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袁世凯的批判也是有道理的,他在一些道德上有着缺陷,对于权势过于重视,有着投机取巧的嫌疑,同时他不能很好的认清中国的局势,对于人心的把握不足,以为恢复帝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可以改变国内混乱的局面,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总的来说对于袁世凯这样的历史人物,单纯的好人坏人是不足以评价他们的,在那样的时代中的那样的历史人物只能说他们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大势所趋。只能客观公正的认可他们的功绩,分析他们的缺陷,从当时所处的时代来看待他们,所以说袁世凯算不上好人坏人,只能说是即使不是真英雄也是一个枭雄。
袁世凯的饮食习惯
在众多讲述晚清历史的闲书中都有对袁世凯饮食讲究的记录,在这些饮食轶闻中,袁世凯的饮食着实耐人寻味。
袁世凯照片资料
晚清时期对饮食最为挑剔之人莫过于慈禧太后,据史料记载,慈禧为了保养容颜,每日进餐皆要有珍珠粉、母乳汁等稀罕物,即使是日常食谱,也是穷奢极欲,每日正餐两次,点心两次。正餐规格菜色必须上齐一百碗,而点心也有四十碗,满桌菜色琳琅满目,烧乳猪、熏羊腿、清炖肥鸭、银耳、猴头、鱼翅燕窝等等,满汉全席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而袁世凯的饮食,从表面上看来比慈禧节俭多了,早餐无非是一些米粥、馒头、煮鸡蛋这些家常便饭而已,即便是当上大总统之后,正餐也只有四五个菜色。因而有些不明就里的手下,对其节俭作风极为推崇,更有人肆意揣测袁世凯用心,建议全国效法以提倡清廉之风。
但极少有人知道,擅于作秀的袁世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袁世凯对其饮食极为讲究,就拿他爱吃的鲫鱼和米糊为例,这里面就极有名堂,这鲫鱼品种极为稀少,是与黄河鲫鱼齐名的洪河鲫,是河南名产,鲜肥嫩滑,价格不菲,况且是从河南专运到北京,为保持新鲜,得花大成本。米糊更加不是寻常百姓家的米糊,其精贵之处就在于撒在米糊面上的调料,那小瓶装的调料既不是胡椒粉也不是味精,而是关东上等鹿茸研成的细末,既是食补也是药补,极为养生。
袁世凯儿子是谁
袁世凯一生总共有17个儿子,在这里小编自然不可能一个一个的介绍过来,就挑其中比较典型,比较有名的几个来简要的介绍一下。大儿子袁克定是他的原配夫人所生,虽然早年的时候做过“皇子梦”曾经鼓动袁世凯称帝,但是后来日军侵华期间能够拒绝和日军合作还算是守住了良知底线,最后享年81岁。
袁克定的影视形象
袁世凯这么多儿子里面最有才的就是袁克文,和大哥想要做“皇子”不同,袁克文对于权势没有太大的兴趣,有着一股子文人气质,他和袁世凯的政见经常不和,早在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时候就引以为耻,之后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更是写了首所谓的“反诗”,因此不得不逃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间,袁克文投奔了青帮,成为了青帮的一个头目,也曾收过一些门徒,但是大多都是一些文艺界的人。袁克文文采不错,也继承了文人一贯的风流的毛病,可以说是走到哪风流到哪。
如果说袁克文是最有才的,那么袁克桓就是最有钱的,袁克桓的生母就是袁世凯家中管理家务的杨氏,在这位母亲的教导下,袁克桓很小就有了不错的经济头脑,在袁世凯死后,他分到了好些有名的工业工厂的股票,在他的建设下,这些个工厂都有着长足的发展,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的行动都会影响着天京的股价。后来在抗战时期,袁克桓将江南水泥厂改造成了南京的难民营,收留了很多的南京难民,并且因为拒绝资助日本人,他的儿子一度被日本人抓去坐牢。后来他对于新中国的政策也都比较配合,但是可惜在文革的时候他的几个女儿都受到了很多的批斗,家里的家产也大多都被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