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规模庞大的青铜遗址?

时光倒流,回到清乾隆28 年(1763 年),当时的乾隆皇帝一声令下,察哈尔蒙古的一部开始了长途跋涉,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一带,骁勇的察哈尔被派遣到那里卫戍边境。西迁的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部落,因为有位公主嫁到了那个部落,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分得了当地最好的一块草场——呼斯塔。

呼斯塔是蒙语音译,意为“有桦树的地方”。这片草原位于温泉县东北约40 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草原北侧阿拉套山的雪水化而为两条大河:伊克呼斯塔河在东、巴克呼斯塔河在西,加上无处不在的季节性冲沟、数不清的泉眼,共同滋润着这片广袤的草场。每年从四月份开始,洁白的蒙古包、遍地的牛羊、奔腾的马群、豪爽的牧民就会点缀在这片富饶的草原上,享受着天堂一样的美景。

呼斯塔遗址

呼斯塔遗址

2013 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开展的“温泉县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调查”在这片草原上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呼斯塔遗址。它的面积达到了12 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现在的温泉县城城区面积大了将近3 倍,是目前为止温泉县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年代不晚于距今3600 年。2016 年6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呼斯塔遗址发掘与研究课题组开始了对呼斯塔遗址的发掘工作。

呼斯塔遗址照片

呼斯塔遗址照片

呼斯塔遗址由从北至南的三部分组成:北侧阿拉套山前一座叫做黑山头的120 米高的山顶上有一处平面呈不规则“田”字形居址;南侧距黑山头直线距离4 公里的一座叫做小呼斯塔的高60 米的山顶上有一座长方形的居址,山坡接近山顶的位置还分布有一条长约百余米的石墙围护着山顶的居址。小呼斯塔山西侧的无名山顶上还有一处墓地,其中的一座接近正方形的石板墓边长9 米,仅比已经发掘的阿敦乔鲁墓地最大的一座石板墓短1 米,是温泉县目前发现仅有的两座青铜时代大型石板墓。南北两侧山顶居址拱卫下的阿拉套山冲积扇就是呼斯塔遗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构居址。2016 年的发掘,就在黑山头和冲积扇两个部分分别进行。

冲积扇部分的发掘围绕着一处居址组合进行。这处居址组合由长方形主体建筑、前室、西侧室、院落、院墙组成,面积达到了5000 余平方米,这是目前已知的西天山地区面积最大的建筑组合。居址墙体由内外两道砌石中间夹土石混合物构成,居址墙体内立面保存高度0.8米、院墙外立面保存高度1.3 米。在主体建筑西南角,还发现了一座祭祀坑,出土了人骨、陶器、铜器等遗物,其中角柄青铜短剑(刀) 和角柄青铜锥保存完整、做工精良,锥柄表面还装饰了细密规整的刻划网格文,是目前亚欧草原地区最为完整的角柄青铜武器,弥足珍贵。复杂的结构、惊人的规模、精美的出土遗物,不得不让人把这处建筑组合与“宫殿”联系起来,对认识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冲积扇

冲积扇

大型建筑北侧,分布着一道由西墙、北墙、东墙构成的“倒U 字”形墙体,长达450余米。墙体结构与大型建筑组合墙体一致,局部似乎存在出入口、门房、墩台等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工作来证实。这道墙、大型建筑组合及其他居址建筑组成了面积10 余万平方米的呼斯塔遗址核心区,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处青铜时代早期的城址。这一时期的城址在新疆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填补了研究的空白。黑山头的发掘也获得了重要成果。发掘的两座居址的结构、建筑技术与冲积扇上的大型建筑组合如出一辙,出土的陶器也说明了其年代与大型建筑组合一致。在居址地面上还发现了两具完整的马头,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马的证据,与温泉县境内另一处同属青铜时代早期的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马骨相互印证,为解决中国家马起源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