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丸都山故城遗址的结构布局 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文的相关内容:丸都山故城遗址是怎样的结构布局?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文?以下为您介绍丸都山故城遗址。丸都山故城遗址简介丸都山故城始名&尉那岩城&,公元前37年至668年高句丽山城遗址,是汉代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
丸都山故城遗址是怎样的结构布局?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文?以下为您介绍丸都山故城遗址。
丸都山故城遗址简介
丸都山故城始名"尉那岩城",公元前37年至668年高句丽山城遗址,是汉代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位于通化市集安市区2.5公里处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
丸都山故城修建之初是作为都城的平原城——国内城的军事卫城,形成了复合式都城的格局。也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文化层厚约1.5米。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丸都山故城遗址结构布局
城垣
山城的城垣依山势走向而建,整体呈“簸箕”型,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梁的缺口处、山脊平缓处则用花岗岩石块和条石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
东、西、北三面城墙砌筑在环抱的山脊上,周长6947米。城墙表面以楔形石错缝垒砌,墙体中部梭形石交错咬合摆放,石隙填以碎石。
墙体由底部向上略内倾,顶部筑有高约1米的女儿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城墙以东墙南段、西墙北段和北墙保存较好,高处达5米左右,由20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
全城有门址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未发现门址。城门由门道、墙体以及体量不等的木构架门楼组成,南瓮门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瓮门一道。
南瓮门位于南墙正中曲折内凹处。除1号门址构筑于城垣最低点的地势平缓处外,余者均构筑于地势险要处。城门外为平坦的通沟河谷,是通往丸都山城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也是山城防御的核心与重点。门平地砌筑,东西两侧墙体与瓮城的墙体砌筑成整体。
城内
丸都山城的布局以宫殿群为核心,以沿山势走向构筑的城墙为屏障,以瞭望台和戍卒居住地及蓄水池为辅助,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而山城内建筑数量少、布局简单,缺少街坊和规范街道设计,城内主要干道均由沟谷自然形成,北部两条沟谷是主要通向北北墙、东墙和西墙的主要道路。
其中东部的沟谷在北端分为三支,形成树枝形的道路,分别通往北城墙的中部、中东部和城墙的东北角。西部的沟谷到北部分为两支,形成丫字形的道路,左侧的通往西墙,右侧的通往城墙的西南角。即便是主要的宫殿区,其周边的道路走向也是由自然的地形形成。
城内地势北高南低,发现的遗迹主要位于山城南部的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有蓄水池1处,墓葬37座和宫殿址、瞭望台、“戍卒驻地”等。瞭望台,亦称点将台,在南门以北200米的高岗上,用石块垒筑,高11.75米,瞭望台的主体建筑为一圆角长方形石筑高台。
长6.7米、宽4.5米、残高4.5米。外壁选用楔形石叠砌而成,部分楔形石外侧边缘处可见人工凿刻的凸棱,用以防止上层砌石滑落。北壁中部修有阶梯,以便于上下。登台可望见通沟平原及国内城。戍卒驻地在瞭望台北15米,长26米,宽8米,存础石3排。蓄水池亦称“饮马湾”、“莲花池”,北缘尚存石砌池壁。
丸都山城内共发现两处山泉,一处在城西北角,另一处在城东。两处山泉形成两条小溪流向南门,在瓮门处汇合,流出城外,最后汇入通沟河。
在距离山下河川和水源较远的地方建有独立的人工蓄水池,面积约50-60平方米,距离瞭望台30米,南瓮门100米,宫殿群300米处。
宫殿群
宫殿址位于山南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台地上,整体东高西低,高差达13米,周边遗存分布密集,是丸都山城内遗迹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共修筑人工台基4处,共发现建筑址11座,外面建有宫墙,南北长91~96米,东西宽70~75米。进深作三层阶地,每层阶地设排列有序的础石,地面上有大量的红色瓦砾。
台基间有排水系统。宫殿址的排水设施较为系统,一方面在选址上注重对山洪的防范,东侧的圆丘可使官殿址南侧免除水患;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宫殿面积较大、降雨对其造成的影响,在每处台基的外侧修筑了排水沟。同时充分利用地理形态的优势,使台基两侧成为自然排水通道。
宫殿群各建筑独立存在,坐北朝南,平面或呈方形、长方形或是八角形。每组建筑都设有外廊,与周围建筑之间无廊庑连接,特别是矩形的建筑平面,各建筑问分为若干组,每组建筑间隔很小。宫殿址内道路系统较为简单,踏步和与之相关的门道构成了宫殿址的道路系统。
丸都山故城遗址的历史人文
随着中原王朝和高句丽自身力量对比的消长,高句丽也多次与中原王朝和周边地方势力发生冲突。作为高句丽早、中期都城,丸都山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事。公元28年,高句丽第三代王大武神王十一年秋七月,汉辽东军队攻伐高句丽,直逼都城,高句丽王公大臣退守丸都。
粮草殆尽,形势危急。左辅乙豆智献计,以池中鲤鱼及美酒慰劳辽东军。使者代大武神王向辽东军将领谢罪:“寡人愚昧,获罪于上国。致令将军帅百万之军暴露敝境。无以将厚意,辄用薄物,致供于左右”。
汉军以为丸都城中水草粮食丰足,久围不利,于是退军。公元244年,曹魏正始五年,因高句丽东川王侵扰辽东西安平,派遣幽州刺史毋丘俭率兵征讨高句丽,初战于梁口,高句丽王败走,幽州军队直追至赤见岘,“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并刻石纪功。
毋丘俭纪功碑1904年出土于板岔岭西北天桥沟的山坡上。碑文所记正是母丘俭征高句丽破丸都山城的史实。
以上关于丸都山故城遗址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请通过关注相关标签或探索发现栏目查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丸都山故城遗址的结构布局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文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