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一千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军事知识 > 古代名将

6

古代名将(0541-0550)

0541.白起

白起(?-前257),又名公孙起,郿卜(今陕西郿县东)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位极富智谋的军事家、卓有建树的统帅。

白起行伍出身,一生征战无数,屡战屡胜。他率军先后歼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军队约一百六十五万。秦昭王十三年(前294),白起任左庶长,率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相国魏冉推荐,白起被提拔为左更,率领秦军在伊阀(今河南洛阳龙门)攻打韩、魏,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因功绩显赫晋升为国尉,次年再升为大良造。此后十余年,他驰骋于韩、赵、魏、楚等国,扩大了秦国的疆土。二十九年(前278),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功封武安君。四十七年(前260),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利用赵军统帅赵括骄躁轻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大破赵军,一举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这便是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后因相国范雎嫉妒,政见不合,并因拒绝攻赵触怒秦昭王,于五十年(前257)十二月被逼自杀。

白起戎马一生、智勇兼备、功绩显赫、料敌用兵、因情击敌、战必求全歼,为秦国统一中国大业的进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0542.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汉之际反秦农民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项羽力能扛鼎,胆略过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在吴中(今苏州)的项梁与侄儿项羽也积极响应,杀死会稽太守并占领会稽郡。在定陶之战中,项梁被秦国将领章邯杀死,项羽率楚军救援,渡漳河后破釜沉舟,大破秦军,迫使章邯军全部投降,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秦灭亡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造成割据局面,加以烧杀掳掠,丧失民心,诸侯纷纷叛离。汉王五年(前202),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慷慨悲歌,自刎于乌江。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在反秦斗争中,项羽是指挥起义军的主导者,同时又是摧毁秦军主力的胜利者。虽然项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敢做敢当、勇猛豪爽的个性品格,却在后世留下了不尽的赞叹。

0543.韩信

韩信(约前228-前196),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

秦末农民大起义时,韩信投靠项梁、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授职太低欲离去,经丞相萧何力荐,于汉王元年(前206)被封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之时,刘邦采纳其“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攻占关中。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相持时,韩信率军数万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领黄河下游。又以数千人在井陉之战中背水为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策略,大破赵军二十万,斩赵军主将陈馀,继而又在潍水之战中,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败项羽。韩信在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刘邦恐其谋反,故在西汉王朝建立后便剥夺其兵权,徙封为楚王。后韩信遭人陷害,又降为淮阴侯。吕后乘机与萧何设计,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正月,以谋反罪名将其诱杀于长乐宫。

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熟谙兵法,自言“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0544.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于骑射,是中国西汉著名军事家。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歼敌达十一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冷峻威严,但却是一位胆识过人的军事天才。在战场上,他凭借直觉指挥战斗,能够随机应变,果断行动,经常取得出其不意的战果。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任骠骑校尉,随卫青出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他率领骑兵奔袭数百里,以八百人歼敌两千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他任骠骑将军,先后两次率军击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敌四万余人,收降了匈奴浑邪王所部四万余人,控制了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夏,他与卫青各率五万骑兵从东西两路进军大漠(今蒙古草原大沙漠),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两千余里,歼其部众七万余,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

霍去病作战勇敢,用兵灵活,注重方略,出奇制胜,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元狩六年(前117)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为他修筑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坟墓,以纪念他的赫赫战功。

0545.李广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肃宁县治平乡)人,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代,善于骑射,被称为“汉之飞将军”,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将领。

李广武功精湛,勇猛过人,才气无双,射得一手好箭。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英勇杀敌,使汉文帝大为赞赏。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汉营。从此,李广便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的美誉。归朝后,李广被汉武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而不敢妄动。次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突出重围。元狩四年(前119),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攻打匈奴,因违抗军令而自责,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屡战屡胜,匈奴闻风丧胆,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为将廉洁,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

0546.卫青

卫青(?-前106),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中期著名将领。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七次击退匈奴。他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卫青少时为平阳侯曹寿家奴,长于骑射,勇力过人。建元二年(前139)春,其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随之入宫任建章监侍中。汉与匈奴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后,于元光五年(前130)任车骑将军。元朔二年(前127)春,匈奴骑兵侵入上谷(今河北怀来)、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杀掠吏民数千人。卫青奉命率四万铁骑,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出发,采用迂回包围战法,绕道匈奴后方,迅速攻占高姻(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歼敌数千人。随后被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前124)春,卫青率军十余万,针对匈奴右贤王骄傲轻敌的弱点,乘夜袭击,歼敌一万五千人。后升任大将军。不久,他又两次率军出击漠南单于本部,歼敌两万人,迫使单于远徙漠北。元狩四年(前119)夏,卫青与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越过沙漠进击匈奴,以正面钳制、两翼包围的战法,歼敌二万人,追至育颜山赵信城(今蒙古国杭爱山南)而还。后升任大司马。

卫青治军严明,指挥灵活机动,善于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用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战法歼敌制胜。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七次远征击败匈奴,为维护汉朝的安定和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

0547.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武举出身,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在其父的影响和教育下,自幼饱读兵书,勤于习武。他不仅武艺超群、阵法娴熟,而且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唐,时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率部平叛,与李光弼部进军河北并击败史思明,收复常山(今河北正定)等十余郡。至德二年(757),郭子仪以关内、河东副元帅名义,统兵收复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及河西、河东、河南诸州县,因功升至中书令,又晋封为汾阳郡王。后因兵败,遭人陷害,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僕固怀恩叛变,纠合吐蕃、回鹘兵相继攻唐,郭子仪被朝廷重新起用,再度领兵并呈上绝妙御敌之策。永泰元年(765)十月,在回鹘与吐蕃兵压境之际,他率领几名骑兵出城至回鹘阵前,与回鹘议和,共同抗击吐蕃兵。吐蕃首领闻讯后连夜引兵逃遁,郭子仪乘机派唐军精锐骑兵与回鹘兵一道追击,在灵台(今属陕西)西大败十万吐蕃军,稳定了关中局势。德宗即位后,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

郭子仪用兵持重,长于谋略,治军宽严得当,深为部下敬服。他虽功高望重,但从不居功自傲,被后人视为名将典范。他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事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勤于职守,身系国家安危二十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0548.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勤奋好学,武艺高强,身先士卒,事母至孝。十九岁投军抗辽,不久退伍还乡守父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投军后,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多次升职。建炎三年(1129)秋,完颜兀术继续南侵,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六战六捷。次年,岳飞在牛头山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绍兴六年(1136),岳飞再次出师北伐,但因无援兵粮草,无奈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绍兴十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二十三公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不敢出战。岳飞招兵买马,联络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他只好挥泪班师。回临安后,岳飞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此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岳飞死后二十年,宋孝宗继位,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官复原职,以礼改葬。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他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多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0549.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武术家。

戚继光指挥抗倭作战,机智勇敢。戚继光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又于三十二年荐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都司,任参将,分部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戚继光到浙江时见当时卫所驻军将骄兵惰,军纪松弛,兵不习战,战斗力低,遂于三十八年(1559)亲至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三千余人,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进行编组训练,教以击刺枪法,长短兵器兼用;因地形练阵法,创编了鸳鸯阵。同时,他更置战舰,制造各种器械,选用当时最精良的火器。戚继光以“岳家军”为榜样,教育士兵严守纪律,勇敢杀敌,爱护百姓,终于练成一支名闻天下的“戚家军”。四十年(1561),在浙江等地九败倭寇,又率兵入闽,大败倭寇。四十二年(1563),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升福建总兵。是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次年二月,他率军数千前往施救,以内外配合、各个击破之策,解仙游之围,追歼逃敌数千。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奉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之事。他在蓟镇练兵十六年,边备整饬,军容整肃,蓟门晏然。万历十一年(1583)调任广东总兵官,万历十五年病逝。

戚继光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赢得了当时以及后世人民的赞颂。其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均被列为中国古代经典兵书,还有一些有关的奏书丰富了中国兵法智慧的宝库。

0550.石达开

石达开(1831-1863),清末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是太平天国军事统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石达开少年时代勤奋读书,慷慨有志,喜读《孙子兵法》等兵书。在洪秀全、冯云山影响下加入拜上帝会,参与谋划起义。咸丰元年(1851)金田起义后,在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今江苏南京)进军途中,他与西王萧朝贵同为开路先锋,一路围长沙,克武昌,占金陵,所向有功,被清军称为“石敢当”。咸丰三年(1853)春,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称“天京”后,同时遣军北伐、西征。石达开留京协助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守卫天京。四年(1854)夏,西征军在湖南败于曾国藩,自此节节后撤。他奉命率军增援,大败湘军,扭转了战局。六年(1856)春,奉命回援天京,与燕王秦日纲等部协同作战,摧毁清军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同年秋,太平天国最高领导者之间矛盾激化,天京发生内讧,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深得全朝文武爱戴,尊为义王。七年(1857)夏,因受洪秀全疑忌,遂自天京出走,率所部数万人,转战浙江、福建,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遂南下退入广西,部众纷纷离散,处境日趋艰难。同治二年(1863)夏,石达开率部前行,因受大渡河阻隔,又遭清军及土兵围困,弹尽粮绝。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幻想“舍命以全三军”,主动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杀害,石达开一生自己也被解送到成都,被凌迟处死。石达开一生英勇征战,不屈不挠,他的悲惨结局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感叹。

上一章:古代战役

下一章:兵家谋略

6

军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