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陵

南宋帝陵

南宋六陵,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公布), 位于绍兴市皋埠镇攒宫山,距绍兴市区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公里,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区。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

南宋帝陵

以高宗永思陵为例,据宋周必大著《思陵录》记载,永思陵分为上下宫。下宫由外篱门、棂星门、围墙、殿门、大窑子、献殿、龟头石藏子等。南宋朝廷原打算收复中原后,即归葬伊洛(今河南巩县)祖陵,故以攒宫为名。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率人盗掘宋六陵,破椁裂棺,窃取随葬珍宝,不计其数。幸被山阴义士唐珏等人事先获悉,潜入陵墓以他骨偷换陵中遗骸,作标记于石函,迁葬在绍兴兰渚山天章寺前,唯理宗颅骨巨大,不敢调换。元灭明兴,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颅骨和其余诸陵归葬旧陵,立碑植树,绕以墙垣,并建义士祠,以纪念唐珏等人。到清代后期,陵已荒芜。20世纪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间,缭以周垣,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20世纪60年代,墓冢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1970年后,垦为茶园,地面建筑尽毁,现陵区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为六陵标志的200余棵古松,陵区环境依然保持当年风貌。论剑历史(www.80065.cn)

南宋帝陵

该景点位于富盛镇绍兴县茶场,有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哲宗后陵、徽宗后陵、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公里,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区。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元初,诸帝、后陵寝遭西僧杨琏真伽盗掘,地面建筑遭到破坏。明朝初年,朱元璋根据《南宋诸陵图》,重新立碑植树,并加以祭祀。20世纪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间,缭以周垣,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20世纪60年代,墓冢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现陵区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为六陵标志的200余棵古松,陵区环境依然保持当年风貌。

陵区占地2.24平方公里,远处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好像四大方,保卫着眼前的皇陵。同时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蜿蜒而过。整个陵区 山水交融,风景如画。南宋王朝的这种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南宋帝陵

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24岁,在皇帝的宝座上才坐了4年,他的祖母隆佑太后病死 ,兴建皇陵就作为国家大事摆到皇族的议程上。北宋的皇陵在河南省巩义县,但已经沦为金国的国土,赵构就派一个叫杨华的吏部侍郎在江南勘察新的陵址。浙江本是个多山的省份,适宜建皇陵的风水宝地比比皆是,杨华偏偏看中了浙江省绍兴市东南17公里的一条山沟,山里有座泰宁寺,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祖先陆佃的功德院。杨华在泰宁寺住了一晚,对那里的山水感觉很好,回京向赵构写了个调查报告说:“泰宁寺四面环山,雄壮峻秀,东是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靠五峰山,北倚连雾山,是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皇陵,有层层山峰相拱,青龙白虎保卫,不仅适宜埋藏先帝的弓箭,而且预示皇朝万载的兴隆。”赵构同意杨华的报告,下昭在那里建皇陵。当然绍兴的帝陵不能和北宋在河南巩义的帝陵相比,因其暂寄的措意,加上南宋的国势比之北宋更加萎靡不振,所以,六陵的建制均草率简陋,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神道的石像生,后人称为“攒宫”,意为攒集梓宫的地方而已。据史料记载,在青龙山和攒宫山之间方圆2.5平方公里的南宋皇陵区,除埋着6个南宋皇帝外,还葬着一大批皇后、后妃,以及几十位宰相和大臣,共有100多座陵墓。

公元1278年,元兵刚刚攻破南宋京城杭州,没过几个月,当时的江南佛教总管、西域僧人杨琏真伽就开始了对南宋皇陵疯狂的盗掘。宋六陵埋得较浅,挖墓并不困难。首先被挖开的是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挖开浮土后就见到长长的用青砖砌成的地宫,撬开宫门后就是墓道,墓道两侧摆满了祭品和殉葬品,杨琏真伽撬开宋理宗的棺椁,据一些史料记载,棺椁被撬开时,里面射出一道白光,直冲云天,原来棺内堆满了金银珠宝。当时宋理宗才死4年,遗体的面目还栩栩如生,只见他头枕七宝伏虎枕,脚抵一柄杨贵妃用过的穿云琴,身下垫的是锦绣软缎,软缎下面的凉席,被当时一个盗墓人拉出来后往地下一摔,听到发出金属的声音,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纯金丝编的。 杨琏真伽不仅盗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把宋理宗的尸体也拖了出来,在树上倒挂了3天,把理宗肚子里用来防腐的水银泄了出来。这还不算,他见理宗头颅硕大,还丧心病狂的把脑袋拧断,顺手带走,刮去腐肉,变成光滑滑的头颅,以颅壳盛酒,作战利品炫耀。因为西域僧人有一个习俗,用人的头骨做器皿可以招福去灾,更何况是皇帝的头骨。杨琏真伽前后挖开101多座古墓,把多数皇陵以及埋入皇陵的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功勋大臣的坟墓几乎全部挖开,尸骨撒满山沟,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杨琏真加觉得这样还不过瘾,于是将诸帝骨骸杂以牛马枯骨,在临安故宫中筑塔十三丈,名曰镇本,以压胜江南士人的反抗意志。历代陵寝,虽多有盗掘,而惨酷如斯,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朝野为之震动,民间怨声冲天。绍兴有唐珏等两位义士冒险收集先帝遗骨,葬入一座庙里,后人为唐珏修了寺庙,名曰双义寺。这是南宋皇陵的第一次劫难,也是最大的一次劫难。

明初,朱元璋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想办法把宋理宗的头骨从西域赎回来,重新埋到宋理宗的墓中,而且每一座陵都重新树上碑,并派了守陵人员,划出宋六陵这块地方不准砍伐,当时,陵区成了一片茂林。然而,到了清朝,又有人对宋六陵进行了盗掘。抗战期间,汪伪政权的一些官兵也曾到这里来进行过一次集体盗掘,对宋六陵的破坏相当大。巍巍皇陵,如今只剩下一丛丛稀疏的古松树,还昭示着昔日皇家的威严,象征着南宋皇陵的存在。

清人王居琼感赋《穆陵行》诗,足以发人深思:六陵草没迷东北,冬青花落陵上泥。 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当时直恐金棺离,凿石通泉下深锢。一声白雁渡江来,宝气竟逐奴僧去。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支王,宁饲鸟鸢及狐兔。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许多人知道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南宋皇帝葬在何处。在几位专家的指点下,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绍兴县城东南方向20公里处的皋埠镇牌口村南宋皇陵区。

然而,当我们进入南宋皇陵区时,眼前除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茶园,就只有散落在茶树丛中的一棵棵参天古松。这里既不见气势恢宏的皇陵、御道,甚至连块墓碑和土堆都没有。如果没有道旁的一块写有“宋六陵”的石碑提示,恐怕外人到了这里,也不会知道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南宋皇陵区。

南宋皇陵因埋葬着6个南宋皇帝,所以又叫宋六陵。

南宋历时153年,共有9个皇帝,最后3个是小皇帝,而真正在位的前6个皇帝,全埋在绍兴县牌口村的南宋皇陵区。

宋六陵的义务文保员苏梓江指着四周一丛丛古松告诉我们,这里每一丛古松树下面就有一座皇陵。

我们首先在南陵找到了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墓,赵构又叫宋高宗。就是这位南宋的开国皇帝,与秦桧一起以“莫须有”的罪名,使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含冤而死。 在高宗永思陵的不远处,又找到了孝宗的永阜陵,孝宗是南宋皇帝中政迹最突出的一位,他给岳飞平反了冤案。

苏梓江还告诉我们,1971年,在修建高宗墓所在的那块茶园时,泥土深翻,掘下去3米的地方,发现有大石板,大石板有写字台那么宽,20厘米厚,石板之间有石榫头衔接,很整齐的一排过去,估计是地宫的围墙,当时里面没有挖进去,现在还埋在茶园下面。1974年,现在绍兴县茶场门前的一块地改造成茶园,泥土深翻到1米多深时,曾挖到装满宋朝古铜钱、高30厘米左右的2只坛子。

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葛国庆副所长也告诉我们,该所在前几年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征集到和出土发现了与宋六陵有关的3块陵碑,一块是宋度宗永绍陵的陵碑,是在离永绍陵1.5公里的一处田畈中砌石坎发现的,一块是宋宁宗永茂陵的陵碑,是从牌口村的一个农民家中征集来的,还有一块只有“帝陵”2个字,是在牌口村以东1公里的地方,农民在水沟底下填着,发现以后把它抢救出来的。现在这3块碑都收藏在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南宋皇陵研究专家、浙江大学的褚良才博士说,当时选这个地方造皇陵,是因为它跟河南北宋的皇陵有类似的地方,在河南巩县北宋皇陵的东南面有一座青龙山,而南宋皇陵区的东南面也有一座青龙山。南宋皇陵区的北面有一座山,叫攒宫山,攒宫是指把它浅埋、暂时安葬一下,因为当时南宋政权想等收复中原以后,再把这里的这些帝后的骸骨重新回葬到北宋的皇陵里去,所以把它取名叫攒宫山。

据史料记载,在青龙山和攒宫山之间方圆2.5平方公里的南宋皇陵区,除埋着6个南宋皇帝外,还葬着一大批皇后、后妃,以及几十位宰相和大臣,共有100多座陵墓。

如今,这100多座陵墓都到哪里去了呢?

1278年,元兵刚刚攻破南宋京城杭州,没过几个月,当时的江南佛教总管、西域僧人杨琏真伽就开始了对南宋皇陵疯狂的盗掘。

杨琏真伽首先打开了宋理宗的永穆陵,传说当时打开墓穴时,一道白气冲了出来。杨琏真伽不仅盗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把宋理宗的尸体也拖了出来,在树上倒挂了3天,把理宗肚子里用来防腐的水银泄了出来。这还不算,他还丧心病狂地把宋理宗的头颅解下来,做成饮酒用的器皿,因为西域僧人有一个习俗,用人的头骨做器皿可以招福去灾。据说,当时一个盗墓人把宋理宗身下垫的一张席子拉出来后往地下一摔,听到发出金属的声音,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纯金丝编的。从宋理宗的墓中,还盗出了唐代杨贵妃生前最喜爱的一些宝物。

杨琏真伽一共盗了101座墓,当时,整个南宋皇陵区尸骨遍地。据史料记载,南宋皇陵的墓室中设有防盗的咒语和毒虫,当年直接进入墓室的盗墓者,许多人“双股溃烂,十指坠落”。

这是南宋皇陵的第一次劫难,也是最大的一次劫难。

明初,朱元璋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想办法把宋理宗的头骨从西域赎回来,重新埋到宋理宗的墓中,而且每一座陵都重新树上碑,并派了守陵人员,划出宋六陵这块地方不准砍伐,当时,这里一片茂林。

然而,到了清朝,又有人对宋六陵进行了盗掘。抗战期间,汪伪政权的一些官兵也曾到这里来进行过一次集体盗掘,对宋六陵的破坏相当大。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南宋皇陵区解放前还有老虎出没,草有一人多高。解放后,在皇陵区建了一个劳改农场,开垦、平地、种植茶树,南宋皇陵的残迹又消失了一部分,当时随处可见陶瓷碎片和古铜钱。然而,奇怪的是,当时参加开垦、平地的许多劳改犯莫名其妙地相继死去,这给南宋皇陵又平添了一分神秘。

1965年,因为要搞半农半读,绍兴师范学校从绍兴县城迁入了南宋皇陵区。

绍兴文理学院陈祖楠院长告诉记者,学校刚搬来时,每一丛松树下面的皇陵都有一个小土堆坟包,有个标志,扫四旧期间,皇陵也遭殃了,所有的土堆都扒平了。当时,学校还挖了两口井,一口供应食堂用水,一口供应生活用水,打井的时候,都发现下面有甬道,甬道是砖头结构,并且砖头是交叉起来的。

如今,一口井仍在从前食堂的门口,井口布着一张大大的蜘蛛网。找另一口井却费了点力,上面已覆盖了一层野草,扒开野草,仍可见井中清澈的井水。

我们在老校区的一幢平房,找到了已碎成3块垫于墙脚的宋理宗永穆陵的墓基和墓碑,那墓碑上的龙身鳞花纹还清晰可见。

巍巍皇陵,如今只剩下一丛丛稀疏的古松树,还昭示着昔日皇家的威严,象征着南宋皇陵的存在。

面对已夷为平地的皇陵区,我们看到一棵棵苍老的古松也面临着枯死的厄运。

绍兴文理学院陈祖楠院长告诉我们,30多年前,学校搬到这里来的时候,一丛松林都有大松树五六十棵,那时,有的松树就开始死掉了,土堆扒掉后,发现里面有很多白蚁,当时曾抓到几只蚁王,这些松树主要是被白蚁吃死的。

宋六陵的义务文保员苏梓江也说,1964年他到这里来的时候,不断有松树被白蚁吃掉,再加上台风袭击。他指着一丛松林说,以前有40多棵松树,现在只有20多棵了。

面对天灾与人祸,如再不加以保护,恐怕南宋皇陵这仅有的一点残存,不久也将彻底消失。

褚良才博士感慨地说,从秦到清,历代帝皇皇陵的研究保护都是有一定的力度,惟独南宋皇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比方说,北宋皇陵在河南巩县,已经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只有几岁,在元兵的追击下,跑到广东深圳投海自杀,现在深圳已经把少帝陵修复起来,碑也树了,还盖了祭祀的庙宇。像南宋这么多的帝后大臣埋在这个皇陵区,我们更是要保护和研究它。

虽然南宋皇陵已遭多次盗掘和破坏,如今只留下一丛丛稀疏的古松,但据专家考证和研究,地下仍埋着大量的文物,藏着许多不被人们所知的东西。

1989年,宋六陵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一晃已过去了整整10年,然而至今仍未见有关部门对它的保护和开发有实质性措施。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南宋皇陵,早日揭开南宋皇陵神秘面纱。

先问读者两个问题:你知道宋六陵是什么吗?如果知道,你知道宋六陵在哪里吗?六个皇帝的陵区,而且是江南惟一的大型皇家陵区,坐落在绍兴县皋埠镇上蒋乡牌口村(原为上皇村)宝山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年规模恢宏的南宋皇陵现在怎么样了?

近日,记者前往探访,所见所闻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当年威名显赫的南宋皇陵吗?

3月10日,春雨淅淅沥沥,在浙江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专家褚良才博士的引路下,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绍兴南宋皇陵。令我们惊讶的是,在南宋皇陵的“护陵小镇 ——皋埠镇,附近的村民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家门口还有一处名为“宋六陵”的皇家遗址,我们的采访车在这个弹丸之地兜了近一个小时的圈子,才到达目的地。

褚良才博士是重建皇陵的倡导者,面对此情此景,他感叹道,重建南宋皇陵,这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批准,但是现在看来,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南宋皇陵在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重大价值。

公元1131年,选址筑陵就被提上了议程,这也着实让宫内的大臣们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北宋的陵墓在中原一带,而当时中原又被金兵占领。有一位大臣上奏,先把太后暂葬在江南,等收复中原以后再回迁。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县,它的东南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青龙是古代吉祥的象征),而绍兴县皋埠镇牌口村的东南面也有一座青龙山。为了承袭先朝的遗风,南宋皇陵就定在了这里,宋六陵因此而建。然而,南宋王朝怎么也没想到,当初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并不能使南宋逃脱亡国的厄运,更不用说迁葬中原了。

1278年,南宋刚灭亡。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 的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就盯上了宋六陵。他暗中勾结了一批恶僧奸徒,率领大队人马开进陵区。这帮利欲熏心的恶徒蜂拥而上,用铁钎、铁铲等工具,先后砸开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和宁宗仁烈皇后的地宫,劈开帝王棺椁,哄抢墓中数目惊人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丧心病狂地把宋理宗赵昀的尸体从永穆陵中挖出,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并割下其头颅,做成饮食用具。杨琏真珈为了能招福祛灾,天天用它来饮酒取乐。这次疯狂的盗墓共挖掘了宋六陵中的101座墓,当时,历代帝后、皇亲国戚和百余名朝廷大臣的骨骸被随意乱抛,一片狼藉。不久,这些骨骸神秘失踪。

时光流逝,而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清代和汪伪政权时又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之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时期的浩劫,宋六陵的地面建筑至此几不复存。

汽车蜿蜒在皇陵区的羊肠小道,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茶园,远处几丛高耸入云的百年古松依稀昭示着南宋皇陵曾经有过的恢宏气势。皇陵北区内的原绍兴师专大门紧闭,且已生锈,周遭的寂寥空旷透着些许神秘。

虽然宋六陵因为盗墓者肆无忌惮的盗掘而没能得以完整保留,但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室主任陈元甫认为:“虽然当时杨琏真珈等人盗掘了许多稀世珍宝,但从我们考古角度来看,当时的很多器物,哪怕是碎瓷片、碎瓦片之类的,都是极具价值的,我们都应该把它们保护起来。开发宋六陵,进行考古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宋代文化和宋代文明。

褚良才博士对南宋皇陵已经作了20年考证,他在刚完稿的《南宋皇陵史稿》一书中指出:“杨琏真珈盗墓时为1278年,而宋高宗和宋孝宗死的时候是1187年和1194年,两者相距才91年和84年,但杨琏真珈等盗墓者竟发现高宗'骨发尽化’,孝宗'蜕化无余,止有顶骨小片’,据考古科学验证,这很难令人信服。因此有人怀疑:南宋遗民及后世人对当时盗墓的程度和规模是否有所夸大。”另据民间传说,宋六陵的墓室中还有防盗的咒语和毒虫,当年直接进入墓室的人,不久都“双股溃烂,十指坠落 。

记者通过大量事实的调查和对有关文献的研究也发现,在这高大松林荫蔽下的皇陵区里依然存在不少宝贵的历史遗迹。

据原绍兴文理学院陈祖楠院长介绍,当年绍兴师范学校(即后来的绍兴师专,校址在南宋皇陵区内,现在已改为绍兴文理学院,并已迁出)刚刚搬来的时候,每一丛松树下面的皇陵都有一个小土堆坟包,并且有个标志。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皇陵遭殃了,所有的土堆都扒平了。当时,学校还挖了两口井,在挖井的时候曾挖到地下皇陵墓道,用青砖交错砌建而成,保存还相当完整。现在,记者看到这两口井依然存在,井旁杂草丛生,井水清澈。

绍兴文理学院邹志方教授说,30多年以前,在他原学校宿舍前面就有一块“宋理宗永穆陵碑”,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与有关人士在浙江图书馆查到的明代“宋理宗皇帝陵”碑拓片相吻合。而如今,这块青石墓碑已经断成三块,但依然棱角分明,已被用作墙基石压在了原绍兴师专校园一个平房的墙壁下面,擦去覆盖在上面的枯叶和泥灰,雕刻在墓碑上的石刻云龙纹清晰可见。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当地的老百姓都曾或多或少地见到过这里的宋代遗物。牌口村老人苏梓江说:“几十年前深翻土地时,曾挖掘到两坛装满宋代钱币的罐子。我还发现在永思陵松林深土下有二尺宽、一丈多长的青石板(此与史书记载的盖墓条石形状一致)。”

近年,又有人在当地发现“皇帝永绍陵”、“皇帝永茂陵”和“帝陵”的残碑,有关文保单位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

在历史上,宋六陵曾有过多次重建。明初朱元璋曾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将每座陵都重新立碑,派专人守陵,划出近四千亩山地作为禁区。这是历史上对宋六陵最大规模的重建。当时,这里是一片茂林。我们看到的松群就是当时所植。明孝帝弘治年间及清朝雍正时期都曾派专人修缮过陵园。

但是现在,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皇陵区内那批有几百年树龄的松林正在大量减少。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每一座陵上的松树丛仅剩下20至30株,而几十年前约有50至60株。在皇陵的南北两区,我们发现了多株枯死的古松,其原因一是台风所致,二是大量白蚁啃蚀古松根部所致。如果再不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抢救保护,恐怕不久,这些惟一能辨别陵墓的标志也将荡然无存。

我们的采访一直在不解与疑惑中进行:诸如明十三陵、清东陵等历代陵园地宫都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保护。南宋共有9个皇帝,最后两个才几岁的小皇帝宋端宗、宋少帝的墓地都已被当地政府重建。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浙江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于一体的江南大省,而南宋皇陵是江南惟一的大型帝王陵墓群。有关专家认为重建宋六陵意义重大。一位国内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几次到绍兴都提起,宋六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加以重建,并进行研究、保护和开发。

重建宋六陵,首先能开发现存的旅游资源,又能丰富文化内涵。况且南宋皇陵距绍兴城区仅20分钟车程,我们可以大做这篇旅游文章。其次,重建以后的南宋皇陵可以作为一个南宋历史博物馆,让世人更多地、更直观地了解南宋当时的建筑、风俗、礼制等;再次,还可以把宋六陵遗址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岳飞、文天祥、陆游等名人的历史故事千古流传。如若在陵区建一座《南宋史馆》,展示南宋历史的兴衰,还可启迪后人。所有这一切,都具有极厚重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花巨资建立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宋城”,为何不能在已有遗址的基础上重建南宋皇陵呢?

宋六陵由于遭到了多次劫难,一切都变得那样凌乱不全,这无疑为重建宋六陵带来了极大困难。对此,我们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一幅宋六陵古图。

这是一幅康熙年间遗留的明代重建宋六陵的古图,为重建南宋皇陵提供了最翔实、最可靠的历史资料。该图详细、清楚地标出了南宋六个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还标明整个陵园其他主要建筑的情况。

经有关建筑设计专家估算,按古图重建全部陵区约需一千万元,这其中包括六个皇陵以及周围的宰牲厅、斋宿、井亭、太宁桥、太宁寺、通泰桥、神道等,还有皇陵区旁很有民族气节、教育意义的“双义祠 ,并可附带重新修建当年被称为“御河”上的拱陵桥等五座桥。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原绍兴师专所在地(今闲置不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配套建立度假村也未尝不可。

我们知道,在杭州凤凰山有一座南宋皇城,一些专家曾提出重建皇城。但重建皇城不仅规模庞大,且涉及到大量居民的迁移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重建可能性不大。

然而,重建宋六陵不同于重建“南宋皇城 。我们在陵区现场看到,原绍兴师专的校舍已经荒废,现在的“宋六陵”皇陵区只是一个中日合资的茶园,除了茶园的办公用房以外,没有其他建筑物。如果要重建宋六陵,不需要大规模搬迁拆房,花费不大。惟一需要搬迁的茶园办公室用房,只需北迁100多米即可。而且重建皇陵不需进行大规模动土,地下文物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按照有关专家的估算,如果按照康熙时期遗留下来的六陵古图建造整个皇陵区,只需要100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就够了。

美好的设想终究是虚幻,我们的采访车缓缓驶离南宋皇陵,但一长串的疑问始终无法从我们心中抹去:宋六陵能被重建吗?会重建吗?谁来重建?

宋六陵,一段令人扼腕的中国历史悲剧发生的特殊场所, 一处研究中国陵寝制度及其变化的重要遗址,一个认识南宋历史文化的珍贵遗迹。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柯桥·宋六陵暨绍兴南宋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宋六陵的诸多疑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力图破解这些数百年来的未解之谜。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锡东教授强调:“研究宋六陵是解开南宋历史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

宋六陵位于绍兴城区东南约18公里的宝山,是南宋皇室攒宫(临时葬地)。宝山北有雾连山,南有新妇尖,山势蜿蜒,风景秀丽,陵区即坐落在两山呈合抱之势的较平坦之地。因陵区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6位南宋皇帝的陵墓,世称“宋六陵”。

由于徽宗也攒于宝山,故宝山共有7座帝陵攒宫,此外还有孟太后陵、郑皇后陵、韦皇后陵、邢皇后陵、吴皇后陵、谢皇后陵、杨皇后陵等7位皇后陵寝。这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陵园。元初,宋六陵惨遭杨琏真伽等人的肆意盗掘。明代,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颅骨等归葬旧陵,并加修葺。到明中期,宋六陵逐渐残败。至清代后期,陵园已经十分荒芜。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使宋六陵的一切都逐渐变得扑朔迷离。

是否传承北宋陵寝制度

有人认为宋六陵地处江南,在地形地貌上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且这些陵墓都是薄土浅埋,并以“攒宫”名之,因此,其选陵建墓依据的是江南的地形特点和风水要求。而且,孟太后有遗诰:去世后“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勿拘旧制”说明和北宋陵寝制度是不一样的。

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长期研究北宋陵寝制度的河南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朝云教授认为,从择地原则、上宫制度、下宫制度及玄宫石藏等几方面看,宋六陵沿袭了北宋皇陵旧制,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宋时期宋真宗永定陵的复原图:北宋的皇陵建制相同,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由上宫、皇后陵、下宫和陪葬墓组成。上宫和皇后陵均以陵台为主体,四周围护神墙。

再来看宋六陵。就地理环境而论,宋六陵之所以选择宝山一带,是因为它在当时的“行在”临安的东南方,是堪舆学说“五音姓利”中利于国音赵姓的地方。这和北宋的选陵择地原则是一致的。

宋代皇陵帝后分葬,宋六陵也是如此。陵上建筑分上、下两宫。以南宋高宗赵构的陵墓永思陵为例,陵为坐北向南方向。下宫位于上宫的西北方。下宫的构成,是以前后殿与殿门、东西廊为主体,其外围以白灰围墙一重,再外以竹篱围绕。

上宫位于下宫之南。由外篱、外篱门、鹊台两座、“周回六十三丈五尺”的红灰墙、南北棂星门二座、殿门及献殿、龟头皇堂石藏子、土地庙、巡铺房等组成。外篱应与下宫的竹寨相同,相当于北宋皇陵兆域四周所植的松柏。两座鹊台应砌筑于外篱之中,一来可以象征皇家威仪,二来也起标志性的作用。南宋皇陵陵园中的红灰墙、殿门应与北宋皇陵的神墙、南神门性质、功能相同。

再看玄宫石藏,玄宫为长方形石室一间,外筑石壁一重。考虑到江南地卑土湿、地下水位较高,后又增筑外壁一重,两壁之间以胶土填筑。石壁之中,先置外棺椁,梓棺上覆以天盘囊网,然后再加盖柏木枋。这种陵墓葬式与北宋仁宗等陵并无本质差别。此外,永思陵石藏的厢壁、柏木枋、盖条石诸制度,也仍沿袭北宋皇陵旧法。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指出,南宋之前,皇陵都是深葬的,而宋六陵是南宋王朝的权殡之地,所以墓葬属于浅埋,这是中国陵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明代十三陵等就是参照南宋王陵“攒宫形制”来设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宋六陵规制虽相对简陋,却开创了明清陵寝制度的先河。

诸陵位次如何排列

由于宋六陵在元代遭到毁灭性的盗掘,所以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已不大清楚6座皇陵的分布位置。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南宋诸陵位次的最早图像资料是清代康熙《会稽县志》中所附的《宋六陵图》。图中显示南宋诸陵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新妇尖之正北为孝宗陵,其西南为高宗陵,其东南为光宗陵、东北为宁宗陵;北区雾连山下正南为理宗陵,其西为度宗陵。这和万历《会稽县志》的记载是一致的,反映的也是明代认定的南宋诸陵位次。但该图所示诸陵位次与宋皇室埋葬习俗明显有悖,也与宋代一些文献记载不相吻合,因此,肯定不是南宋诸陵的本来位次。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刘毅教授在对《宋会要辑稿》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宋六陵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陵区即新妇尖陵区,葬徽、高、孝、光四帝和孟、郑、韦、邢、吴、谢六后;北陵区即雾连山陵区,葬宁、理、度三帝和杨后。他还绘制了《南宋攒宫位次示意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副主任郑嘉励研究员和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葛国庆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分别绘制了不同于刘毅《南宋攒宫位次示意图》。

对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研究员说,这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需要加强对宋六陵的考古研究,以真正揭开攒宫位次之谜。

宋六陵何时被盗

宋六陵的出名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遭到了两次穷凶极恶的盗掘。帝王陵墓被盗不在少数,但像宋六陵这样的被盗程度,历史上绝无仅有。

元朝初年,时任江南释教总摄的西域僧人杨琏真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两次洗劫宋六陵,将宋六陵全部盗挖,并废陵毁尸,彻底破坏。这年8月,他们第一次盗掘的是宋六陵北陵区。杨琏真伽等拥入陵区,南宋守陵官罗铣竭力相争,不让开陵,盗贼拔刀相逼,罗铣无奈大哭而去。首先被挖开的是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杨琏真伽撬开宋理宗的棺椁。理宗从殡葬至陵墓被盗,相隔仅20载,其尸体如生人一般。棺中宝物被一抢而光后,盗贼们又将理宗尸体倒悬,撬走口含的夜明珠,沥取腹中的水银。宋理宗原本想以此保护其尸体不烂,岂知却落得个挂尸倒悬的结果。因为宋理宗的头颅特别大,杨琏真伽取下他的头颅,作为饮器取乐。丧心病狂,可见一斑。当年11月,宋六陵第二次被盗掘,被盗掘的是南陵区,但破坏程度却比北陵区更甚,帝后遗骨遭到了惨绝人寰的羞辱和毁弃。杨琏真伽不仅把大宋帝后的遗骸抛尸荒野,还下令裹取诸帝骨骸,杂以牛马枯骨,埋于杭州南宋皇宫遗址内,并在上面筑塔,取名曰“镇本”,以示宋人永世不得翻身。

但就是这样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谜团颇多。其中关于宋六陵被盗的时间,历史上就很有争论,共有丙子年(1276年)、戊寅年(1278年)、癸未年(1283年)、甲申年(1284年)和乙酉年(1285年)等多种说法。

1279年,南宋灭亡。没过多久,宋六陵就被盗掘。丙子年、癸未年和甲申年的说法是从一些诗作描述中推测的,元代陶宗仪和清代全祖望等学者认为在丙子年。对此,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指出,陶宗仪、全祖望等人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对此次被盗记述最早、最为具体的是宋末元初人周密,他在《癸辛杂识》中有多处记述,而这些记述的又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周密乃南宋遗老,对故国皇陵应当比一般人为关心,他虽非身历其境,却是当代人记当代事, 在时间上的记述不太会发生较大的误差。何况周密长期住在杭州, 有机会目睹了盗陵人的“互告状一纸”,而其中对盗陵的日子记得非常确切,应该说这是最可信的。此外还有一些旁证材料可以佐证。所以,何忠礼教授认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六陵发生在乙酉年,即1285年,当是确凿无疑的。

南宋帝后遗骸归葬何处

宋六陵被盗掘后,南宋帝后遗骸的处理结果,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事情,有守陵使罗铣即原地掩埋、绍兴义士唐珏盗骨葬于兰亭天章寺前、宋太学生林德旸盗骨葬于东嘉等不同说法,到元末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时已难辨是非。

这些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是唐义士和林义士的事迹。在杨琏真伽盗掘宋六陵时,绍兴义士唐珏偷偷用其他的骨头调换了除宋理宗以外的骸骨,把他们葬在兰亭附近的天章寺前, 六陵各为一函, 每一陵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作《冬青行》二首。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宋太学生林德旸,扮作乞丐,身背竹筐,手持竹夹,碰到有用的东西就以夹投入筐中。他又以银子贿赂西域僧人,终于收得高、孝两朝骨,分为两函, 归葬于东嘉(今温州)。他也种上以冬青作为标识,也作内容与前相似的《冬青诗》二首来记这些事情。

何忠礼认为,所谓“冬青义士”之说,不仅事迹雷同,诗文相似, 而且内容破绽百出。如宋理宗从殡葬至陵墓被盗,相隔仅20载,说他的尸体如生是很可能的,否则就不会有盗贼“倒悬其尸”、“沥取水银”之事发生。既然如此, 不知唐珏、林德旸怎么获取他的遗骨?宋六陵遗骸部分为杨琏真伽所盗, 被他埋于杭州镇南塔下, 有一部分由南宋守陵官罗铣收集起来火化,这是合乎情理的。元末一些汉族士大夫,为寄托亡国的哀思,故意安排时间,设计情节,创作了“冬青义士”的故事。到了清朝初年, 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元代相似,于是“冬青义士”的“义举”更是不胫而走。

南宋帝后到底是薄葬还是厚葬

南宋皇陵建于绍兴,最初只是权宜之计,孟太后暂厝宝山有“愤激三军之心,不绝中原之望”的功用,而且孟太后、宋高宗等有遗诏要求葬事不要奢华。那么,南宋帝后到底是薄葬还是厚葬?

有人认为,南宋王朝除孝宗外,没有一个皇帝真心想收复失地,重返汴京的。因此,“攒宫”很可能是一种政治上的“烟雾弹”,掩人耳目而矣。如果这样,薄葬也未尝不是一种“烟雾弹”。

据史料记载,杨琏真伽等人盗掘宋六陵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金玉财宝。第一次盗掘,他们“割破棺椁,尽取宝货,不计其数”,第二次盗掘,他们“劫取宝货,毁弃骸骨”。《元史·释老传》对杨琏真伽所获的赃物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 在对以宋六陵为主的盗掘中,杨琏真伽“攘夺盗取财物,计金一千七百两,玉带九,玉器大小一百有一,杂宝贝百五十有二,大珠五十两,钞一十一万六千二百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六陵中的随葬品还是十分惊人的。

另外,有记载说,南宋嘉定三年八月会稽大风,毁坏攒宫陵殿宫墙60余所, 陵木3000余章。当时,陵墓还只有三个,一场风灾,就使宋六陵的损失如此惨重,可见宋六陵的地面建筑也是相当繁芜奢华的。

绍兴文史研究专家娄国忠指出:“南宋一朝共153年,宋六陵埋葬的6位皇帝,生前在位时间达148年,几乎是南宋历史的全部。而宋六陵长达100多年的营建史,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一部南宋的兴衰史。” 从中不难看出宋六陵的重要性。

南宋自高宗立朝至帝昺投海,立九帝,经153年,而宋六陵中的六位皇帝相继在位时间连续148年。六陵主人的历史,构成一部较为完整的南宋王朝兴衰史。

南宋的六个皇帝,再加上三个流离失所如同难民的孩儿皇,虽然贵为天子,大多过得窝窝囊囊,悲悲戚戚,从来没有过扬眉吐气的时候。但这九位皇帝中除了三个尚不懂事的娃娃,其他六个皇帝都有雄心壮志,都想振作一番,都想恢复大宋王朝的威严和气派,都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报仇雪恨。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四月十四日,宋高宗赵构的伯母隆佑太后孟氏病逝。隆佑太后是宋哲宗赵煦的皇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徽、钦二帝及三千多宗室近戚。所幸的是孟皇后因不在皇宫而逃过了这场浩劫,当她打听到康王在济州,立刻派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侄儿孟忠厚持书奉迎,又命副都指挥使郭仲荀带领所部兵将保护康王,命令御营前军统制张俊在中途迎接康王,并手书文告播告天下,由康王继位为皇帝。康王到了南京,孟皇后遣派宗室及内侍奉玉玺、乘舆、服御迎康王即皇帝位,改元建炎。

对于将自己扶上皇帝宝座的孟后,宋高宗感恩戴德竭尽孝道,孟皇后患病期间,赵构经常几日几夜衣不解带,在她的床边侍疾。孟皇后逝世后,高宗尊其为昭慈献烈皇太后,同时将建陵修墓作为国家大事摆上议事日程。

北宋的皇陵在河南嵩山北麓,但已经沦为失地,归葬祖茔暂时是不可能了。宋高宗按照隆佑太后“殓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之遗诏,派吏部侍郎杨华在江南勘察适宜建陵的地方。杨华将目光投向赵氏宗室聚居的绍兴,看中绍兴府东南35里上皋山下的赵家岙,看上了赵家岙里的泰宁寺。

这泰宁寺建成于周显德二年(955年),初号化成院,又改证道院。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太师陆佃既拜尚书左丞,请以为功德院。改赐名证慈,由书坛大家米芾书额。杨华在泰宁寺住了一晚,对那里的山水感觉很好,回京城临安便向赵构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说:“泰宁寺四面环山,雄壮峻秀,东是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靠五峰山,北倚连雾山,是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皇陵,有层层山峰相拱,青龙白虎保卫,不仅适宜埋藏先帝的弓箭,而且预示皇朝万载的兴隆。”赵构听后同意在这块上风上水的宝地修建皇陵,同时下诏改赵家岙为攒宫,意思是就近攒殡,攒集梓宫,等北定中原收复失地后再行归葬。

因为孟皇后在徽、钦二帝被虏后曾垂帘听政,所以当“以相臣为山陵使”。但由于距朝廷上次营建山陵,也就是营建崩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钦圣宪肃皇后山陵已有30年,期间局势动荡,“图籍无存”,而朝中多为新臣,很少有人能详细描述皇家的陵寝制度,所以所制攒宫比北宋陵寝“少异也”。至六月初,攒宫告成,因其仅为隆祐孟皇后的攒宫,就称为“昭慈圣献皇后攒宫”。

为实现逝者遗愿,更是为了夺回被外族侵占的祖宗基业,南宋历代帝皇屡败屡战,一如既往地作艰苦的努力。据传,宋徽宗赵佶被囚北方五国城期间,曾派臣子曹勋偷偷逃回南宋,让曹勋将自己穿过的背心和拭泪的手帕转交宋高宗,要赵构“不要忘记我北行的痛苦”和“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南宋君臣见背心上宋徽宗手书“你快来援救父母”七个瘦金体文字,悲泣不已,主战之声顿时响彻朝野。绍兴十年(1140年)夏,宋高宗以岳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拐子马”、“铁浮图”等阵法后,陈兵离北宋首都汴京20公里的朱仙镇。然而,高宗虽为形势所迫,任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抗金,而终以求和为事,以偏安为保。随着绍兴和约的签订,宋高宗为早日迎回卒于五国城的徽宗遗骨,于绍兴十年(1141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2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高宗以历史上最为悲痛的冤案,迎回了徽宗的遗骨,迎来了短暂的偏安。绍兴十三年(1143)六月,徽宗皇帝、显肃皇后、宪节皇后灵柩运至山陵下葬,因陵区为临时墓地,“至是以不可备称帝后尊号”,下诏以“永祐陵攒宫”为称。

宋孝宗赵昚是锐意抗金的主战派,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即任命当时抗金最坚决的将领张浚为“北伐总司令”。隆兴元年(1263年),从东南沿海兴师北伐的13万宋军与金兵血战符离集,结果全军覆没,北伐的雄心遭受重创。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赵昀乘金国被成吉思汗打得焦头烂额之际,乘虚北伐,居然一举成功,三路大军分别占领了沦陷130年的汴京以及洛阳、归德等中原重镇,应该说北伐取得了胜利。但是,南宋的君臣还来不及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就遇到另一个更强大更凶狠的敌人,在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攻击下,南宋失败得更惨重,更彻底。南宋历代帝皇不但无法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反而加入到了攒殡遗骨等待归葬祖茔者的行列。

自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宋徽宗遗骨攒殡永佑陵,至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赵禥攒殡永绍陵,其间132年,先后有宋高宗赵构永思陵;宋孝宗赵慎永阜陵;宋光宗赵惇永崇陵;宋宁宗赵扩永茂陵;宋理宗赵昀永穆陵落成。七位宋朝帝皇加上陪葬的皇亲国戚宰相大臣,形成100多座陵墓组成的皇陵区。不知是为了将宋徽宗与其他南宋帝皇有所区分,或是另有别的原因,后人统称这块皇陵区为宋六陵,但当时的官方资料仍称为“攒宫”。

宋六陵之所以取名为“攒宫”,是因为南宋的帝皇们并不准备心甘情愿地永久安息在江南,本打算浮土浅藏,暂时的将梓宫攒集一处,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一并归葬巩县的北宋祖陵。但随着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陆秀夫背负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投海而亡,苟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以国破山河碎的结局告终。诸帝遗骨非但未能如愿返归祖茔,反而在亡国不久就遭到了强人的浩劫,遭受了空前的凌辱。

元至元十六年(1278年),时任江南释教总摄的西僧杨琏真珈,伙同当地寺僧,率众僧及凶暴之徒,赶到宋六陵,将整个南宋皇陵破坏殆尽,乾隆《绍兴府志》载《癸辛杂识》,记述了发陵的详情:

“杨髠发陵之事,起于天衣寺僧福闻号西山者,成于剡僧演福寺允泽号云梦者。初,天衣乃魏惠宪王坟寺,闻欲媚杨髠,遂献其寺。继又发魏王之冢,多得金玉,以此遂起发陵之想,泽一力赞成之。遂俾泰宁寺僧宗恺、宗允等诈称杨侍郎、汪安抚侵占寺地为名,出给文书,将带同西僧及凶党如沈照磨之徒,部领人夫发掘。时有宋陵使中官罗铣者犹守陵不去,与之极力争执,为泽率凶徒痛锤,胁之以刃,令人拥而逐之。铣力敌不能,犹据地大哭。遂先发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劫取宝玉极多。独理宗之陵所藏尤厚,启棺之初,有白气竟天,盖宝气也。理宗之尸如生,其下皆藉以锦,锦之下则承以竹丝细簟,一小厮攫取,掷地有声,视之乃金丝所成也。或谓含珠有夜明者,遂倒悬其尸树间,沥取水银,如此三日者,竟失其首。或谓西番僧回回,其俗以得帝王骷髅,可以厌胜,致巨富,故盗去耳。”

杨琏真珈盗墓并截理宗赵昀头颅为饮器取乐,既出于其野蛮贪娈之性,实际上也是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助长了元朝官员在征服南宋过程中的横肆骄淫,体现了统治者对南宋王朝的极端蔑视。历代陵墓,虽多有盗掘,而惨酷如斯,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朝野为之震惊,民间怨声冲天。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始祖忽必烈下诏诛死与杨琏真伽表里为奸的丞相桑哥,杨琏真伽因盗掘宋陵、侵吞官物被朝廷追究,从他家中抄出赃物黄金一千七百多两、白银六千八百多两,钞十一万六千一百锭,珠玉宝器不计其数。

明初,朱元璋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想办法把宋理宗的头骨从西域赎回来,重新埋到宋理宗的墓中,每一座陵都重新树碑植松,并派了守陵人员,划出宋六陵这块地方不准砍伐,陵区成了一片茂林。随着岁月更迭时光流逝,巍巍皇陵,如今只剩下几丘微微隆起的土墩和稀疏的参天古松,昭示着昔日皇家的威严,象征着南宋皇陵的存在。

宋六陵,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


二十四史 中國歷史里程碑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