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二十四史 > 新元史 > 《新元史》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

《新元史》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

作者:民国·柯劭忞等

王恽 逊志 高呜 王思廉荆玩恒 马绍 阎复 王倚 高克恭 夹谷之奇臧梦解 燕公楠 白恪 李衎 张伯淳

王恽,字仲谋,卫辉汲县人。父天铎,金户部主事,著《易学集说》,为名儒。

恽好学,善属文。史天泽将兵过卫,一见接以宾礼。中统元年,左丞姚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时省府初建,令诸路各上儒吏能理财者一人,恽以选至京师,上书论时政,与渤海周正并擢为行中收省详定官。二年春,从行中书省丞相祃祃等赴开平,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寻兼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初高丽国相致书於省府,欲命恽为答书。恽曰“境外之交,非人臣所宜。范仲淹谕元吴,尚得罪於仁宗。可以为戒”乃止。

至元五年,建御史台,拜监察御史,条奏百五十馀事。时都水刘晸陷没官粮四十馀万石,恽劾之,又言“晸监修太庙,转官受赏,今才数年,梁柱摧配,事涉不敬,宜论如法”秩满,陈天祐、雷膺交荐於朝。

九年,授平阳路总管府判官。初,绛州太平县民杀其兄,蔓引逮系者三百馀人,五年不决。朝廷委恽鞫之,一讯而服,乃尽出逮系者。州久旱,一夕大雨。十三年,奉命试儒人於河南。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河南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寻迁燕南河北道。十八年,拜中议大夫、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不赴。

裕宗在东宫,恽进《承华事略》,其目曰:广教、立受、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邪、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明分、审官,凡二十篇。裕宗览而善之,赐酒慰喻。

十九年春,改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在官一年,以疾告。二十二年春,召在左司郎中。时右丞卢世荣以聚敛进用,屡趣恽入都,不赴。或问其故,恽曰“力小任大,剥众利己,未有能全者。元之尚恐见浼,况近之乎”既而果败。

二十六年,授少中大夫、福建闽海提刑按察使。黜官吏贪污者数十人。察系囚冤滞者,决而遣之。戒戍兵无寓民家,创营房居之。恽以为治之本在於得人,奏福建连山距海,为边徼重地,今行省官平章政事、左丞尚缺,宜选清望素著、简在帝心、足以抚绥黎庶、折衝外海者任之。又以行省讨剧贼钟明亮无功,条陈利害。帝并韪之。

二十八年,召至京师。二十九年春,见帝於柳林行宫,上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

成宗即位,又献《守成事鉴》十五篇,所论悉本於经义。元贞元年,加通议大夫、知制诰修国史,纂修《世祖实录》,因集《圣训》六卷之上,大德元年,进中奉大夫。二年,以恽与阎复等十二人清贫守职,各赐钞二千一百馀锭。乞致仕,不许。五年,再上章求退,授其子公孺为卫州推官,以便养,仍官其孙笴秘书郎。八年六月,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有《相鉴》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承华事略》、《中堂事记》、《乌台补》、《玉堂嘉话》,并杂著诗文,合为《秋涧集》一百卷。曾孙逊志。

逊志,字文敏。以荫授侍仪司通事舍人,累迁监察御史。劾奏詹事卜兰奚、平章政事宜童皆逆臣子孙,当屏诸遐裔。不报。除太府少监。出为江西廉访副使,召佥太常礼仪院事。京师陷,百官出降,逊志独家居衣冠而坐。其友中正院判官王翼不曰“新朝宽大,不惟不死,且录用,曷诣官自陈”逊志艴然曰“君既不忠,又诱人为不义耶”撝之,出语其子曰“汝速行,以继吾宗”遂自投井中死。

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元好问荐於世祖,未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三召之,鸣乃起,条上二十馀策,旭烈兀称善,荐为彰德路总管。政暇即诣学舍,新讲经义,郡人知有经学,自鸣始。

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召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台章多其裁定。寻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鸣所荐居多。时中书、枢密事条壅滞,言者请置都事官各二人,鸣曰“只在奏宪,原举察之,毋庸员外置人”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洽,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在於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恐壅滞,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於一堂,连署参决,自不至於旷废,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请专戮其尤者,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命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帝曰“善”令速止之。

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谥文献。著有《河东集》五十卷。

三子:易训、书训、诗训,俱中名。书训,官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廉国史院编修。

王思廉,字仲常,真定获鹿人。幼师太原元好问,既冠张德辉宣抚河东,辟掌书记,谢病归。至元十年,董文忠荐於世祖,帝问文忠曰“汝何由知其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遂召见,授符宝局掌书。十三年,姚枢举为昭文馆待制,迁奉训大夫、符宝局直长。

十四年,改翰林待制,尝进读《通鉴》,至唐太宗有杀魏徵语,及长孙皇后进谏事,帝命内官引至皇后阁,讲之,后曰“是诚有益。尔宜择善言进讲,勿以渎辞烦上听也”每侍读,帝命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太师月赤察儿、御史中丞撒里蛮、翰林学士承旨掇立察等,咸听受焉。帝尝御延春阁,大赉群臣,命十人为列为进,思廉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中”

十八年,进典瑞少监。十九年,帝幸白海,时千户王著矫杀奸臣阿合马於大都,辞连枢密副使张易。帝召思廉至行殿,屏左右,问曰“张易反,若知之乎”对曰“未详”帝曰“反已,何未详也”思廉徐奏曰“僭号改元谓之反,亡人他国谓之叛,群聚山林贼害民物谓之乱,张易之事,臣实不知”帝曰“朕自位以来,如李璮之不臣,岂以我若汉高祖、赵太祖,遽陟帝位者乎”思廉曰“陛下神圣天纵,前代之君不足比也”帝叹曰“朕往者,有问於窦默,其应如响。盖心口不相违故不思而得,朕今有问汝,能然乎。且张易所为,张文廉知之否。思廉曰“文谦不知”帝曰“何以明之”对曰“二人不相能,臣故料其不知”因此文谦获免。

二十年,迁太监。裕宗居东宫,思廉进曰“殿下府中宜建学官,令左右近侍皆亲正学,必能裨辅明德”裕宗然之。裕宗买甲第赐思廉,思廉固辞。二十三年,改嘉议大夫、同知大都留守,兼少府监事。乃颜叛,帝亲征,思廉谓留守段贞曰“藩王反侧,地大故也,汉晁错削地之策,实为良图,盍为上言之”贞白其事於帝,帝曰“汝何能出是言”贞以思廉对,帝嘉之。二十九年,迁正义大夫、枢密院判官。

成宗即位,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仍枢密院判官,以病归。三年,起为工部尚书,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七年,总管大名路。八年,如为集贤学士。十一年,授正奉大夫、太子宾客。

仁宗即位,以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延祐七年卒,年八十三岁。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恒山郡公,谥文恭。

初思廉官符宝局,有荆玩恒与思廉齐名,世祖尝谓荆、王二人,可为司符宝者师表云。

玩恒,字文纪,赵州宁晋人。少从李冶受学。张文谦荐为兴文署校理,千符宝局直长,擢典瑞监丞,迁少监。世祖以符宝国之重器,择儒臣慎密者掌之,得玩恒,以为称职。故玩恒在典瑞监十三年,不迁他官。

后出为淮东道提刑按察使,改肃政廉访使。时彻里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玩恒奏言“奸臣桑哥倚势弄权,众皆慑伏,独近侍彻里不避雷霆之怒,言於陛下,卒使奸臣伏辜。臣素知其人,进退不苟,有大臣蹇谔之风,宜置於朝廷,使献可替否,弼成大业”时世祖已不豫,遂召还彻里侍医药。成宗即位,改辽东道肃政廉访使,致仕,卒。谥端敏。子讷,右卫屯田千户。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奏言,宜得儒士讲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饑,绍发粟赈之。十三年,移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未行,属江淮甫定,选官抚治,迁同知和州路总管府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未几,入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贷减”乃决杖释之。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多所全活。二十年,擢参议中书省事。二十二年,改兵部尚书。逾年,复为刑部尚书。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

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不便”平章政事桑或怒曰“杜璠何人,敢沮吾钞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早“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璠,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罪。进尚书左丞。边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明年之数可也”从之。

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馀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奏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

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人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库,岂少此哉”绍退录圣训,付史官书之。时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获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省臣因取为已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索其行赂之簿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

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阎复,字子静,其先平阳人,后徙於高唐州。

复始生,有奇光照室。幼人东平府学,师事名儒康晔。严实招诸生肄进士业,延元好问校试,四人中选,复为首,余琰、李谦、孟祺次之,时称东平四杰。

宪宗九年,行台辟为书记,迁御史台掾。至元八年,用王磐荐,授翰林应奉文字,充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扈驾上都,应制赋诗,寓规讽之意,帝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擢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十六年,入为翰林直学士,以州县学多不称职,建议定铨选之法。累迁侍进学士,兼集贤侍讲学士,兼领会同馆事。

二十三年,擢翰林学士,改集贤学士。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帝召对便殿,谕以卿为执政何如。复谢不胜任。帝谓左右曰“让为美事,勿强之”迁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桑哥当国,复被命撰《桑哥辅政碑》。至是,桑哥败,诏有司踣其碑,复亦坐免官。

成宗即位,诏旧臣入朝,除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疏言“京师宜建孔子庙,用释奠雅乐”从之。又言“宜复曲阜县守冢户”其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田五千亩,皆由复之请云。三年,因星变,条上十九事,帝赐钞币旌之。大德元年,仍迁翰林学士。三年,帝召至榻前,密问曰“左丞相缺,孰可代者”复荐哈剌哈孙,帝大悦。拜翰林学士承旨,阶正奉大夫。

武宗即位,复奏上三事,曰:惜名器、明赏罚、择人才。未几,复怨家以飞语上闻,帝怒,事且不测。执政曲为营解,始命复以老致仕。进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给半俸终养。仁宗即位,遣使召复,以病辞。皇庆元年卒,年七十七。

复以文学知名,然高自矜诩,不喜奖诱后进,士论以是少之。既卒,复妇弟淮东宣慰使李处恭,方为吏部侍郎,慨然曰“岂可使阎公无以易名”请於朝,赠光禄大夫、大司徒、上柱国、永国公,谥文康。有《静轩集》五十卷。子嗣庆,威州知州。

王倚,字辅臣,本东莱人,后徙宛平。祖温,主管京城课税。倚读书,务躬行,不事章句。

世祖选良家子入侍东宫,倚年弱冠,在众中仪观独伟,太保刘秉忠器之,即以充选。倚侍皇太子,日见信任。凡时政所急,知无不言。是时宫职未备,皇太子汤沐邑地广事繁,乃拜倚工部尚书,行本位下随身民匠都总管。至元二十一年,置东宫官属,拜家丞。又置储用司,掌货币出纳,令倚兼之。后以倚辞职,仍给家丞禄终养,倚固辞,方许之。

二十六年,皇孙出镇怀孟,帝选旧臣护之,乃以属倚。陛辞,帝目之良久,谓侍臣曰“倚,修洁人也,左右皇孙得人矣”未几,从皇孙召还。二十八年,授礼部尚书,以疾辞。皇太子妃召见,问曰“人皆求进,卿独求退,何也”对曰“臣见宫廷旧人如臣等者,十去八、九,臣蒙恩最厚,愿留侍皇孙,备宿卫”闻者贤之。明年卒,年五十三。赠正义大夫、礼悦尚书,追封太原郡侯,谥忠肃。

子鹏,异样局总管,官至大司徒,追封太原郡侯,谥忠懿。

高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占籍大同。父亨,字嘉甫,治《易》、《诗》、《书》、《春秋》,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於群经奥义,靡不研究。至元十二年,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累迁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判官,改山东西道。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棘棘不阿。明年,遣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希旨,务从深刻,克恭独持以平恕。还,授兵部郎中。

山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儒户例蠲徭役,而故籍散失,行省持论可否,期岁不能决。克恭至,命读书者皆占儒籍,得自拔於氓隶,士论翕然颂之。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粮千一百三十九石,居诸路三之二。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宋季贾似道敛怨误国,田有虚额,官无蠲,征急则负逋者众,吏民交困。今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於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寝。杭州岁调民司库藏,有折耗。至鬻子女偿之。克恭选州县吏充其役,满一岁辄擢去,以私称便,遂为常例。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扬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扬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敻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四年,复入为工部侍郎,转翰林直学士。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六年,授吏部侍郎。出为彰德路总管,未赴。八年,改刑部侍郎,擢尚书。奏言“明刑弼教,莫重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叙,今子证父,妇证夫,奴证主,大伤伦纪,宜禁之”旋除大中大夫、大名路总管。克恭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付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至大三年。卒。谥文简。子秬,秘书著作郎。

克恭诗自得天趣,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

夹谷之奇,字士常,其先出女真加古部,讹为夹谷,后徙家於滕州。

之奇,少孤,好学,受业於东平康晔。授济宁教授,辟中书省掾。大兵南伐,授行省左右司都事。时阿合马当权,与行省官有隙,遣使核其财用。之奇职文书,亦被按问。张宏范率其属,诣使者言“夹谷都事素公清,若少有侵渔,宏范当与连坐”事闻,适御史台立,乃擢之奇佥江南浙西提刑按察司事。既而,移佥江北淮东。

至元十九年,召为吏部郎中,立黜陟之法,著为令。岁大旱,之奇请省经费,辍土木之役,以召和气,弭灾变。时论韪之。

二十一年,迁左赞善大夫。时裕宗为皇太子,每进见,必赐坐,顾遇甚优。桑哥欲以均输法益国赋,虑提刑按察司挠其事,请与转运司并为一职,诏集群臣议之。之奇言“按察司者,控制诸路,发擿奸伏,责任匪轻,若使理财,则必劳事冗,将弥缝自救之不暇,又安能绳纠他人,并之弗便”事遂寝。

又与谕德李谦条时政十事,上之皇太子:一曰正心,二曰睦亲,三曰崇俭,四曰几谏,五曰戢兵,六曰亲贤,八曰尚友,九曰定律,十曰正名。会皇太子卒,除翰林直学士。改吏部侍郎,遂侍御史。二十五年,丁母忧。以吏部尚书起复,屡请终制,不许。明年卒。

臧梦解,庆元鄞县人。宋末,中进士第。至元十三年,授婺州路军民人匠司提举。未几,司罢,浙东宣慰司举梦解才兼儒吏,可试州郡,授息州知州,改海宁州知州,时淮东按察副使王庆之按部至海宁州,见梦解刚直廉慎,门无私谒,凡差役皆当,其贫富新增民户七百六十有四,新辟田亩四千四百有三十,政平讼简,为诸州最。举梦解,宜擢清要之职,御史台亦抗章荐之。未及报,梦解以秩满去任。

二十七年,江阴饑,江浙行省委梦解赈之。梦解躬至其地,人给以米,所活四万五千馀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苟宗道以其名上闻,除同知桂阳路总管府事。三十年,擢奉议大夫、广西肃政廉访副使。故事,烟瘴之地,行部者多不亲至。梦解遍历上下江诸路,按问宾州、藤州两路达鲁花赤,发其奸赃。又平反邕州黄震被诬赃罪,及藤州唐氏妇被诬杀夫罪,民翕然颂之。

大德元年,迁江西当肃政廉访副使。临江路总管李倜素狡狯,又附大臣势,省、台皆畏之。梦解据实劾奏,一道肃然。六年,迁浙东肃政廉访副使。九年,除广东肃政廉访使,以老病致仕。后至元元年,卒。

梦解为时名儒,敏於政事,操守尤为介特。所著书有《周官考》三卷,《春秋微》一卷。梦解自号鲁山称为鲁山先生云。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建昌人。祖燮、父堂、俱仕宋。母雷氏梦五色大乌入帏,而生公楠。十岁能属文,居父丧,庐墓三年。以师府辟,五迁至赣州通判。

至元十三年,江南平,授同知赣州事。迁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二十二年,召至上都,奏对称旨,赐史赛因囊加带,欲用为参知政事,固辞,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江淮置尚书省,又改佥行尚书省事。初,公楠在江浙,奏请置两淮屯田。二十五年,用前议,拜行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公楠接行州县,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

二十六年,擢江进行省参知政事。桑哥败,蠹政尚未尽去,民不堪命。公楠入觐,极言其弊,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会欲易政府,帝以问公楠,公楠荐伯颜、帖哥、不忽木、彻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馀人。帝又问“孰可为首相者”对曰“人望所属,莫如安童”问其次,曰“伯颜可”又问其次,曰“完泽可”明日,拜完泽为右丞相,以公楠与不忽木为平章政事,公楠固辞,改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赐弓刀及卫士十人。三十年,上言,请立行大司农司於江南,以究豪右隐匿田租。从之。复拜大司农,得藏匿公私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

元贞元年,丞机完泽以究隐匿田租不多,且病民,罢行大司农司,迁公楠为河南行省右丞。大德三年,改湖广行省。五年,召入朝。明年,座於京师,年六十二。帝悼惜甚,敕中书致祭,遣官乘驿护其丧南归。

公楠前后条时政得失,凡百馀事,如屯田、盐法、赋役,皆著为令。刘深讨西南夷,公楠料其必败,深竟坐诛。又语平章刘国杰,宜积粮於思、播、顺元,然后进兵。国杰不从,后转饷之士,瘴没者至十馀万。沅州唐运判夺民田,武昌令刘权杀簿,诬系其妻子,公楠悉正其罪,时论尤称之。子璋、琦,俱总管府判官。有《五峰集》十五卷。

白恪,字敬甫,冀宁阳曲人。父华,字文举,以文学知名。

至元十四年,江南行台大夫相威辟恪为掾,恪条二十事以献,相威见世祖力陈之,允其十八,如大辟谳上刑部,听报可,贾似道公田租,岁减什二,皆是也。十八年,授建康道按察司经历。改湖广行省都事。省臣要束木恣为威福,恪度不可谏,辞不拜。复除福建宣慰司经历。

三十一年,哈剌哈孙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荐恪为行省都事,擢员外郎,左右江官吏俸,受於行省,道远所得不偿旅食,恪建议随所产给之,著为令。戊兵屯田,官出牛,输其租,牛死,岁率钱以偿之,恪令牛死纳皮角於官,戊兵由是免害。省臣奏广西地肥沃可为田,徙湖南民五千户往耕之,恪力言不可,哈剌合孙从其议,奏止之。

大德四年,进江西行省理问官,时阎复为翰林承旨,慨然曰“白文举父子,俱有文名,敬甫老不入翰林,咎将谁执”奏为翰林待制,复同佥太常礼仪院事。至大二年卒,年六十三。

李衎字仲容,大都人。由太常寺太祝,累迁淮东道宣慰使都事,擢江南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二十八年,除都功德司经历。

成宗即位,衎以礼部侍郎使於安南,赐金符,以兵部郎中萧泰登副之。国王奉表谢罪,归侵地三百里,偕其使入朝。明年,出为同知嘉兴路总管府事。再迁婺源州知州。衎有吏能,奉诏录囚江南,多所平反。常州学田僧冒种三之一,衎白於行省还之。

皇庆三年,请致仕,召为吏部尚书。仁宗闻衎名久,礼遇优洽,字而不名。衎以年老请致仕,帝不允,曰“仲容旧人,宣力有年,不可令去禁掖”超拜集贤大学士。延祐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简,衎善画竹石,为一时之冠。

张伯淳,字师道,嘉兴崇德人。少举童子科,有荐其善书大字者,宋理宗亲试之,伯淳书一天字,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理宗大悦,遂中选,以父任授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寻举进士,累擢观察推官,除大学录。

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者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迁福建廉访司知事。又有与帝言“此人非宪司知事才”即日驿召至都。明年,入对,陈时务十馀事,词意恺切,上为动容,命就中书与执政议次第举行。其第一事曰罢冗官,方条举办法,而执政已不悦,曰“远人欲夺吾官耶”使健儿要诸途,诟辱之,伯淳几不免,事亦寝。授翰林直学士,进阶奉训大夫,谒告归。换庆元路总管府治中,行省檄伯淳按衢、秀二州疑狱,皆得惰实。

大德四年,拜翰林侍讲学士,扈从上都,帝选近臣祀岳渎,伯淳在迁中,以老病辞。明年卒,谥文穆。伯淳与妻弟赵孟頫,俱以文学擅名,共文源出韩愈,谨严有法,得立言之体。著《养蒙集》十卷。子采,河东宣慰副使。

上一章: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四

下一章: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八十六

《二十四史》之《新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