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警告过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森林、海洋和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界的收支平衡,从而导致大自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诸多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地球的承载力在不断下降,它已不堪重负。而全球气候变暖即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地球末日
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还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加林区湿度,调节气候。但由于森林大面积地被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和调节气候的能力已经大为减弱。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2007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统计,全球目前只有不到40亿公顷的森林,覆盖了全球约30%的陆地面积。1990年至2005年15年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3%,而且目前仍然以每年73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
在森林植被中,热带雨林对人类的意义尤其重大。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热带雨林具有惊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亚马孙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但是自上世纪起,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原因,巴西境内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以年均23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0。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左右着大气的热量和水汽的含量,可以说海洋就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如果海水温度发生变化,将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也是导致此次全球雪灾天气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这两种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科学家认为这与全球变暖有关,它们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天灾。
地球末日
海洋除对全球气候产生直接影响外,科学家发现,自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海洋已经吸收了人类活动所排放的约5万亿吨的二氧化碳。这暂时帮助减缓了全球变暖,但是也让海洋付出沉重的代价,直接的后果就是全球海水酸化严重。由于污染,全球海洋目前的酸度达到了“数千万年”以来的最高点,即便二氧化碳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这也导致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全球变暖进一步加速。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因此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生态功能。同时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地球末日
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的作用。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地的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2007年5月23日联合国人口基金报告宣称的。城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汇集之地。但随着世界各国的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也面临着因人口暴涨而带来的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