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的导火线在于北宋与西夏作战的惨败,这直接冲击了原本如一潭死水的朝局,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不断上书要求改革,而面对惨淡的社会局面,宋仁宗也不得不面临现实,于是启用范仲淹等一批改革派着手制定各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历史上统称为庆历新政,由此庆历新政的序幕才正式拉开。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一提到庆历新政肯定绕不开范仲淹,范仲淹的名字与庆历新政紧密联系在一起。庆历新政可以说是范仲淹一生仕途的顶峰,他是庆历新政的提出者、实施者和受害者,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范仲淹的人生也黯然落幕。
范仲淹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体现在他是庆历新政的提出者,范仲淹曾经亲临与西夏作战的前线,亲眼目睹北宋军队的惨败,这触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于是一回到京城便立刻上书要求改革,因此范仲淹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最主要还是在于他是庆历新政的主导者,范仲淹全面主持了庆历新政,他提出的条陈十条就是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这十项改革措施使针对北宋社会的两大弊端——积贫积弱和内忧外患提出的,可以说非常具有可行性,而范仲淹非常重视实施效果,即使遇到很大阻碍,也毫不畏惧。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最后体现在他是庆历新政失败的受害者,随着庆历新政的逐步开展,越来越触及到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阻挠改革,庆历新政贯彻的很不彻底,很快宋仁宗抵制不住保守派的压力,废除了庆历新政的各项改革措施,庆历新政宣告失败。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改革派纷纷遭到贬职,全部被驱逐出朝廷,而范仲淹本人也在流放途中病死,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北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在北宋的时候有一场特别大的变革叫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经历了很长时间,是范仲淹向皇上提起的。这一场新政是向宋仁宗提议后,宋仁宗同意之后来进行执行的,这场新政主要是在侧面,局部进行了改革,并没有大规模的去发动这次的改革。那么北宋庆历新政的特点有哪些呢?
宋仁宗像
北宋庆历新政的特点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持续时间久,实行起来特别的复杂,虽说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危机,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北宋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它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而这一次变革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最后改革失败了,宋仁宗对很多人说的都是因为范仲淹和别人的朋党关系,宋仁宗并不喜欢底下的大臣皆为党朋,所以借这个原因停止了这一场新政,但是其实质并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宋仁宗害怕当时的新政危害到很多人的利益,而那些人真是与朝廷利益相关的一些重要官员和大地主们。
北宋庆历新政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启用新人,因为当时宋朝的贪污腐败现象还是存在的,所以范仲淹等人就想找一些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的人,重新改进的科举制使更多有用的人才进入到朝廷中来,能够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想要从中提升国家的政治水平。庆历新政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特点,它的这场改革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宋仁宗庆历新政和宋神宗熙宁变法区别
要说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主要用从它们不同的方面说,因为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相差很多。
王安石雕像
庆历新政主要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并去解决老百姓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保障老百姓权利,并且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和一些重要官员的经济条件。但是熙宁变法与庆历新政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一个是从改革国家的官职制度来改变生活状态,但另外一个是直接颁布法令,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一个是从侧面,而另一个直接且明确的条例。熙宁变法其中的元丰改制主要是改善当时官职制度,通过改进朝廷内部的官职制度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并不是直接去用相对应的新政去改变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可以说庆历新政是熙宁变法的前提,因为王安石思想发展转变,从而发起了熙宁变法。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相同点就是它们两个变法都是失败的,但是失败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很多反对派的反对,是因为削弱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经济水平,正好大地主和一些朝廷部分官员的利益和朝廷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这样一来,宋仁宗不得不停止了这一场改革。但是王安石变法也就是熙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超之过急,并且它本身都不知道当时的国情,而且并没有信心去实行这场变法。这也是熙宁变法和庆历新政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