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67、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68、佛法中,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毒”,分为贪、嗔、痴、慢、疑,共五毒。为人心做检查时,是不是能以各种指数检测中毒的程度?例如,以对所好之物染着的黏度,量测贪毒;以头上光火的上升高度,量测嗔毒;以看待世事的颠倒角度,量测愚痴;以放大自我的倍数,量测骄慢……若超过标准指数,就得就医了。
69、一个人只有常常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快乐的本性来。
70、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热闹场中亦可做道场,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
71、佛说: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便可安然自在。我们的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72、人类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用智慧面对现实,因此追求外在的假相,举凡虚名、虚利、虚荣、虚位……统统追求。只要有利可图、有名可沾、有势可仗、有权可争、有位可占,他们一定不遗余力去争取。当他们实力不够、德望不足,用正常手法得不着时,就使出歪手段,因此,烦恼的现象就出现了。
73、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74、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
75、不将烦恼是非带上床,不把忧悲苦恼带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门。
76、在日常生活中过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虽然清贫,但并不缺少快乐。
77、无我之乐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78、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79、凡事要量力而行,别勉强自己,修炼道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见到成效的。
80、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你永远都管不完看不清。所以,清醒的时候就难免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还是糊涂一点更快乐。
81、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我真的能够认识自我吗?我真的能够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吗?如果你不能认识自我,你又怎么能够认识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如果你不能坚守自我,你存在的意义何在?
82、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83、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
84、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85、在佛看来,有时候,批评并不是坏事,在批评中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86、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第一,忏悔是认识错误的良心。第二,忏悔是去恶向善的方法。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87、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便是嫉妒心。
88、不要抱怨别人,倾听别人的抱怨,接受别人的抱怨。有一颗不抱怨的心,美丽便会尽收眼底。
89、人生在世,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90、那些扑火的飞蛾,就像是世间的痴人,不能正确地判断并评价自己,以至于把那烈火当成了光明的乐园。
91、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他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那是一种无礼、无智、以势压人的愚蠢行为,最终只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和唾弃。
92、习惯了“拿起”的人,让他“放下”谈何容易?况且,他能放下手上、肩上的重负,能放得下心里的牵绊吗?“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欲求心灵解脱的人,须知“有舍有得,舍而后得”的人生道理。
93、佛陀说:“应无所住。”就是要我们去掉执著心,不要执著于某个目标,不要为求一点,而失掉一面。因为你只有一个,而目标却可以是很多个。
94、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意,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万象归于一乘,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95、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96、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
97、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
98、人通常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经失去,不会再拥有。
99、成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还是失败绝非只有结果这个唯一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盯着这个“成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100、佛说:“财利,是人人所喜欢的,可是日日在病,财利无法受用,还要破费财利。所以一个人健康,便算是有大财大利的了。”我们有了健康才有求得其他一切的可能。
人物资料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著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时,圣严法师圆寂,享寿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