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的诗作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田园诗,他在田园诗方面的成就也最高。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其他枯燥乏味的诗歌不同,虽然诗歌风格平淡,诗句用语朴实无华,但是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当真切,构造出来的意境也非常优美,非常容易打动人心。

陶渊明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少时期,陶渊明就受儒家与道教思想的熏陶,喜好宁静悠闲的生活,到了后期入仕,充满利益争夺的官场并不被陶渊明所喜,并且使他更为向往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于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隐退,归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陶渊明的那些经历,不论是少时所受的教育以及思想熏陶,还是壮年时期十几年的官场生涯,都对陶渊明创作出颇具他自身特色风格的田园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陶渊明得以开创我国诗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颇具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诗句朴实自然,不追求过度华丽和优美,使诗歌显得较为亲切自然,表达出来的情感也较为真切,也更易打动人心。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对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愿与世俗中那些热衷于追求利益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揭秘陶渊明的号是什么

陶渊明的号是五柳先生,这是他自己取的。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号?陶渊明的自传中有所记载。陶渊明归隐山林,看见在自家的茅草屋前有五棵柳树,便把五柳拿来当做自己的号。陶渊明的还有一个号叫做靖节先生,这是他的好友给他写的谥号,这也是后世对他的尊称,靖节两字表达了先生不贪恋荣华,志向高远的品格。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是出生没落的官宦之家,受到曾祖积极进取的影响,对外祖父的高洁品行也有所继承。陶渊明同时具备道家儒家两种修养。陶渊明在四十一岁之前渴望能够固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先后做过祭酒、参军等。四十一岁后,由于局势的动荡以及官场的腐败,陶渊明对现实感到强烈的不满,决定归隐山林。在辞官后的第二年,陶渊明的家乡遭遇到了火灾,他的生活及其穷困,可是陶渊明没有抱怨,仍然乐观的生活。后来朝廷打算征他为高官,甚至刺史亲自出面劝说,陶渊明始终坚持自己隐居山林的志向没有出仕。不久之后陶渊明就去世了,被葬在了庐山南坡,不仅有着诗人笔下的山林景致,还表示出了他高远的品行与志向。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享有盛誉的大诗人,但是他的诗文才学在他去世几十年后都没有得到肯定,人们赞叹地都是他的品德。后来陶渊明的诗越传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隋唐时期,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阅读五柳先生的诗,这时先生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肯定。

陶渊明的《四时》诗鉴赏

《四时》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著作的,这是一首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幻的诗歌。陶渊明喜爱大自然是众所周知的事,他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变化、季节更替抓捕的非常准确,并借对大自然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怀。

四时诗

《四时》诗陶渊明

《四时》原文:“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这首诗把四季的描写的非常美,四季的过渡衔接委婉;特别是“满”、“多”、“扬”,“秀”四个字运用得恰当好处,分别突出了每个季节的特点。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温暖的春水溢满了整片翠绿的田野和水泽;炎炎夏日,暴雨即将来袭,天地间风云变化莫测,那远方的云就像奇骏的山峰豁然起立;秋日炎凉,古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玄月高挂天际,世间的景物在皎洁月光的照射下都蒙上了一层缥缈迷离的感伤色彩;“忽如一夜寒风来,万千枝头梅花开”,在寒冷的冬日,梅花傲然绽放,远处的高山峻岭上的青松也无谓严寒,尽情挺立着,任它寒风也刮不走“我”的勃勃生机。陶渊明借助四时景色的描写,赞美歌颂自然,渲染的气氛统领全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炽爱和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