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二十四史 > 元史 > 《元史》卷六十二·志第十四
作者:明·宋濂等
◎地理五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本省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唐初为杭州,后改余杭郡,又仍为杭州。五代钱镠据两浙,号吴越国。宋高宗南渡,都之,为临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两浙都督府,又改为安抚司。十五年,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来治於杭,改曰江浙行省。本路户三十六万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二、县八、州一。
左、右录事司。〔宋高宗建炎三年,迁都杭州,设九厢。元至元十四年,分为四隅录事司。泰定二年,并为左右二录事司。〕县八
钱塘,〔上。〕仁和,〔上。与钱塘分治城下。〕余杭,〔中。〕临安,〔中。〕新城,〔中。〕富阳,〔中。〕於潜,〔中。〕昌化。〔中。〕州一
海宁州,〔中。〕唐以来为盐官县。元元贞元年,以户口繁多,升为盐官州。〔是年,升江南平阳等县为州,以户为差,户至四万五万者为下州,五万至十万者为中州。凡为中州者二十八,下州者十五。〕泰定四年,海圮盐官。天历二年,改海宁州。海宁东南皆滨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延祐间亦尝被其害。泰定四年春,其害尤甚,命都水少监张仲仁往治之,沿海三十余里下石囤四十四万三千三百有奇,木柜四百七十余,工役万人。文宗即位,水势始平,乃罢役,故改曰海宁云。
湖州路,〔上。〕唐改吴兴郡,又改湖州。宋改安吉州。至元十三年,升湖州路。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抄籍户口数阙,用至顺钱粮数。〕领司一、县五、州一。
录事司。〔旧设东西南北四厢。至元十三年,立总督四厢。十四年,改录事司。〕县五
乌程,〔上。〕归安,〔上。与乌程皆为倚郭。〕安吉,〔中。〕德清,〔下。〕武康。〔中。〕州一
长兴州,〔中。〕唐为绥州,又更名雉州,又为长城县。朱梁改曰长兴。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
嘉兴路,〔上。〕唐为嘉兴县。石晋置秀州。宋为嘉禾郡,又升嘉兴府。户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万五千七百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二。
录事司。〔旧置厢官,元初改为兵马司。至元十四年,置录事司。〕县一嘉兴。〔上。倚郭。〕州二
海盐州,〔中。〕唐为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崇德州,〔中。〕石晋置,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平江路,〔上。〕唐初为苏州,又改吴郡,又仍为苏州。宋为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户四十六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万三千七百。领司一、县二、州四。
录事司。县二吴县,〔上。〕长洲。〔上。与吴县并为倚郭。〕州四
昆山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常熟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吴江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嘉定州,〔中。〕本昆山县地,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州路,〔上。〕唐初为常州,又改晋陵郡,又复为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二十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万一十一。领司一、县二、州二。
录事司。县二晋陵,〔中。倚郭。〕武进。〔中。倚郭。〕州二
宜兴州,〔中。〕唐义兴县。宋改义为宜。元至元十五年,升宜兴府。二十年,仍为县。二十一年,复升为府,仍置宜兴县以隶之。元贞元年,府县俱废,止立宜兴州。
无锡州,〔中。〕唐无锡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镇江路,〔下。〕唐润州,又改丹阳郡,又为镇海军。宋为镇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为镇江路。户一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万三千六百四十四。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县三丹徒,〔中。倚郭。〕丹阳,〔中。〕金坛。〔中。〕
建德路,〔上。〕唐睦州,又为严州,又改新定郡。宋为建德军,又为遂安军,后升建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建德路。户一十万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万四千二百六十四。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县六
建德,〔中。倚郭。〕淳安,〔中。〕遂安,〔下。〕桐庐,〔中。〕分水,〔中。〕寿昌。〔中。〕
松江府,唐为苏州属邑。宋为秀州属邑。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华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仍置华亭县以隶之。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顺钱粮数。〕领县二:
华亭,〔上。倚郭。〕上海。〔上。本华亭县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户口繁多,置上海县,属松江府。〕
江阴州,〔上。〕唐初为暨州,后为江阴县,隶常州。宋为军。元至元十二年,依旧置军,行安抚司事。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今降为江阴州。户五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万一百七十七。
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庆元。〕
庆元路,〔上。〕唐为鄞州,又为明州,又为余姚郡。宋升庆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户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二。
录事司。县四
鄞县,〔上。倚郭。〕象山,〔中。〕慈溪,〔中。〕定海。〔中。〕州二
奉化州,〔下。〕唐析鄮县地置奉化县,隶明州。元元贞元年,升为奉化州,隶庆元。
昌国州,〔下。〕宋置昌国县。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州,仍置昌国县以隶之。后止立昌国州,隶庆元。
衢州路,〔上。〕本太末地,唐析婺州之西境置衢州,又改信安郡,又改为衢州。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万三千六百六十。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县五
西安,〔中。倚郭。〕龙游,〔上。〕江山,〔下。〕常山,〔下。宋改信安,今复旧名。〕开化。〔中。〕△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婺州路,〔上。〕唐初为婺州,又改东阳郡。宋为保宁军。元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户二十二万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万七千五百四十。领司一、县六、州一。
录事司。县六
金华,〔上。倚郭。〕东阳,〔上。〕义乌,〔上。〕永康,〔中。〕武义,〔中。〕浦江。〔中。〕州一
兰溪州,〔下。〕本金华之西部三河戍,唐析置兰溪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绍兴路,〔上。〕唐初为越州,又改会稽郡,又仍为越州。宋为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户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八。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县六
山阴,〔上。〕会稽,〔中。与山阴俱倚郭。有会稽山为南镇。〕上虞,〔上。〕萧山,〔中。〕嵊县,〔上。〕新昌。〔中。〕州二
余姚州,〔下。〕唐余姚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诸暨州,〔下。〕宋诸暨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温州路,〔上。〕唐初为东嘉州,又改永嘉郡,又为温州。宋升瑞安府。元至元十三年,置温州路。户一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十八。领司一、县二、州二。
录事司。县二永嘉,〔上。倚郭。〕乐清。〔下。〕州二
瑞安州,〔下。〕唐瑞安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平阳州,〔下。〕唐平阳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台州路,〔上。〕唐初为海州,复改台州,又改临海郡,又为德化军,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九万六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万三千八百三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一。
录事司。县四
临海,〔上。倚郭。〕仙居,〔上。〕宁海,〔上。〕天台。〔中。〕州一黄岩州,〔下。〕唐为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处州路,〔上。〕唐初为括州,又改缙云郡,又为处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立处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万三千六百九十二。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县七
丽水,〔中。倚郭。〕龙泉,〔中。〕松阳,〔中。〕遂昌,〔中。〕青田,〔中。〕缙云,〔中。〕庆元。〔中。〕△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
宁国路,〔上。〕唐为宣州,又为宣城郡,又升宁国军。宋升宁国府。元至元十四年,升宁国路总管府。户二十三万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立四厢,元至元十四年,废四厢创立。〕县六
宣城,〔上。倚郭。〕南陵,〔中。〕泾县,〔中。〕宁国,〔中。〕旌德,〔中。〕太平。〔中。〕
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户一十五万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万四千三百四。领司一、县五、州一。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歙县,〔上。倚郭。〕休宁,〔中。〕祈门,〔中。〕黟县,〔下。〕绩溪。〔中。〕州一
婺源州,〔下。〕本休宁县之回玉乡,唐析之置婺源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饶州路,〔上。〕唐改鄱阳郡,仍改饶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饶州路总管府。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领司一、县三、州三。
录事司。〔旧设三厢,至元十四年改立。〕县三鄱阳,〔上。倚郭。〕德兴,〔上。〕安仁。〔中。〕州三
余干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浮梁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乐平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集庆路,〔上。〕唐武德初,置扬州东南道行台尚书省。后复为蒋州,罢行台,移扬州江都,改金陵曰白下,以其地隶润州。贞观中,更白下曰江宁。至德中,置江宁郡。乾元中,改升州。其后杨氏有其地,改为金陵府。南唐李氏又改为江宁府。宋平南唐,复为升州。仁宗以升王建国,升建康军。高宗改建康府,建行都,又为沿江制置司治所。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建康路。初立行御史台於扬州,既而徙杭州,又徙江州,又还杭州。二十三年,自杭州徙治建康。天历二年,以文宗潜邸,改建康路为集庆路。户二十一万四千五百四十八,口一百七万二千六百九十。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县三上元,〔中。倚郭。〕江宁,〔中。倚郭。〕句容。〔中。〕州二
溧水州,〔中。〕唐以来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溧阳州,〔中。〕唐以来并为县,元至元十六年,升为溧阳路。二十七年,复降为县,后复升为州。
太平路,〔下。〕唐置南豫州。宋为太平州。至元十四年,升为太平路。户七万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七十一。领司一、县三。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三当涂,〔中。倚郭。〕芜湖,〔中。〕繁昌。〔下。〕
池州路,〔下。〕唐於秋浦县置池州,后废,以县隶宣州,未几复置。宋仍为池州。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六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万六千五百六十七。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县六
贵池,〔下。倚郭。即秋浦县,吴改为贵池。〕青阳,〔下。〕建德,〔下。〕铜陵,〔下。〕石埭,〔中。〕东流。〔下。〕
信州路,〔上。〕唐乾元以前,为衢、饶、抚、建四州之地。乾元元年,始割衢之玉山、常山,饶之弋阳及抚、建二州之地置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八。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县五
上饶,〔上。倚郭。〕玉山,〔中。〕弋阳,〔中。〕贵溪,〔中。〕永丰。〔中。〕
广德路,〔下。〕唐初,以绥安县置桃州,后废州,改绥安为广德县。宋为广德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七百八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县二广德,〔中。倚郭。〕建平。〔中。〕
铅山州,〔中。〕本建、抚二州之地,山产铜铅。后唐析上饶、弋阳五乡为铜场,继升为县,属信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九年,割上饶之乾元、永乐二乡,弋阳之新政、善政二乡来属,升为铅山州,直隶行省。户二万六千三十五。〔至顺钱粮数。〕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元年立。〕△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福州路,〔上。〕唐为闽州,后改福州,又为长乐郡,又为威武军。宋为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为福州路。十八年,迁泉州行省於本州。十九年,复还泉州。二十年,仍迁本州。二十二年,并入杭州。户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八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县九、州二。州领二县。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行中书省於在城十二厢分四隅,置录事司。十六年,并其二,置东西二司。二十年,复并为一。〕县九
闽县,〔中。倚郭。〕候官,〔中。倚郭。〕怀安,〔中。〕古田,〔上。〕闽清,〔中。〕长乐,〔中。〕连江,〔中。〕罗源,〔中。〕永福。〔中。〕
州二
福清州,〔下。〕唐析长乐八乡置万安县,又改福唐,又改福清。元元贞元年升为州。福宁州,〔上。〕唐长溪县,元升为福宁州。领二县:宁德,〔中。〕福安。〔中。〕
建宁路,〔下。〕唐初为建州,又改建安郡。宋升建宁军。元至元二十六年,升为路。户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万六千九百二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县七
建安,〔中。〕瓯宁,〔中。与建安俱倚郭。〕浦城,〔中。〕建阳,〔中。〕崇安,〔中。〕松溪,〔下。〕政和。〔下。〕
泉州路,〔上。〕唐置武荣州,又改泉州。宋为平海军。元至元十四年,立行宣慰司,兼行征南元帅府事。十五年,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路总管府。十八年,迁行省於福州路。十九年,复还泉州。二十年,仍迁福州路。户八万九千六十,口四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立南北二司。十六年,并为一。〕县七
晋江,〔中。倚郭。〕南安,〔中。〕惠安,〔下。〕同安,〔下。〕永春,〔下。〕安溪,〔下。〕德化。〔下。〕
兴化路,〔下。〕宋置太平军,又改兴化军,先治兴化,后迁莆田。元至元十四年,升兴化路。户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三十四。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县三
莆田,〔中。宋置兴化军,迁治莆田。元至元十三年,割左右二厢属录事司,县如故。〕仙游,〔下。〕兴化。〔下。军治元在此,后移於莆田,此县为属邑。〕
邵武路,〔下。〕唐邵武县,属建州。宋置邵武军。元至元十三年,为邵武路。户六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县四
邵武,〔中。倚郭。〕光泽,〔中。〕泰宁,〔中。〕建宁。〔中。〕
延平路,〔下。〕五代为延平镇,王延政始以镇为镡州。南唐置剑州。宋以利州路亦有剑州,乃称此为南剑州。元至元十五年,升南剑路,后改延平路。户八万九千八百二十五,口四十三万五千八百六十九。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县五
南平,〔中。倚郭。〕尤溪,〔中。〕沙县,〔中。〕顺昌,〔中。〕将乐。〔中。〕
汀州路,〔下。〕唐开福、抚二州山洞置州,治新罗,后改临汀郡,又仍为汀州。宋隶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户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县六。〔本路屯田二百二十五顷。〕
录事司。县六
长汀,〔中。倚郭。〕宁化,〔中。〕清流,〔下。〕莲城,〔下。〕上杭,〔下。〕武平。〔下。〕
漳州路,〔下。〕唐析闽州西南境置,后改漳浦郡,又复为漳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六年,升漳州路。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万一千三百六。领司一、县五。〔本路屯田二百五十顷。〕
录事司。县五
龙溪,〔下。倚郭。〕漳浦,〔下。〕龙岩,〔下。〕长泰,〔下。〕南靖。〔下。本南胜,改今名。〕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一十八、州九,属州十三,属县七十八。〔本省马站八十五处,水站六十九处。〕△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
龙兴路,〔上。〕唐初为洪州,又为豫章郡,又仍为洪州。宋升隆兴府。元至元十二年,设行都元帅府及安抚司,仍领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分宁、武宁八县,置录事司。十四年,改元帅府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为总管府,立行中书省。十五年,立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移省於赣州。十六年,复还隆兴。十七年,并入福建行省,止立宣慰司。十九年复立,罢宣慰司,隶皇太子位。二十一年,改隆兴府为龙兴。二十三年,丰城县升富州,武宁县置宁州,领武宁、分宁二县。大德五年,以分宁县置宁州,武宁县隶龙兴路。户三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宋以南昌、新建二县分置九厢。元至元十三年,废城内六厢,置录事司。〕县六
南昌,〔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录事司所领城外二厢、东南两关来属。〕新建,〔上。倚郭。〕进贤,〔中。〕奉新,〔中。〕靖安,〔中。〕武宁。〔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县为倚郭。大德五年,於分宁县置宁州,武宁直隶本路。〕
州二
富州,〔上。〕本富城县,又曰丰城。唐自丰水之西徙治章水东,即今治所。宋属隆兴府。元至元十九年,隶皇太子位。二十三年,升为富州。
宁州,〔中。〕唐分宁县。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於武宁县置宁州,武宁为倚郭县。大德八年,割武宁直隶本路,遂徙州治於分宁。
吉安路,〔上。〕唐为吉州,又为庐陵郡。宋升为上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升州,改吉州为吉安路。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五。领司一、县五、州四。〔大德二年,吉、赣立屯田。〕
录事司。县五
庐陵,〔上。倚郭。〕永丰,〔上。〕万安,〔中。〕龙泉,〔中。〕永宁。〔下。至顺间,分永新州立。〕州四吉水州,〔中。〕旧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安福州,〔中。〕唐初以县置颍州,后废,复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太和州,〔下。〕唐初置南平州,后废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永新州,〔下。〕唐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瑞州路,〔上。〕唐改建成县曰高安,即其地置靖州,又改筠州。宋为高安郡,又改瑞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领一司、三县。元贞元年,升新昌县为州。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领司一、县二、州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始立。〕县二高安,〔上。倚郭。〕上高。〔中。〕州一
新昌州,〔下。〕唐为建成县,属靖州,后省入高安。宋割高安、上高二县地,升盐步镇为新昌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袁州路,〔上。〕唐为袁州,又为宜春郡。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领四县,设录事司,隶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路,隶江西行省。元贞元年,萍乡县升州。户一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五。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四年,改录事司。〕县三宜春,〔上。倚郭。〕分宜,〔上。〕万载。〔中。〕州一
萍乡州,〔中。〕本为县。元贞元年升州。
临江路,〔上。〕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为清江县,属洪州,后又属筠州。宋即清江县置临江军,隶江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隶江西行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州。户一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领司一、县一、州二。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五年,改录事司。〕县一
清江。〔上。宋即县治置临江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军为路,而县为倚郭。〕州二新淦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新喻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抚州路,〔上。〕唐初为抚州,又为临川郡,又仍为抚州。元至元十二年,复为抚州。十四年,升抚州路总管府。户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二千二百七十五。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废宋三厢立。〕县五
临川,〔上。〕崇仁,〔上。〕金溪,〔上。〕宜黄,〔中。〕乐安。〔中。〕
江州路,〔下。〕唐初为江州,又改浔阳郡,又仍为江州。宋为定江军。元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六年,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二年,设兵马司。十四年,置录事司。〕县五
德化,〔中。唐浔阳县。〕瑞昌,〔中。〕彭泽,〔中。〕湖口,〔中。〕德安。〔中。〕
南康路,〔下。〕唐属江州。宋置南康军,治星子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南康路,隶江淮行省。二十二年,割属江西,领一司、三县。户九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领司一、县二、州一。
录事司。县二星子,〔下。南康治所。〕都昌。〔上。〕州一
建昌州,〔下。〕唐初置南昌州,后废,属洪州。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升州。
赣州路,〔上。〕唐初为虔州,又为南康郡,又仍为虔州。宋改赣州。元至元十四年,升赣州路总管府。十五年,设录事司,领一司、十县,隶江西省。二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安远入会昌。大德元年,宁都、会昌二县升州,割瑞金隶会昌。至大三年,复置龙南、安远二县,属宁都。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领司一、县五、州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五百一十余顷。〕
录事司。县五
赣县,〔上。州治所。〕兴国,〔中。〕信丰,〔下。〕雩都,〔下。〕石城。〔下。〕州二宁都州,〔下。〕唐为县。元大德元年,升宁都州。领二县:
龙南,〔下。至元二十四年,并入信丰县。至大三年复置。〕安远。〔下。至元二十四年,省入会昌县。至大三年复置。〕
会昌州,〔下。〕本雩都地。唐属虔州。宋升县之九州镇为会昌县,复升为军。元大德元年,升会昌州。领一县:瑞金。〔下。旧属虔州,大德元年来属。〕
建昌路,〔下。〕本南城县,属抚州。南唐升建武军。宋升建昌军。元至元十四年,改建昌路总管府,割南城置录事司。十九年,南丰县升州,直隶行省。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万三千三百三十八。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立。〕县三南城,〔中。〕新城,〔中。〕广昌。〔中。〕
南安路,〔下。〕唐升大庾镇为县,属虔州。宋以县置南安军。元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总管府。十五年,割大庾县在城四坊,设录事司。十六年,废录事司。户五万六百一十一,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领县三:
大庾,〔中。倚郭。〕南康,〔中。〕上犹。〔下。南唐为上犹。宋改南安。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后复为上犹。〕
南丰州,〔下。〕唐为南丰县,隶抚州。宋改隶建昌军。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直隶行省。户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广州路,〔上。〕唐以广州为岭南五府节度五管经略使治所,又改南海郡,又仍为广州。宋升为帅府。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后又叛。十五年克之,立广东道宣慰司,立总管府并录事司。元领八县,而怀集一县割属贺州。户一十七万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六年立,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二县在城民户隶之。〕县七
南海,〔中。〕番禺,〔下。与南海俱倚郭。〕东筦,〔中。〕增城,〔中。〕香山,〔下。〕新会,〔下。〕清远。〔下。〕
韶州路,〔下。〕唐初为番州,又更名东衡州,又改韶州,又为始兴郡,又仍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内附,未几广人叛,十五年始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县四
曲江,〔中。元初分县城西厢地及城外三厢,属录事司。〕乐昌,〔下。〕仁化,〔下。〕乳源。〔下。〕
惠州路,〔下。〕唐循州。宋改惠州,又改博罗郡,又复为惠州。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领县四:
归善,〔下。倚郭。〕博罗,〔下。〕海丰,〔下。〕河源。〔下。〕
南雄路,〔下。〕本始兴县。唐初属韶州。五代刘氏割韶之浈昌、始兴二县置雄州。宋以河北有雄州,改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总管府。户一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领县二:
保昌,〔下。本浈昌,宋改今名。〕始兴。〔下。〕
潮州路,〔下。〕唐初为潮州,又改潮阳郡,又复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归附。十六年,改为总管府,以孟招讨镇守,未几移镇漳州,土豪各据其地。二十一年,广东道宣慰使月的迷失以兵来招谕。二十三年,复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兼广东道宣慰使以镇之,始定。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十。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二十二年始立。〕县三海阳,〔下。倚郭。〕潮阳,〔下。〕揭阳。〔下。〕
德庆路,〔下。〕唐初为南康州,又名康州,又改晋康郡。宋升德庆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既取广州,而德庆未下。十四年,广西宣慰司以兵取之,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立德庆路总管府,后仍属广东道。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领县二:
端溪,〔下。〕泷水。〔下。〕
肇庆路,〔下。〕唐初为端州,又改高要郡,又仍为端州。宋升肇庆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惟肇庆未附。十六年,广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隶广西。十七年,改为下路总管府,仍属广东。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二十九。领县二:
高要,〔中。倚郭。〕四会。〔中。〕
英德州,〔下。〕唐洭州。五代南汉为英州。宋升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立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大德四年,复为路。〔本州素为寇盗渊薮。大德四年,达鲁花赤脱欢察儿此岁招降群盗至二千余户,遂升英德为路,命脱欢察儿为达鲁花赤兼万户以镇之。〕至大元年,复降为州。领县一:
翁源。〔大德五年置。〕
梅州,〔下。〕唐为程乡县,属潮州。五代南汉置敬州。宋改梅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六年,置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一:
程乡。
南恩州,〔下。〕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二:
阳江,〔下。〕阳春。〔下。〕
封州,〔下。〕唐改为临封郡,后复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明年,广人叛,广西宣慰司以兵定之,遂隶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总管府,后又降为散州,仍属东道。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封川,〔下。〕开建。〔下。〕
新州,〔下。〕唐改为新昌郡,后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领县一:
新兴。〔下。〕
桂阳州,〔下。〕本桂阳县,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升桂阳县为散州,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角┦>忽都虎郡王分地,元隶湖南道宣慰司,后隶广东道。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县一:
阳山。〔下。唐属连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来属。〕
连州,〔下。〕唐改连山郡,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为散州,隶广东道。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唐改为海丰郡,仍改循州。宋为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兴宁,〔下。〕长乐。〔下。〕
上一章:卷六十一·志第十三
下一章:卷六十三·志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