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西高穴大墓,曾经引起全民考古关注。就在它的正西偏南,是曹操发迹的邺城,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后居住于此,曹丕称帝以后成为五都之一。2012年春节期间,在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一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报了这项重要发现的最新进展。回忆这处佛教造像埋葬坑的发现,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博士仍含惊奇之色。
埋葬坑
佛像级别史无前例
据介绍,这处埋葬坑位于已知东魏北齐都城邺城遗址东城墙东侧约3公里,即邺城考古队推测的东魏北齐邺城外郭城内。朱岩石说,邺城考古队近些年一直在苦苦找寻外郭城的踪迹,不断有重要考古发现。今年1月上旬,在北吴庄北漳河滩沙地内,邺城考古队注意到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比如发现一些汉白玉碎石,于是决定在此进行考古勘探。1月10日,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个佛教造像埋葬坑。鉴于遗迹的重要性,很快便开始了抢救性发掘。
埋葬坑图片
规模更是举世罕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本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北朝、隋朝、唐初时期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佛寺、佛像这样级别的发现史无前例。
王巍介绍,这次的考古发现的意义首先在于位置清晰准确,层位关系均有科学记录。这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本次邺城出土的这批佛造像反映了都城级别的佛教文化在当时的发展程度。
曹操的墓
其次,本次发现年代清楚,前后衔接。这批佛造像的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和唐代,北魏晚期、东魏、北齐、唐代各时期纪年明确,时代前后衔接,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同时,本次考古出土的佛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色彩艳丽。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泓介绍,这批佛像多为背屏式,另有部分单体圆雕的佛和菩萨像。很多造像保存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