如果懂得付出而不去计较自己是否会“吃亏”,那么你将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这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福兮祸所依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