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理宗赵昀?宋理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赵昀,即宋理宗,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荣王赵希瓐之子,宋宁宗赵扩养子,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继位前十年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完全不过问政务。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晚年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景定五年(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享年六十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葬于永穆陵。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理宗在位时,权相史弥远共擅权二十五年,南宋日渐衰落。理宗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或“端平淳祐更化”,政治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罢黜史党

  史弥远死后,理宗唯恐引起政治地震,一方面对史弥远曲加维护,另一方面对其党羽绝不宽贷,罢黜了梁成大、李知孝、莫泽、袁韶等人。

  慎择宰相

  理宗纠正了宁宗朝以来权臣独相的局面,谨慎简选宰相,使这一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纵观理宗端平、嘉熙、淳祐之际的宰执,除郑清之与史嵩之的评价,尚有争议,其他宰相与执政,大都一时之选,较孚人望。

  亲擢台谏

  史弥远专政,台谏成为权相的控制朝政的工具。史弥远死后,理宗宣布“收倒持旁落之权,聿更大化,择特立独行之士,亲擢紧官”,把擢任台谏权攥在手中。这一时期,他任命台谏四十余人,知名的有洪咨夔、李宗勉、李韶、谢方叔、江万里、程元凤、李昴英等,大多立朝正直,议论恺切,使端平更化中的台谏风采成为南宋晚期最后一抹余晖。

  澄清吏治

  宋光宗、宋宁宗之后,吏治大坏,及至理宗亲政,更是贪浊成风,贿赂公行。理宗亲自撰制《审刑铭》、《训廉铭》等,把道德宣传与法律约束结合起来,规定官员犯赃与谋杀、故杀、放火列为同罪,贪赃移作他用者籍没其家,推行吏部考功条法,惩办了一批赃吏。

image.png

  官吏冗滥是吏治腐败的又一现象,往往六七人盯住一个候补官缺,即消耗国家财政,又影响行政效率,更造成跑官行贿。理宗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取消堂除陋规

  堂除是权臣专政下的政治陋规,也为内降恩泽滥授美差留下了后门。理宗将堂除之阙还给吏部后,有效抑制了内降恩泽。

  二、减少官吏权摄

  所谓权摄就是不够任职资格者代理为官,官员队伍因而膨胀。理宗规定,内地如缺州县官,必须由现任官出阙。出任两任通判者其中一任必须到两广四川等偏远地区任职,确保那里官缺不再权摄。

  三、控制取士人数

  从端平到淳祐的六次科举取士,每举平均取士约四百五十人,比起理宗宝祐以后七次科举取士每举平均约六百人来,大约少取四分之一,也应是减少冗官的措施之一。

  四、严格升迁制度

  为了抑制侥幸得官和越级提升,理宗规定:在朝的宰执、台谏、侍从以及在外的监司、帅守不得徇私荐举;未历州县官者不得入朝为郎官,已经在朝为郎官者必须补上这一任。

  军事成就

  端平入洛失败后,蒙古南下侵宋,双方互有胜负,战争处于相持状态。理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军事整顿,充实四川、京湖、两淮三大战场的边防,选拔并任用了孟珙、余玠、赵葵、杜杲、王坚、张珏、吕文德等抗蒙名将,使得淳祐年间对蒙战争取得明显起色。淳祐二年(1242年),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这为后来的合州钓鱼城防御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image.png

  经济成就

  理宗亲政后,财政上面临物价飞涨、国库空虚两大问题。前者主要是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后者主要是端平入洛的军费开支与应付冗官的行政花销。回应前者的主要措施是停止发行新币,适当回收旧币,严禁伪造楮币。应对后者的主要措施是严格会计制度,实行节用方针。

  文化成就

  理学

  理宗一直希望使理学成为正统官学,早在宝庆三年(1227年)就封朱熹为信国公。端平更化后,朱熹和理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都先后被入祀孔庙。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又分别加封周敦颐为汝南伯、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张载为噤伯。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排定的入祀孔庙的名单包括: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张拭、吕祖谦。其中除司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学代表人物。

  除淳祐四年(1244年)理宗为朱熹在考亭创办的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外,宝祐三年(1256年),理宗从蔡杭口中闻悉朱熹与蔡元定在云谷和西山点灯为号,对榻穷研理学的事迹后,大为感动,不仅御笔亲书“西山”巨字赐其孙蔡杭刻石于西山龙岩山上,还亲绘朱熹与蔡元定二贤对榻讲道神像。当年,敕赐“庐峰书院”匾,还创建书院规制:左立尊道堂,祀孔圣四配十哲像;右立思敬堂,祀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朱熹、吕祖谦和蔡杭之曾祖蔡发等像。

  理宗还先后为游酢、黄干、叶味道等名儒敕建书院。

  道学

  宋理宗是第一位推广《太上感应篇》的封建帝王。考虑到维护政权稳定的政治诉求,以及理宗登基之前的受教、临安大火以及皇太后去世这三件事的影响,促成理宗刊印《太上感应篇》,而宰相郑清之、大臣胡莹微、陈洵益三人在其中皆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此后《太上感应篇》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流行的道教经典之一。

  此外,理宗朝还先后四次对海神妈祖赐号褒封,为历代宋帝之最,这源于南宋王朝定都临安,依靠海上贸易和水军训练等活动的祈福目的。

  社会成就

  慈幼局于淳祐七年(1247年)创立于临安。宝祐四年(1256年),在临安慈幼局运作成熟之后,理宗下诏要求天下各州建立慈幼局。慈幼局设立之后,至少在京城临安,已实现了理宗的愿望。

  慈幼局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孤儿院。国家要对没有亲人养育的弃婴、孤儿给予救济,使他们避免死于非命,这是一项古老的制度安排。“慈幼”最早可见于《周礼》。到宋代时对孤幼的救济呈现制度化、普遍化、专业化的特征,远远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image.png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宋史全文》:四十一年之间,日恒月升,谨终如始。

  《宋史》:“理宗享国久长,与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贤相相继。理宗四十年之间,若李宗勉、崔与之、吴潜之贤,皆弗究于用;而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窃弄威福,与相始终。治效之不及庆历、嘉祐,宜也。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夹攻之策,及函守绪遗骨,俘宰臣天纲,归献庙社,亦可以刷会稽之耻,复齐襄之仇矣。顾乃贪地弃盟,入洛之师,事衅随起,兵连祸结,境土日蹙。郝经来使,似道讳言其纳币请和,蒙蔽抑塞,拘留不报,自速灭亡。吁,可惜哉!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无益也。虽然,宋嘉定以来,正邪贸乱,国是靡定,自帝继统,首黜王安石孔庙从祀,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书》,丕变士习,视前朝奸党之碑、伪学之禁,岂不大有径庭也哉!身当季运,弗获大效,后世有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庙号曰‘理’,其殆庶乎!”

  历代评价

  马廷鸾:①远几仁祖,视民若保。②时和屡格,敌难坐消。

  李东有:理宗四十年在御,一坏于(史)嵩之,再坏于(丁)大全,三坏于(贾)似道也。相之坏国如此哉!

  孙承恩:允矣贤德,俨然儒绅。表章正学,崇重关闽。虚名独存,实践未有。儒效不白,匪道之咎。

  李贽:理宗是个得失相半之主。

  张溥:理宗少慕道学,尊崇濂闽,以义制欲,明训克闻,而倦勤志荡,佚豫 无节,不解之惑反甚多欲之主。

  王夫之:①故理宗虽闇,早岁之设施,犹有可观者。②理宗无君人之才,而犹有君人之度。

  爱新觉罗·玄烨:天下之大,待理于一人断,宜读书明理,使万几洞察于中,可以当前立决,自然权不下移。若中无定见,不得不委任臣下,渐致乾纲解弛,太阿旁落,鲜有不败者,如宋理宗可以为鉴。

  蔡东藩:宋廷非无贤将相,如杜范、吴潜、董槐等,皆相才也,孟珙、余玠、马光祖、向土璧、王坚等,皆将才也,若乘蒙古之有内乱,急起而修政治,整军实,勉图安攘,尚不为迟;乃嬖艳妃,暱腐竖,宠贵戚,引奸邪,即当承平之世,尚惧危亡,况强敌压境,触机立发,而可若是之颟顸乎?杜范殁矣,孟珙逝矣,内外已乏一贤将相;至谢方叔进而余玠蒙谗,丁大全用而董槐被逐,仅有二三材士以扶危局,反欲尽排去之,理宗之不知理国若此,几何而不沦胥也。然则淳宝之际,亡形已成,不过因蒙古大统,尚未遽集,故尚有合州之蹉跌,及蒙古君臣之沦谢耳。理宗之不为亡国主,幸哉![10]

  刘子健:南宋虽然没有暴君,而从孝宗以下,多半昏庸。最大的例证是理宗。理宗是常常溺于酒色,并未改善当时的政局。

  林天蔚:理宗非有能之君,浸淫于逸乐。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于史弥远,中期委政于郑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于贾似道。清之在位,颇引用正人,故端平间,贤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并见进用,时称端平更化,以比元祐。

  邹元初:但(赵)昀乃一庸才,嗜欲甚多,怠于政事,崇尚道学,虚谈经筵性命,只图偏安,无复国之大志,因之权移奸臣,朝政日非。

  黄宪重:(端平更化)俨然中兴景象。

  张金岭:宋理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历史地位十分特殊的儒君,在对儒学的崇倡方面,完全可以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并驾齐驱。自理宗朝,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后,历元、明、清迄于近代,统治中国思想界六七百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