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官民比例和财富分配情况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宋代的官民比例和财富分配情况的相关内容:中国的经济规模早已是世界第二,但我们的国民人均收入在2011年,仅仅21000多元人民币,排在全球百名之后,连人人喊打的中国男足在世界的排名都不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黄亚生曾在接受《经济观察

中国的经济规模早已是世界第二,但我们的国民人均收入在2011年,仅仅21000多元人民币,排在全球百名之后,连人人喊打的中国男足在世界的排名都不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黄亚生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认为,中国的人均收入按照如此巨大的资本投入和各种有利条件,现在应该突破15000美元大关,而事实上,我们的人均收入直到今天,才区区不到5000美元。

在此,我们可以试着看一看宋代的财富分配情况。

一、官民比例

宋代是中国古代一个国力和军事力量积弱的朝代,但这种极弱要分两个方面来说:国家虽军事力量的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所谓的[盛世],甚至有过之。

官民比例是较为直接衡量国家、民众财政负担和民众收入公平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一探。

所谓的[官],也就是俗话说的吃皇粮的和吃财政饭的。宋代是有名的冗官泛滥的朝代,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的人口大约为3000万,官员为2万多人,官民比例大抵为1:1500。

王安石变法之后,比例更低,这个比例大大高于明清时期,但与当今中国的官民比例高达1:30左右(甚至有学者统计为1:18)来说,那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很明显,吃皇粮的人多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就大了,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倚靠全体纳税人的税款,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官员越多,民众的负担就会越重。

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国有的财富或国家可支配的财富;二是民众的私有财富。

很多时候,国家的总体财富就好比一个大小不变的蛋糕,国家可支配的财富这一块切多了,相对应的就是民众的私有财富就剩下的少了。

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每年都大于GDP的增幅和居民收入增幅,税收增幅也是举世罕见。相对应的就是,中国的居民消费大概只占到GDP的三分之一,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5%。我国民众消费如此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收入低下。显然,财富是一个大蛋糕,国家切的多了,国民就吃得少了。

当然,中国目前民众消费能力低下,而国家或政府占有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与社会财富,这种局面倒是与宋代不同。北宋初年,即便官民比例1:1500比现在低得多,政府可支配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远远低于现在,但是北宋政府依然很穷,常常入不敷出,即有很大的财政赤字。为此,早在安石全民变法之前,大政治家司马光就提出过[官职冗滥]的问题,减少官员的数量,为国家财政松绑,其实是北宋改革派(王安石)和守旧派(司马光)的共识,他们都认为必须减少吃财政饭的官员数量,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减少国家和国民的财政负担。

当前,中国的行政成本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吃财政饭的人员过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吃皇粮的人过多,不仅仅只是财政负担的问题,还是一个国民创造力和生产力的问题。当一个人可以无忧无虑地被国家养着,生活大有保障之时,他就可能不思进取,过一种没有创造力和效率低下的[扁平生活]。如此,当这种类型的人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形成效法机制和惯性之时,全民的创新能力和产生能力都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可见,不管是政府手中有钱还是没钱,在保证行政的正常高效运转的前提下,都要尽量减少吃财政饭的人数,减少政府和国民的负担。政府和国民的负担少了,留给民众的那块财富蛋糕就会多起来。

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政府开始财力雄厚起来,但这并不是与民争利的结果。反而,王安石相当警惕国家对民众财富的侵蚀,坚持藏富于民的理念,也就是说,王安石变法要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政府有钱,同时百姓也有钱。

二、纳税负担

中国的人均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严重不协调和失衡,这是全球众所周知的一个经济怪现象和国家发展的顽疾。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经济学界内外的各路专家和决策者都对症下药,开了很多良方。经济学家谢国忠曾撰文指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和国民收入低下的问题,首先亟需减税一万亿人民币,税收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古今中外皆如此。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纳税负担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而且痛苦指数要超越法国,冠于全球。大力呼吁政府减税的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当前我国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必须降低五分之一。增值税降低五分之一,即从现在17%的税率降低到13.6%。在CPI居高难下的当前,仅仅增值税降到13.6%,就可以大大缓解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换一个角度来说,降低他们的消费支出,也就是在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两宋时期,国防压力巨大,抵御和制衡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靡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但即便如此,宋代的税负和税率都不甚高。宋初,南方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归于一统。浙江自晚唐以来便是国家赋税重地,宋廷却把此地原割据政权的田税降低三分之二,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当时,宋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但赋税不仅不增,反而却能够大幅降低。

北宋前期百余年的时间,各种名目的税收,尽被废除,国家财政负担因军事而屡增不减,可政府对税收却相当克制。

南宋时期,为了扩大和激励国际贸易,把关税税率骤然由30%降低为10%。大幅度降低关税,虽然国家的税收和财政盈余受到了影响,但使得民众可以买到更为便宜的进口商品,大大降低了民众的消费支出。从根本上来说,亦是藏富于民的做法。

三、福利制度

根据今人的研究,宋代的福利制度已然超越现代的[由摇篮到坟墓],从两端延续至[从胎养到祭祀],即孩子还未出生就受到国家的资助,人死多年,国家还能够补助祭祀之费。

北宋仁宗时期,国家颁布[胎养令],规定怀孕的妇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可以获得国家补贴。此后,[胎养令]不断完善和延伸,贫困之家的孩子出生后,还能够得到国家的钱、米资助,以及减免各种税负。针对被遗弃的孤儿,朝廷一是创办[婴儿局],收养弃婴;二是国家出钱,来雇佣养母和收养家庭,使得弃婴重新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存活的经济条件。

对于低收入民众的保健和看病问题,宋代也以国家财政出资,予以救济,并成立了专门的受国家财政补贴的药品供应机构,其药价很便宜,只抵消成本即可。关于平民的养老问题,宋代陆续设立了[福田院]、[居养院]等养老机构,其福利待遇之优渥,以至于令[贫者乐而富者扰],就连我们都认为荒淫亡国的宋徽宗,其在位时还把国家养老的标准由六十岁降低为五十岁。

除此之外,孤儿和贫家子弟,还可以免费或低学费进入公办学校读书,甚至连吃饭都有国家的补贴和支付。为了保证这些补贴和支付能够及时到位,两宋时期,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所谓的[学田],其产出收入都作为各地的教育补贴。

说到底,这些措施都是变相的藏富于民,难怪大词人柳永对宋代杭州的民间富裕有过如下描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看来,还是有所根据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宋代的官民比例和财富分配情况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