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之二(7)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

 

④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