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故事是怎样的

破釜沉舟的故事是怎样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总是告诫我们很多道理和哲理,而中国人最喜欢以简便的方式来陈述历史,就像破釜沉舟这样把一段历史故事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其中意义深远。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想要了解破釜沉舟的故事还得先从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其中釜字在其中是锅的意思,而舟就是船,那字面意思就是把盛饭的锅打破,把渡江的船凿沉。看似不符逻辑的字面意思却确实就是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短短数年,在秦朝末年间,全国各地的百姓身处水生火热之中,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最为人所知的除了陈胜吴广,自然要数楚霸王项羽。而破釜沉舟讲的就是他在率领起义军与秦朝军队作战时发生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当时项羽的部队渡过一条叫做漳河的河流之后,下令让士兵们把所有过河的渡船都凿毁并沉没河底,另外还命令把军队里面所有盛饭盛菜的锅都给打破,接着给所有的士兵每人发了只够三天的干粮。项羽这样的作战策略让士兵们都看不懂了,纷纷吵嚷,然而项羽的一句话瞬间鼓舞了士气,项羽说这样做确实是要亡了大家的退路,但是正因为我们军队已无退路,所以只能前进,只能胜利,坚决不能后退,更不能失败。如此决心果然在后面九次激战中大败秦军。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项羽本纪中写道: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而破釜沉舟一词,却是出自蒲松龄的自勉联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自勉联

破釜沉舟 对联

自勉联,自古以来,很多志向远大的文人学士,在勤奋苦读的同时,常常会写一些对联挂在墙面、床头或刻在纸镇上,在面对艰苦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发愤图强。蒲松龄的这首自勉联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对联中所举的事例一般,坚持不懈,苦心攻读,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实现壮志。因此蒲松龄将此联刻在压纸的铜尺上,来勉励自己不断地读书创作。

这首对联中,蒲松龄举了多个鼓舞人心的事例,例如破釜沉舟,项羽面对劲敌强秦,能够毫不畏惧,带领士兵渡河后,尽沉船,砸碎锅,烧屋舍,带领全军勇往直前,以一颗不胜则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打得敌人要么死要么逃。此后项羽威名大振,于诸侯中称霸,原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的秦国,却被打得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而卧薪尝胆也一样,越王为了报仇雪耻,忍辱负重,每日尝苦胆,睡柴草,使自己不忘耻辱,努力壮大国力,最终富国强兵,反灭吴国,使原本已亡的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霸。

蒲松龄的这幅对联,讲述了皇天不负苦心人,有志者定能事竟成。

破釜沉舟下一句是什么

“破釜沉舟”一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皆沉船,破釜甑”,后来由蒲松龄撰写入自勉联,其中破釜沉中的下一句为“百二秦关终属楚”,百二秦关喻指古时潼关之西的秦国领土,常被用作形容某地的地势极其险要,多为兵家必争之地。

破釜沉舟

蒲松龄 自勉联

秦朝晚期,由于秦王残暴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行动以抗击秦王朝的暴虐之政,其中最为出众的农民领袖要数陈胜、吴广,之后有项羽和刘邦,其中项羽当年破釜沉舟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有一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一地,赵军被重重围困不得动弹,赵王无奈之下只好向楚国求救,楚王派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二人带兵前去援助赵国。谁知宋义听闻秦国兵力强大,就在半路停下来迟迟不前,执意要双方打久一些待秦军疲惫了才进攻。此时军中缺粮,兵心涣散,宋义却丝毫不着急,整日自顾自吃喝,这可把项羽急得不行,他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带领全军前去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