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有这么一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帝国的衰弱,真的是由汉恒帝开启的吗?那么为什么又是上谥号为“恒”,根据《周礼-谥法》:“辟土服远,克敬勤民,皆曰桓”。这个“桓”字在谥法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谥,那汉恒帝又是为什么被归到昏君之列呢?谥号也有美谥、平谥及恶谥三种,汉桓帝的谥号“桓”是怎么解释?
汉恒帝一生的主要做了四件大事,谥号也是根据这些事情来上的
第一、诛杀奸佞之臣
汉桓帝刘志,汉章帝的曾孙,是皇室的旁支不是正支,按常理是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但是命运就是这样,公元146年,年仅八岁的汉质帝在上朝时对大将军梁冀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汉质帝就被梁冀毒死了,由于当时汉质帝并无子嗣,皇族之中能够继位的要么偏大,要么不好控制,当时的刘志年仅15岁,而且好控制,便被梁冀立为皇帝。
汉桓帝不是一个甘心于做傀儡的皇帝,一共在位21年,在前13年的时间里,汉桓帝并没有实权。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汉桓帝开始策划诛杀外戚梁氏,单独询问了当时的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等。汉桓帝于是与他们五人密谋,决定诛除梁冀,并用牙齿咬破单超手臂歃血为盟。
时年八月,汉桓帝来到前殿,即召尚书入殿,宣告要惩办梁冀,命尚书令尹勋持节率丞郎以下守宫廷,收符节送省中,命黄门令具瑗将御林军1000余人和司隶校尉张彪共同包围梁冀住宅,命光禄勋袁盱持节收梁冀大将军印绶,徙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孙寿当日自杀,梁、孙家族全部弃市。其他牵连公卿大臣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百姓莫不称快。
第二、解决汉羌矛盾
汉羌矛盾由来已久,从东汉开国光武帝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调和,到了汉桓帝时期,双方打打和和一百多年,一直是东汉政府的心头之患,汉桓帝提拔段颎、皇甫规、张奂等三位年轻将领,杀死三万多西羌人之后,汉羌战争结束,羌人之患在汉桓帝治下彻底解决。
第三、任由宦官专权
真正的宦官专权是汉桓帝之后的汉灵帝时代,汉光武帝刘秀是依靠豪强建国,所以东汉立国之后对豪强大族非常宽容,但是从东汉第四位皇帝东汉和帝开始,由于即位年龄比较小,太后临朝,太后所倚重的,是豪强大族所组成的外戚集团。
就算皇帝长大后,实权依然不在自己手中,导致外戚干政越来越严重,皇帝所能倚重的,只有从小伺候自己的宦官,从汉和帝到后来的汉灵帝都是如此,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汉桓帝也是如此,从诛杀外戚梁冀就能看出,但是汉恒帝和其他皇帝是有所不同的,东汉其他皇帝夺权后给了宦官实权(汉和帝封蔡伦为侯,蔡伦从此跋扈,就是改良造纸的那个),汉桓帝虽然也封宦官为侯,却没有给他们实权,这些宦官当中最大的单超,所得的车骑将军的官职是唯一一个实权官职,这也是在单超临死前桓帝为了安慰这个帮他除掉奸臣的功臣的安慰举措而已。
第四、为钱卖官鬻爵
汉桓帝统治的后期,其实也到了东汉末年了,统治集团腐朽,财政困难,汉桓帝一面下令增加百姓赋税,一面通过自己独创的方式创收——卖官鬻爵,这项政策更加为他儿子,汉灵帝所发扬光大,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卖官鬻爵的先河。
卖官鬻爵进一步导致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这时汉朝政治更加衰颓,国势更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集团气急败坏,在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与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汉桓帝大怒,下令逮捕为李膺请愿的太学生二百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从诛杀外戚梁冀、平定汉羌矛盾来看,汉桓帝像是一个明君的作为,不像是一个昏君。如果要说宠幸宦官及卖官鬻爵之事来看,确实又是一个昏君,但事实真是如此?我们不妨来置身事内的想想,外戚梁冀横行霸道多年,直到梁太后驾崩之前,梁冀废立帝王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正直大臣在哪里,这些人为什么没有站出来铲除外戚匡扶汉室,面对朝廷财政困难的时候,那些大臣勋贵又在哪里,做了十多年的皇帝,汉恒帝难道真的不知道卖官鬻爵多么不妥,可是面对国库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时候,只要是办法,人都会去试的,更别是当时还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