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劝学的故事是什么(2)

现在的孔子闻韶处位于烧村的北面,是一座仿古建筑,规模不大,整体格调呈现浅灰色。在建筑的北墙上嵌着一块石碑,上面用隶书刻着孔子闻韶处五个大字。在石碑的左右两边,嵌着石刻,左边是舞乐图,图中两人坐在地上,一人吹管一人看,双双沉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下面则是两个舞女,长裙飘飘,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而右边则刻着简介。大致内容是在虞舜时期,出现了一种乐舞,名叫“韶”,又被称为“箫韶”或“韶箫”。这个韶乐共有九章,是一种高雅的乐舞。后来传到了春秋时期,韶乐还深受喜爱。在论语中是这样评价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而这幅乐舞图和孔子在齐闻韶石刻是在1982年的时候政府出资嵌刻的。

孔子论水的故事讲了什么

孔子论水是一个历史典故,发生于东周时期,是孔子与子贡之间的故事。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在文学与思想上的贡献,被世人称之为孔圣人。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孔子论水就是发生在这两人之间的故事。

孔子论水配图

孔子论水配图

孔子论水是一片文言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子贡之间的对话。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细细观看呢?孔子答到:水是好东西,水最接近自然之德,它能够给君子带来灵感,也可以用来比喻自己的修养。水出现在各个地方,出现在天下的每一个角落,滋润万物,没有私心没有偏心,这种品行就如君子之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万物生长,这就如君子的仁爱;水往低处流,而且能根据不同的物体而改变形状,就像君子的高义;水在浅的地方涓涓细流,永不停息,在深处的时候则高不可测,就如君子的智慧一般;水如果遇到深渊,它也会不惜一切的往前冲,这股勇气就有如君子般临危不惧,果断勇敢。水渗透到每个小物体,无微不至,就如君子需要明察秋毫一样;就算受了曲解也不说不辩,要有豁达的胸怀。即使有泥浆混入,到最后还是一泓清水,就像君子能改造事物一样。

如果将水放入容器中,它会保持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就像君子的立身正直;如果容器满了,它也不会贪太多,讲究分寸;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最后终究入海,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从这些水的品质中能观察出君子的各种品质,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圣人孔子的仁爱思想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将仁的原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的秩序风气,通过不懈的努力,把“仁”发展成一种思想学说,成为自己成就的代名词,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仁

孔子的仁

孔子的“仁”思想最突出的就是“爱人”。他要求大家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孔子思想表现的一种大爱。孔子把“爱人”做为社会的准则和人们约束自己的规范,在这个统筹范围内,建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儒家思想文化。符合春秋时期的人民发展,也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发展,十分贴合实际。

孔子的仁还注重道德的修养。仁爱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道德是存在内心的素质,仁爱的要求可以更好的发挥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为仁由己,既自我约束又追求道德完善。孔子仁的思想在另一角度是培养君子的德行。古代,作为一名君子,必须德行兼备。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有学识内涵,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这个“爱人”的基础上,仁还存在着等级分明的关系。子不可欺父,臣不可欺君,人不可欺人。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血缘关系,孔子提出的社会要以亲情血缘关系为奠基,在此奠基层面上建立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仁要求的不仅是个人、家庭,还有社会,要求的是整个国家。这也是仁学最初建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