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植物在遭受昆虫啃食,植物细胞在昆虫体内被破坏时,其叶绿素能变为一种对昆虫有害的物质,进而抑制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繁殖。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酶能将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酸酯,但它对植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难以确认。
叶绿素
北海道大学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美国《植物生理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拟南芥时发现,叶绿素酶存在于细胞内的液泡和内质网中。在植物被昆虫啃食,细胞被破坏时,叶绿素酶能立即将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酸酯。用含有叶绿素酸酯的饲料喂食蛾子幼虫后,幼虫的生长受到遏制,死亡率也会提高。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术提高拟南芥细胞内叶绿素酶的含量后,发现吃了这种叶片的斜纹夜蛾幼虫的死亡率提高了。他们认为,叶绿素酸酯比叶绿素更容易吸附在幼虫消化道内,因此有可能妨碍幼虫吸收营养。
绿叶
拟南芥是农作物培育研究方面的一种模式植物,它的很多基因与农作物的基因具有同源性。因此上述研究成果显示,用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能被某些植物用于防御,这将有助于弄清植物和农作物的部分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