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天价片酬。
这个话题,编剧吐槽,网友吐槽,两会代表委员们也吐槽。探讨影视剧明星高片酬甚至成为我们冒充“圈里人”身份的绝妙由头。
只不过这次“圈”大了,脱离了影视圈,综艺圈也来“凑个热闹”——
综艺天价片酬被吐槽 砸钱多未必效果好
北京日报3月24日刊发文章,直指当下综艺节目天价片酬问题,“1亿元制作费,8000万元给了明星。”超一线明星拍摄不到一个月,能收入5000到8000万元,相当于拍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收入。继影视剧天价片酬后,综艺节目的天价片酬问题再次曝光,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又一次成为焦点话题。
但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又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影视剧的更新密度和播出长度超过综艺节目,粉丝粘性更强,流量支撑更久。综艺节目更看重有趣和新颖,明星请得再多,内容老套,环节无趣,场面尴尬,观众可能看一集就会失去兴趣。
说到底,高片酬是综艺节目快速发展累积的畸形产物。财大气粗的广告商集中涌入,节目方在内容创意和团队素质方面无法跟上,于是纷纷引入“舶来品”,频频复制火爆节目,能做的就是用更多的钱请来更红的明星,“简单粗暴”地追求收视率和点击率。
这种套路在综艺发展初创期或许有效,但随着节目数量日益增多,平台竞争愈发激烈,这种“砸钱”的明星套路已显疲态。《挑战者联盟》天价邀请范冰冰、吴亦凡,依然收视惨淡,败就败在内容的乏味上,感觉是“跑男”的同台翻版。
优胜劣汰的洗牌后,内容为王的理念会真正凸显。不打明星牌,专注创意牌,打造国产综艺精品,强化形式创新和内容突破,这才是综艺突围的正确之路。
不知何时起,天价片酬往往和“烂剧”建立“稳定”的联系, “烂剧”也成为当下电视剧市场的一个普遍槽点。不过最近一部电视剧刷新了我们的观感,甚至有的微信公号评价“前16集好到不像国产剧”——
《鸡毛飞上天》口碑火爆 现实题材涌现清流
日前,由张译、殷桃、陶泽如等人领衔主演的反映浙商精神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备受关注,以陈江河与骆玉珠的感情和创业故事为主线,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人艰难坎坷的创业之途,折射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开播伊始,口碑爆棚,截至目前豆瓣评分8.7,被网友称为“制作精良!是个可看之良心剧。”
但这部剧还是惊艳到了我们。
细思起因,概有四点:
故事引发共鸣。这是一部年代剧,也是一部励志剧,无论是完整经历过改革开放浪潮的上代人还是正努力拼搏、挣扎于现实创业的当代人,都会在这部剧中找到时代和内心的共鸣。陈江河、骆玉珠身上有自己现在或曾经的影子,剧中的苦辣酸甜掺拌着我们人生的回味。
制作精良,剧本扎实。前后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我们可以从服装、背景中找到清晰的时代标识。没有虚化的布景,没有“违和”的装饰,台词对话吻合人物性格,剧情设计紧贴时代特点,情绪矛盾不是为吵而吵,为虐而虐,而是真正迎合故事的走向,创业者的艰辛和可贵用扎实的剧情令我们信服与感动。
精湛的演技。这是网友最多的褒奖之处。张译、殷桃、陶泽如等人在剧中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比如陈江河和骆玉珠阔别八年后在背道而驰的火车相遇的情形,张译将那种重逢时惊讶、激动却又略有羞涩的神态表现得精准动人,重逢的兴奋和幸福感在点滴的举动和神态中悄然呈现。
但该剧能火到这般,更重要是“感谢”同行的对比衬托。当玄幻、穿越、架空题材批量生产之时,这种走心的现实题材成为稀有物种,制作精良更容易夺人眼球,给人惊艳之感。
当抠图倒模、制作潦草、演技敷衍等负面之作屡屡出现之时,一部踏实认真、有血有肉的作品,更容易给人以良心剧的好印象。对比一些“小鲜肉”的不堪演技,珍惜的味道会更加浓郁。
虽说这是烂剧不时出现的时代,却也是好剧最容易出彩的时代,因为观众对好剧有着空前的期待,希望创作者们不再辜负这样的时代。
这股电视剧的清流让我们看到了某种影视剧的“希望”,而最近电影界的一件大事给了我们一份更大的希望——
326家瞒报票房影院被“严打” 厉惩“假票房”“幽灵场”乱象
这是《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首次大规模执法行动,处罚力度之大、查报数量之多皆为空前。长期为人诟病的“票房注水”、“幽灵场”等问题这次被“真刀真枪”地开始收拾了。
“中国电影早就过500亿了!至少有20%的票房没有统计上来,影院偷票房才是中国电影的黑洞。”这是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今年某次产业年会上的发言。不论所说的数字准确与否,偷瞒票房、数据造假成为明面的“潜规则”已是公认的事实。两会期间曹可凡、陈凯歌等人都表达出对影视数据造假的不满和渴望整顿之心,这份行业乱象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偷瞒票房究竟伤害了谁?表面上看是电影出品方,实际危害远不止此。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电影院的票房要按比例缴纳国家电影专项管理资金,同时要和片方与发行方进行分账。换言之,瞒报票房不仅直接影响片方、发行方等一线电影从业团体的正当收益,更为电影专项资金和国家财税收入带来损失,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衍生出观众对电影产业更多的失望猜想。
为何影院截留票房,私利的心态是根源。只不过有些私利暴露出隐形的无奈。纵观被处理的影院,很多都在县市级。电影产业的火爆带来影院数量的激增,但地域消费能力的有限,使增多的影院进一步削弱利润的空间,许多县市影院徘徊于温饱的边缘,截留票房成为所谓“自救”之法。
但这本身恰是整治的意义。搭乘电影产业的快车,院线本就应充分结合地域市场规模进行盈利空间的考量,不应盲目追投,更不能以旁门左道的“偷盗”去侵蚀方兴未艾的电影产业的生长根基。竭泽而渔的牟取私利,只会加速产业链的重创,到头来换得多败俱伤。
这次执法其实力度并未调到最大,警示意义还是大于惩罚本身。希望借此契机,电影票房的“糊涂账”能算得更清。(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王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