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反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作为运动中枢,感觉信号不上传达大脑而是直接或者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作用于运动神经元实现运动控制的神经反射。脊髓反射完成大部分的多种类型基本运动。
邱少云
这些感觉也同样传入大脑,大脑可以发出“维持身体平衡”的指令,后面的事是由脊髓反射来完成,大脑完全置身事外。至于是不是能够达成大脑的愿望,同样是大脑所不能控制的。因此,当我们身体失衡时,即便我们万分不情愿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跌倒。
此类脊髓反射还包括其他多个类型,比如常见的膝跳反射等,这些反射是完成躯体运动的基础。其中,由皮肤感受器和伤害性感受器(通常也称为痛觉感受器)激发的屈肌反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屈肌反射
当触摸到火炉或尖锐物体,我们会立刻缩回我们的手,即使我们有意识地想体验这种痛苦的感觉经历,我们的意志都难以阻挡缩回手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屈肌反射,也叫撤退反射或躲避反射。这个反射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人体的一种免于伤害性因素损伤的保护性反射。
再比如,当我们直立行走过程中,一只脚被尖锐物刺伤,我们会立刻缩回这只脚,将身体重心完全放在对侧下肢,一方面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另一方面还保持了身体的平衡,避免了跌倒引起的继发性伤害。
邱少云
虽然这种伤害性刺激信号同时继续向上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感觉。但是,正如《知道日报》之前刊发的“受伤了,为什么有时候感觉不到痛?”一文中笔者介绍过 的那样,疼痛只是一种主观感觉,在到达皮层之前仅仅是一种编码电信号,不代表疼痛。而屈肌反射过程完全在脊髓中枢内完成,也就是说在信号传递到大脑我们感 觉到疼痛之前缩回肢体的反射运动已经完成,因此这种运动是完全不受大脑意志所控制的。
下行运动通路
虽然复杂运动的神经反射回路是在低层级的脊髓中枢自发进行的。但是,骨骼肌毕竟是受我们意志控制的随意肌,不同程度上接受较高层次中枢的调控。这种是经由下行运动通路传递的。
下行运动通路并非单一的神经通路,而是由不同功能的神经集束构成,大致上分为负责控制肌肉随意运动的外侧通路(包括外侧皮质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和负责姿态、平衡,以及近端肌肉粗大运动的内侧通路(前庭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和前皮质脊髓束)。
这些不同下行神经通路以复杂的并行和串行排列来完成运动调控。并行可以保证同一肌肉群可以接受不同神经束的调控,既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也可以保证损伤后尽可能的功能保留。而串行可以实现不同层级间惯续性的支配控制。
邱少云
有的人可以忍受巨大的伤害(疼痛)依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常人不可能完成甚至难以想象的动作和行为。比如,传说中关公刮骨疗毒,虽然这种传说传说并不是完全可信,但是可以说明关羽可能具有超出常人的意志。
相反,有的人对于非常小的伤害(疼痛)都不能或不愿忍受,比如连常规的医疗注射都不能忍受而逃避。更有甚者,对于伤害和疼痛形成恐惧,甚至每当想象到某些伤害或疼痛都会出现严重躯体反应,激发应激反应引发心血管系统显著改变,出现所谓“晕针”“晕血”的休克反应。
综上,人类意识和意志力对于由脊髓反射完成的运动是完全不存在任何调控影响,因此,邱少云在被火烧的瞬间,以及过程中不断加重的刺激引发的运动是不可能通过意志来抑制而保持完全的“一动不动”。当然,邱少云也可能像关公一样凭借坚强的意志来最大限度抑制身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