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一件巨大的青铜器出土了,这就是国之重宝——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由商代后期的王室所铸。
司母戊鼎鼎身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面还有四根圆柱形的鼎足。整个鼎重约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2厘米,鼎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为此鼎的形状有点像马槽,所以又俗称“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工艺精湛。除鼎身四面的中央部分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鼎身各处都有纹饰。长方形素面周围的鼎身部分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有扉棱,扉棱上饰有牛首,下面饰有饕餮。鼎耳上也有纹饰。鼎耳外廓有两只面对面的猛虎,虎口中含有人头,鼎耳侧则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上各饰有三道弦纹,弦纹之上各饰以兽面。其造型、纹饰和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堪称商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司母戊鼎无疑又是个千古之谜,从它的发现到保存,以及它的铸造过程,再到其鼎身内的铭文,无不充满神奇色彩。也正因如此,人们对它才更为关注,更加充满好奇。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鼎并非完美之作,因为这座鼎的一只鼎耳是后来补上去的。那么,司母戊鼎的那只鼎耳为什么会丢失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司母戊鼎的发现和出土说起。
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安阳五官村的村民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里用探杆探寻文物。突然,他的探杆触到了一个硬物,并且硬物还使得坚硬的探头卷了刃。吴希增心想,这个硬物很可能就是宝物。他和吴培文商量了之后,便召集了几个村民于当天深夜开始了秘密的挖宝行动。到了半夜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宝物——司母戊鼎。可是这只鼎只有一只鼎耳,他们在泥土中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另一只鼎耳。他们估计此鼎在埋入地下时,鼎耳也许就是断的。
司母戊鼎出土后,它又遭遇了许多劫难,还差点落入日本人手中。
虽然方鼎的挖掘是秘密进行的,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当时正驻守安阳的日军得知此事后,曾经前来“参观”。后来北平的一个古董商还说愿意以高价收买此鼎,但条件便是要求村民将鼎肢解成小块,以便于他携带。但是村民们意识到这个方鼎是国宝,便没有将其肢解,而是将其秘密藏了起来。也不知是谁泄了密,此事被当地的日本宪兵队知道了,他们曾多次前来搜寻。村民们为了防止国宝落入日本人之手,便将方鼎又移到了别处,而在原来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其他不太贵重的文物。后来日本宪兵队真的找到了原来藏鼎之处,不过他们得到的却是别的文物,而非司母戊鼎。这样,司母戊鼎才得以保存了下来。1946年,司母戊鼎才再次出土。
近年来,专家们在对司母戊鼎进行考究后,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司母戊鼎是如何铸造的?虽然在商朝时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但是根据当时的生产力,要铸造这么大的一个方鼎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后来有人推测,当时铸造此鼎的过程大致应该是这样的:
商代时期,冶炼青铜用的是陶制坩埚,其形状如同后来倒置的头盔,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将军盔”。据估算,每个“将军盔”可以熔炼约12.7千克铜,只能铸造中小型的铜器。如果想要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至少需要同时熔炼70多个“将军盔”的铜水,这也意味着要求几百人同时操作。这时,有人便提出了质疑:如此浩大的工程该怎样施工呢?还有人认为当时的奴隶们先分别铸好鼎耳、鼎足和鼎身,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铸在一起,最后终于铸成了司母戊鼎。
不过上面所述也只是猜测,还都没有得到论证。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的确是一大迷闭,因为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都没有人能再现铸鼎的盛况。
司母戊鼎除了给后世留下铸造之谜外,还让人们对它鼎身腹内的“司母戊”铭文产生了种种猜测。
2011年3月6日中午12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报的一条简单的文物新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原来,主持人都将“司母戊鼎”播成了“后母戊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司母戊鼎的铭文原本就是“司母戊”三个字,但是因为商代的字体较为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的字形是差不多一样的。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此鼎很有可能与商王王后有关,因此将其读为“后母戊鼎”更为恰当。不过,在刚刚发现此鼎的时候,并未对其仔细推究,便按照现代人的读法将其命名为“司母戊鼎”了,后来的教科书中也沿袭了“司母戊鼎”。不过在2011年的3月底,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既然称其为“后母戊鼎”,那么这只鼎究竟是为哪位王后所铸造的呢?
在甲骨文中提到过,商朝时,一共有4位商王的王后为“戊”,他们是大丁、武丁、祖甲和武乙王。而大丁不在殷墟的12位商王之列,所以被排除了。武乙王属于殷墟三期,而考古专家确定后母戊鼎属于殷墟二期的器物,根本不属于同一时期,所以武乙王的王后也被排除。剩下的就只有武丁和祖甲王的王后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在后母戊鼎出土地的下方发现了一座殷墟王陵墓群,这里共有11座大墓。这些大墓的规模几乎都差不多,考古学家们推测,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群。不过,这里还有一座仅次于“商王墓”的墓葬,这就是武丁王的王后“戊”的墓冢。可是在此之前发现的武丁王的另一个王后妇好的墓葬却根本不在王陵区。另外,在王陵区也没有发现别的商王的王后之墓,为什么仅有王后“戊”享有此特殊待遇呢?那后母戊鼎会不会就是武丁王为这位特殊的王后“戊”所铸造的呢?这也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另一个谜题。
司母戊鼎的种种迷雾增添了它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相信随着考古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司母戊鼎的谜闭一定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