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原籍在哪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重臣,出生在1823年,1901年去世,原名是李章桐,字渐甫,号少荃,去世后清政府谥文忠。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东乡磨店人,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李鸿章府邸照
李鸿章晚年因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人唾弃,李鸿章也因此病倒,最终不治身亡。李鸿章故居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现存最大的名人故居,在这里能全面了解李鸿章的一生,如果对李鸿章比较感兴趣,不妨到这里来看一看。
李鸿章的父亲在京城做官,所以他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他很早就进入私塾学习,因此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而他的聪明好学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功底。
早年的李鸿章主要是求学和拜访名人,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后来李鸿章中举后投到曾国藩门下,深得他的器重,曾国藩有益栽培李鸿章,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让他参与其中,使李鸿章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锻炼。
后来由于安徽巡抚坏事,安徽省通省混乱,李鸿章回乡利用自己的关系,组建了自己的淮军,这支军队以李鸿章为统帅,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李鸿章晚年时期主要进行实业,参与到洋务运动中去,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其中很多都是首创,比如轮船招商局、第一支舰队、第一个电报局、外派第一支留学生队伍等等。
李鸿章的书法作品值钱吗
作为封建帝国终点的重臣,李鸿章仍旧留存着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嗜好,友好学子同乡,和睦亲邻师友,拟写对联诗作表明心意。李鸿章留下来的书法,也大都证明了他在中国传统文学的造诣颇具功底。
李鸿章书法
李鸿章的书法作品处于近代,留存较多,然而价值却远超一副古字画。古代常常以字观人,以文取官。李鸿章曾经做过翰林庶吉士,这表明他的文学功底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墨宝多赠以同袍将士或同窗官员,以书法表明自己的心迹。
“常将令德表风俗,不以外物摄天和”,这段不过最简单的对联表明了李鸿章下笔时的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朝中重臣,李鸿章意在富国强兵,他已经不需要甚至不想要通过争权夺利来保障自己的权位。
“天”字在联中锋芒必露,李鸿章的个人荣辱被清政府和列强的外交践踏,他不再在意这些身外名声,以忠君爱国贯穿自己的一生。
李鸿章晚年时的书法已经逐渐藏锋于内,他的落款已经由原来的“合肥李鸿章”变为“仪叟李鸿章”。他已是垂垂老矣,已经将毕生奉献了国家。他为官做事从不脱离朝廷法度和帝后旨意,他下笔成书极为顾全纸张大局布置。
至今为止,李鸿章所有的文字姿态极低,无论是隶书或是行书草书,谦让而恭谨,处处避让,循规蹈矩,然而在字里行间的距离和字体的大小,我们也能看到这个老人有时下笔的无奈和决心。
晚清大臣李鸿章遗体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臣,他或多或少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即使在他逝世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他的功与过还是受到人们的议论不绝。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901年逝世,享年78岁,谥号文忠。
李鸿章铜像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李鸿章一生可以说是功绩显赫,同时过失也不少,可以说他有多大功绩,同时也伴随着多大的过失。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的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也正因为他位居此高官,使得后来的不平等条约由他出面签订,这也是后人对他既有敬仰也有谩骂的缘由。
1901年李鸿章逝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合肥城东十五里的大兴集,而1958年为兴办钢铁厂,李鸿章的墓室被挖掘,据当时挖掘的人回忆叙述,李鸿章的遗体是穿着黄马褂,并且保存得完好,而由于李鸿章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使得世人对他除了“卖国贼”这个称号以外,好像对他的功绩并不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以后并没有得到善待,而是被挂着游街,直到尸骨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