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历史知识 > 三国鼎立
6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黄巾起义后,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很大,在这些割据者中又以袁绍和曹操最强。建安元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强将汉献帝迁到许昌。200年,曹袁两军在官渡大战,曹操以弱胜强,取得胜利。之后又攻占袁氏的大本营邺城,统一了北方大部。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结盟,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初步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并维持四十余年。操北归后,将势力范围扩到整个北方。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称魏王。220年曹操病逝;十月,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国号为“魏”,都洛阳,史称曹魏。
刘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辅佐下,于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刘备死后,刘禅继立。263年,魏灭蜀。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孙权死后,东吴日趋衰弱,280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大量风云人物在后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戏曲中出现,由这段历史所撰写的小说《三国演义》更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上一章:黄巾起义
下一章:五胡乱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