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咸丰六年,距上次鸦片战争长达十六年之久。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就是一场无耻的侵略战争,英法两国在欧洲战场的克里米亚战争击败沙俄,进而想在中国获取更大的利润。恰好沙俄在西方发展受挫,就想在东方寻求发展,以求弥补在西方的损失,因此在背后支持英国和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战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剧,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此永远地从中国划分出去,圆明园的焚毁也给中华民族在心理上和文化上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鸦片战争中被迫通商的口岸

两次鸦片战争口岸布局有各自的特点。第一次鸦片战争口岸开放的主要是南部沿海的五座主要城市: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和宁波,这些通商口岸无一例外均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又开放了是个通商口岸,如南京,天津和辽宁的营口等。

鸦片战争旧照

鸦片战争旧照

不难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口岸已经深入长江内陆和京津地区,这些列强明显是在为进一步入侵中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做准备。通过鸦片战争不断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得国外生产制造的商品源源不断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这样就使中国的民营企业彻底丧失了竞争力,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本的手工业结构。所有开放的通商口岸几乎把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完全包围,这样使我国失去了出海经商的可能,也对我国的海防安全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国外的商船,军舰却可以在中国的海面上自由往来,这对于国计民生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虽然通过这些鸦片战争口岸给古老保守的中国内地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闻所未闻的西方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相对于西方列强带给中华民族的伤害却是微不足道的,清王朝并未因与外通商而变得国富民强,也未能在与外经商中进行类似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反而通过这些通商口岸使得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财政频频出现赤字。这个王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中结束了它的生命。

鸦片战争中死了多少人

有关鸦片战争死了多少人一直是喜欢近代史的朋友们喜欢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有关“鸦片战争死了多少人”这一问题在史学界已有定论,现介绍如下。

鸦片战争画像

鸦片战争画像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战争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悬殊差距,清军的死亡人数远远高于英军阵亡的人数。有历史学家认为,如果双方在武器方面没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么这一死亡比例或许不会如此大。出去武器因素之外,战争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士气和正确的指挥。史料记载,在定海一带据城抗战的八旗士兵宁死不降,以致最后满城军民集体自尽也终无一人投降。由此可见,八旗将士在士气这方面绝不比英军差。最后史学界得出的结论是,英军作战人员两万余人,受伤人数五百二十三人,阵亡人数仅仅六十九人。而清军前后投入作战部队高达二十余万,却阵亡了将近两万三千人。

那么双方在时隔十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死了多少人呢?这一比例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呢?恰恰相反,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的死亡比例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此次战役英法联军参战兵力总共一万七千七百人,而清政府此次为保卫直隶派出了二十九万士兵。可英法联军阵亡人数仅仅一百零一人,而八旗将士却阵亡了二十一万五千人之多。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仍然是武器的差距吗?是,但不全是。历史专家认为,此次战败更大的原因在于咸丰皇帝仓皇出逃造成人心动荡,紧接着指挥官临阵脱逃造成军心不稳,这才酿成了此次战役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