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作战图资料简析

淮海战役作战图资料简析

淮海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中歼敌数目最多的一场战争,给人们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我方歼灭了许多势力,但是这场战争同样也是我方牺牲最多的一次。让我们根据淮海战役作战图来看看当时的战争状况。

淮海战役作战图

淮海战役作战图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是最早的提出者,也是最早的参与者。他所率领的华野军主攻的方向是黄百韬军团。但是当他去追击黄百韬的部队时,黄百韬已经早他一步离开。最终在何基沣和张克侠的帮助下,粟裕成功地将黄百韬拦截在碾庄这一块。

之后的刘伯承和邓小平等人成功将赶来救援的黄维部队拦截在双堆集这里。在淮海战役作战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军进军的方向和主要作战的地区,同样地我们可以看到,一旦解放军攻下这两块地区,那么离国民党总部的地区就不远了,而且途中能够阻拦的地域也十分少。

对于蒋介石而言,黄维和的部队绝对不能有所损失,所以他命令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部队对黄维部队进行解救。而作为一方大将的杜聿明清晰地看到,如果自己去解救黄维,只能让自己的有生力量陷入困境,最好的保留自己军队的方法是撤退。但是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无法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就将原本准备撤离的军队掉头,最后被一直紧紧追赶他们的解放军一举歼灭。

而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等地的先后围剿,让国民军的有生力量极大地减弱,55万国民军被解放军生擒。这场战役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淮海战役中出现支前民工盛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支前民工照片

支前民工照片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

淮海战役国共双方兵力对比如何

中国解放战争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惊人的,而作为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堪称是战争高潮中的奇迹之战,其规模之大,战况之猛,使后人在谈及这场战役时无不对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击节赞叹。淮海战役能称作是一场奇迹,是因为它具有太多令人不可思议以及叹为观止的地方。

淮海战役场景

淮海战役场景

“奇迹”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当初,在淮海战役结束的那一天,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在本子中写道:以60万战胜80万,真正的奇迹。的确,这场战役中双方兵力的悬殊对比就是这个结局带给我们最惊人的地方。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不少,实力对比悬殊的也不少,但是淮海战役这样的战况、战果却是难得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