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被捕的地方是哪里

李贽被捕的地方是哪里

万历三十年(1602年),李贽在通州好友马经纶的家中被捕。

李贽墓

李贽墓

李贽在55岁辞官后就在湖北寓居,先是住在好友耿定理家中,后来一个人住在麻城芝佛院。期间读书、著书,时常还会进行讲学。据说在他讲学时,来听的人有数千人,而且中间还有一些女子,可见李贽的学说在当时当地很受人欢迎。

马经纶也是因为仰慕李贽之名,后来来麻城找他。不过当时,李贽正被麻城的官府以及当地的卫道士们抨击,说他是异端邪说。虽然李贽浑然不惧,他们还是毁了他的住所,把他驱逐除了麻城。于是,之后马经纶就把李贽带到了通州。此后一年,两人亦师亦友,一起读书做学问直到李贽被捕。李贽被捕时已是76岁,不仅年老体衰而且疾病缠身。

据说,李贽被捕时多次劝马经纶自己走,之后又有家人和好友来劝,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陪着李贽去了京城。李贽在狱中时,他也想方设法照料并为他辩解。在李贽自刎死后,也是马经纶按照他的遗言将他安葬在通州。

李贽被捕是在通州,最后安葬也是在通州,具体在通州北门外迎福寺侧。之后,李贽的好友和晚辈都为他立下墓碑,可惜还是遭人破坏。李贽的墓地多次被迫迁移,如今位于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也保留了一块万历年间的墓碑,另外还有东西两块搬迁时立的新碑。李贽墓现在是北京的文物保护单位。

李贽好文章经典摘抄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出名的文章除了《童心说》,还有一篇《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也同样收录在他的《焚书》里。

李贽全集注

李贽全集注

这篇文章旨在驳斥当时人们认为女子见识短不用读书的观点,而这一观点的提出者主要就是理学家,他们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断,这都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体现。

全文其实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文中“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而李贽通过自己的论证和举例得出的最后答案是,人有男女的性别之分,但见识没有;见识有长短之分,但不是男人见识一定长、女人见识一点短。

李贽认为,女人不是天生见识短,只因为她们被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关在闺房里,而男人可以志在四方各地游学,而且这样的远见和短见之分是错误的。他假设女子也像男人一样学习,结果会让男人“羞愧流汗,不敢出声”。除了逻辑推理,李贽在文章中还举了邑姜、文母和薛涛三位女人的例子,她们都是历史上见识长远又有才华的优秀女子,由此来证明女子一定见识短的说法的错误性。

李贽的《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是最能体现他男女平等思想的文章。而除了口头说说和笔下写写,他也身体力行做到了这点,在各地讲学时一直不分男女有教无类。

李贽何以成为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塑像

李贽塑像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的历史。文章标题就把李贽评价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内容里更是在小标题上依次评价他为傲慢清官、学术和尚以及剃刀下的亡魂,分别讲述李贽为官时、寓居研究学术时以及最后被捕入狱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