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历史知识 > 河姆渡文化
6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1973年夏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群岛。经科学的方法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前三千三百年。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
1987年的发掘中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一百五十吨之多,在已经碳化的稻壳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千前的稻米。遗址中还出土有许多动植物遗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米仁、菌类与藻类等。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漆器。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异的村落,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水井遗迹。在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基址。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此外,从河姆渡发现的鲸、鲨等海生动物骨骸分析,这些东临大海的河姆渡人至迟在七千年前已能借助于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开始从事海洋捕捞活动了,从而为随后的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居民迁居舟山群岛准备了条件。
上一章:山顶洞人
下一章:仰韶文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