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支前的民工总计有543万,其中大多是临时从战场后方动员起来的。这些民工最后把4.3亿斤粮食运送到了前线。而淮海战役的战场,包括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共5省,整整纵横了3000公里。而他们只是民工,他们没有运送的先进工具,所能用的只有扁担和推车,如果这两样也没有那就这能用肩膀扛。据统计,战役中共动用了扁担30万副,推车88万辆。可见民工们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小推车,所以的确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除了运送粮食和装备,小推车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转运伤员。伤员需要从战场转运到后方医院,为此准备了整整20万副担架。但是不可能一路上都这么抬着,因此有时候担架是放在小推车上拉着的。
解放军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在哪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淮北双堆集南部,东西向长达368米,南北向宽有292米,总面积一共159亩,自1976年起开始筹建,纪念碑于1981年建成,双堆集歼灭纪念馆于1988年完工。该陵园大门朝向东面,进门以后两边各有一个1.8亩的池塘。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该陵园有一条宽阔笔直的主干道直通纪念碑,南边的尖古堆是新石器期间的旧遗址,同时也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双堆集期间两军激战相夺的制高点。整个陵园内植被茂盛,遍布着雪松、龙柏、黄杨等树木景观,此外还有果园、花圃,陵园的匾额是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所提。
自95年起,该烈士陵园被批为安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的时候被列为省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陵园自建成以来至今,经过了数年的扩建、修整,如今已经是松篁交翠、百花争艳,环境极其幽静美好。
烈士墓位于陵园中纪念塔的后侧,在尖古堆遗址的脚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为公墓,一个为单体墓,建于1988年,该年由国防部长秦基伟题墓词。
纪念碑位于陵园中间位置,高22米5,由白色的花岗岩建成,分为两层,正面有邓小平的亲笔题词,四面各有18阶台阶,青松环绕。而纪念馆则位于陵园内东南位置,正面朝北,馆名由张爱萍题词,纪念馆造型美观大方,由金色琉璃瓦覆盖极具民族风。
纪录片淮海战役实录是什么样的
《淮海战役实录》是关于淮海战役的一本军事战略类书籍,于2007年7月1日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平装版共358页,定价36元。
《淮海战役实录》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姚有志和李庆山,都长期从事军事战略方面的理论研究,都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出版了许多著作。两人都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部,前者是部长,后者是研究员,此外前者已经是少将军衔,后者也有大校军衔。
全书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名为“大势”,包括战前国民党的作战计划、中共中央的会议、战役双方的战斗序列等内容。第二章名为“战略运筹”,讲的是淮海战役计划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之后三章则是对战役的经过进行阶段性的详细描述,先是歼灭黄伯韬兵团,其次灭黄维兵团,最后围歼杜聿明集团。第六章名为“支援前线”,涉及支前的机构、电报、计划、动员等方面。最后一章名为“结局”,是战后的情况,包括蒋介石听到消息后的反应、胜利的盘点、伤亡和损耗、纪念等。
书中,作者对淮海战役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描述得非常详细,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包括电报、文字、统计数据等。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常常以孙子兵法等古代的传统军事思想来解读这场战役,比如他说毛泽东是导演了一场现代版的空城计。
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图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