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叛乱结果是什么(2)

接着王夫之也曾评价国这起叛乱事件,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与他一同策划的有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人,他们都是应为犯了事,而被关进了监狱,甚至被革职。后来在叛乱中又听信“金陵有王气,而且有长江天险”这样的话,在加上自己10玩的兵马还不及武则天的一半,所以徐敬业兵败是事件发生的必然趋势。

另外对于扬州叛乱的另一位主人公武则天来说,历来史学界就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使得史学界对于徐敬业发起的叛乱事件采取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扬州叛乱事件无疑对武则天后期的政治影响很大。

扬州叛乱经过怎么样

一场惊天动地的扬州叛乱,起源于一次饭桌上的聚会,李敬业等失意的文人政客,对武则天的独断心怀不满,再加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于是就像通过发动叛乱来改变现状。对于这场扬州叛变,其声势浩大,令武则天措手不及,甚至对武则天的政治生涯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扬州叛乱经过又是什么样子的?

大臣裴炎

大臣裴炎

首先在发动叛乱之初,由于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等人都因犯了事而被获罪,甚至几乎都被罢了官降了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聚会于扬州,在酒桌上表示自己失去官职的不满情绪,于是开始谋划,并借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正式发动了叛乱。

得知事情的武则天像裴炎询问对策,他却对武则天说:“皇帝已经长大,若太后能够将政权交还皇帝,那么事情自然就会平定。”后来经过大臣的进言说裴炎恐有图谋之心,于是武则天命人将他逮捕入狱,最终被杀于洛阳都亭。

再者就是李敬业攻陷了润州,并抓获刺史李思文,想要用李宗臣取代他。而被抓的李思文是李敬业的叔父,早先就知道李敬业的阴谋,于是事先就派遣使者向朝廷报告了叛乱事件,但最终还是力竭而城被攻陷。后来武则天就派重兵将领进行平息,最终将叛乱的几人抓获,并处以重刑,像余常唐之奇、魏思温等人被捕获后斩首示众,还将他们的脑袋被送往神都。

扬州叛乱被平定原因是什么

正当武则天临朝称制,除旧布新,准备为大唐江山的巩固与发展、为黎民百姓的安乐与幸福大干一场时,一场由唐朝勋旧大臣的后代发动的叛乱爆发了。对勋旧势力的叛变,虽然武则天是有预料和准备的,但她万万也没有料到叛乱会发生得如此之快。值得她庆幸的是叛乱最终得以平定。那么扬州叛乱被平定原因是什么呢?

扬州叛乱

扬州叛乱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这次的扬州叛乱被平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如下:

第一个原因,政治优势:在叛乱指出,李敬业就打着一个巳死的废太子的旗号来进行叛乱,可想而知,这并起不了什么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丧失了原有的政治优势。

第二个原因,军事优势:当初徐敬业联合他人在攻陷扬州之后,曾下令征发整个扬州城的兵马,并自称是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结果没到几天的时间就聚集了将近十余万人的士兵。但是从武则天所派的军队来说,共有将士30万多人。与之相比,徐敬业的十几万乌合之众和武则天的30万正规军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因此,徐敬业战败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知人善任:在这场叛乱之中,武则天选择了李孝逸和魏元忠,这两位忠臣,从而这个行为最终决定了她平定叛乱的胜利。

第四个原因,深得民心:因为在武则天称政以后,就先后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因此老百姓不愿意打仗,真心诚意愿意拥护她。而这场州叛乱就是对武则天的一次严峻考验,很显然,武则天经受住了考验。

扬州叛乱背景是什么

扬州叛乱是发生于公元684年,参战双方分别是唐朝和叛军。那时正当武则天登上政治高峰感到的愉悦感的时候,一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对她开始心生反感,背后议论纷纷。就在扬州,有几个胆大的文人借着酒劲就曾说了一些出格的话,于是酝酿出了震惊朝野的扬州叛乱。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扬州叛乱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