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之宋哲宗赵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赵煦,即宋哲宗,原名赵佣,宋神宗赵顼第六子,生母是钦成皇后朱氏,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共15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十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临朝听政。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在位时,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五岁,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葬于永泰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佣(后改名赵煦)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生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其母为宫嫔朱氏(钦成皇后)。曾加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之衔,封均国公。

  元丰五年(1082年),赵佣转任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神宗在集英殿宴请群臣,赵佣侍立在旁,其仪容举止深得群臣肯定,纷纷向神宗祝贺。

  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神宗病情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宰相王珪率宰执入见,请求立储,由皇太后高氏(宣仁圣烈皇后)同听政。神宗已说不出话,只是点头首肯。

  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神宗年富力强的兄弟雍王赵颢、曹王赵頵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氏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但高公绘等予以拒绝。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赵佣,以夺策立之功。蔡确四处张扬,说自己有策立大功,反诬高氏和王珪有废立赵佣之意。

  不仅朝臣另有打算,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看过神宗后,赵颢还径直去高氏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神宗只能“怒目视之”,似乎也察觉到弟弟的意图。到了神宗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疾。高氏知道大位更迭在即,一方面命侍卫禁止二王随意出入寝殿,一方面让宦官梁惟简的妻子秘密赶制了一件十岁孩童穿的皇袍。

  三月一日,高氏垂帘听政,在王珪等人前来觐见时,高氏当众夸赞赵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称其已能背诵七卷《论语》,字也写得很漂亮。她还将赵佣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让他出帘见王珪等。王珪等齐声称贺。同日,高氏降制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皇储之争至此告终。

image.png

  登基为帝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戊戌,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赵煦即位。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神宗生前,高太后就不赞成变法改革,在她执政后,便任命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左丞,参与朝政。司马光用“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神宗)”作为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新法遂渐被废除。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首先废罢保甲团教,半年之内,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等相继被废。次年(1086年)初,司马光病重,将废除新法的任务交给吕公著,并随即提出废除免役法,不顾旧党中范纯仁、苏轼、苏辙等人反对仓促废除而应进一步考察利弊的意见,仍下诏五日内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执政蔡确、章惇先后被罢为地方官,年已八十一岁的四朝元老文彦博复出,担任平章军国重事。此年八月,罢青苗法。九月,司马光去世,由吕公著继续“更化”。

  但在此时,旧党内部因政见、学术见解分歧,加上人事倾轧而互相攻击,分化为洛阳人程颐为首的洛党,以四川人苏轼为首的蜀党,以及河北人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人为首组成的朔党,三党皆继承司马光废除新法的遗志,势力很大,洛、蜀两党势成水火。

  元祐三年(1088年),吕公著以年老辞相,吕大防、范纯仁分任左、右相。范纯仁在司马光当政之初,即反对完全废除新法,对于废除免役法认为尤应慎重缓行,此时任右相,对新党的章惇、邓绾和旧党的苏轼、韩维等贬官或受攻击,多所维护,元祐四年(1089年)即因不赞成过分贬逐新党蔡确,为朔党所攻击而被罢相。元祐六年(1091年)朔党首领刘挚升任右相,同年也以交结变法派蔡确、章惇受到攻击而罢相。

  在高太后垂帘的八年中,旧党不仅控制了整个朝廷,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也始终如一,从未放松过。刘挚等竭力搜寻章惇、蔡确的轶闻,加以穿凿附会,对其进行诋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车盖亭诗案。此案是北宋开国以来朋党之争中以文字打击政敌面最广、力度也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旧党利用高太后对蔡确等人的不满,捕风捉影,对新党进行斩草除根式的清算。蔡确被贬出朝廷,并遭知汉阳军吴处厚报复而被贬到新州安置。

  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斥为“三奸”。他们将王安石和蔡确亲党名单张榜公布,以示警告,同时对元祐元年被司马光斥逐的新党人员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加以重贬,又铲除在朝的新党,如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都被降官贬斥。

  王夫之认为元祐时期“进一人,则曰此熙丰之所退也;退一人,则曰此熙丰之所进也;行一法,则曰此熙丰之所革也;革一法,则曰此熙丰之所兴也”,朱熹讥讽这种一切以熙丰划线的思路,是“闭着门说道理”,因而“矫熙丰更张之失,而不知堕入因循”。

  元祐更化谈不上是政治改革,在经济政策上旧党也毫无积极的建树,只是一场情绪化的清算运动。如果说,熙丰变法还是旨在解决国家社会问题,但元祐更化反而使这些国家社会问题治丝而棼。

image.png

  帝后积怨

  赵煦年幼时非常喜欢读书,涉猎广泛,尤喜唐人律诗。

  高太后听政时,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高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赵煦禀报。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到了赵煦十七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惹恼了赵煦,使其心中非常怨恨,这也是他亲政后大力贬斥元祐大臣的一个原因。

  尽管高太后和大臣在垂帘时没有考虑赵煦的感受,但他们并不放松对赵煦的教育。高太后任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侍读,想教育赵煦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尤其是让赵煦仰慕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清平盛世的宋仁宗,而不是锐意进取的神宗。

  此外,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赵煦的管教也很严格。为避免赵煦耽于女色,高太后派了二十个年长的宫嫔照顾他的起居,又常令赵煦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相当于限制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

  更让赵煦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氏也过于严苛。朱氏出身寒微,幼时遭遇极坎坷,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了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1084年)才被封为德妃。朱氏温柔恭顺,对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都毕恭毕敬。赵煦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氏却只被尊为太妃,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在如何对待朱氏问题上,朝中有人想降低皇帝生母的等级,以凸显垂帘的太皇太后;有人主张尊崇朱氏,以显示天子的孝道。但高太后想压制朱氏,直到元祐三年(1088年)秋,才允许朱氏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后相同。赵煦亲政后,立即下令母亲的待遇完全与皇太后向氏相同。通过赵煦生母的待遇问题,可以看出其间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

  高太后和元祐大臣所做的一切,对于赵煦来说,负面影响非常大。少年老成的赵煦面对不将自己放在眼中的高太后和元祐大臣,也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反抗。每次大臣向赵煦和高太后奏报时,赵煦都沉默不语。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赵煦常使用一个旧桌子,高太后令人换掉,但赵煦又派人搬了回来。高太后问为何,赵煦答:“是父皇(神宗)用过的。”高太后心中大惊,知道他将来必会对自己的措施不满。刘挚曾上疏,让高太后教导赵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后说:“我常与孙儿说这些,但他并不以为然。”高太后由此愈加担心,当然更不敢放下权力。

  随着高太后的衰老和赵煦的成长,不仅旧党成员,连高太后也感到山雨欲来、新党复起的政治气氛。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高太后垂危时,她当着哲宗告诫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这事官家应该好好记着。老身殁后,必然有很多人来教唆官家,应该不要听。”

image.png

  绍圣绍述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高太后崩逝,赵煦开始亲政。赵煦召回神宗变法时的重要人物章惇,在亲政后次年改元“绍圣”,表明绍述的思想,大力打击元祐大臣,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今广西、广东、海南一带),甚至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欲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

  赵煦不满司马光的“以母改子”,不满元祐旧臣早年对他的冷落,更不满高太后对他的种种压抑,因此,对旧党的仇恨心理不亚于元祐时被打击的新党。绍圣初年举行郊祀大礼,按例,朝廷要颁布大赦诏令,通常连死囚都免去死刑。有大臣请示赵煦,可否赦免贬谪的旧党官员,赵煦立刻拒绝。绍圣四年(1097年),有人建议让谪居岭南的刘挚等“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气”,赵煦却称“刘挚等安可徙”。而对于王岩叟,赵煦指责他当初贬蔡确时,实际上是将矛头对准自己,用心极险恶,也就更加痛恨。赵煦的这些言行相当于宣判了旧党人政治上的死刑,至少在赵煦统治时期,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不过,赵煦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他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英年早逝

  赵煦的身体一直很糟糕,少年时便有咯血等宿疾。元符二年(1099年)八月,赵煦宠爱的贤妃刘氏(即昭怀皇后)生下一个儿子赵茂,哲宗大喜,不顾阻力,封刘氏为皇后。九月二十五日,赵茂夭折,赵煦悲痛不已,辍朝三日。四天之后,刘氏的小女儿扬国公主也暴病死去,宋哲宗又为之辍朝三日。这些事对赵煦造成不小的打击,加重了他的病情。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赵煦开始病重,无法上朝。同月十二日(2月23日),赵煦在福宁殿崩逝,年仅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6]。四月,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八月,葬于永泰陵。

  崇宁三年(1104年)七月,加谥为宪元继道世德扬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政和三年(1113年),改谥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