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奉天之难李晟说起大唐的那些事儿的相关内容:说起大唐,名人辈出,良臣名将开国时期便有房谋杜断长孙无忌李靖秦琼徐茂功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声名赫赫,其后还有狄仁杰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毫不逊色于前辈,又有诗画书艺李白杜甫阎立本吴道子怀素颜筋柳骨公孙大娘,
说起大唐,名人辈出,良臣名将开国时期便有房谋杜断长孙无忌李靖秦琼徐茂功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声名赫赫,其后还有狄仁杰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毫不逊色于前辈,又有诗画书艺李白杜甫阎立本吴道子怀素颜筋柳骨公孙大娘,还有佛道大师级的玄奘和李淳风。
李晟,论能力不逊色有军神之称的李靖,论忠心可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萧瑀,忠勇兼备,又有挽救大唐的不世之功,可名气却并不大,其生平并不为众人所知,实为憾事。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陇西郡西平堂始祖,唐朝宰相、军事家,功高而封西平郡王,死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亲历开元盛世,也眼见大唐江山被安史之乱蹂躏得支离破碎,藩镇四起。李晟本是陇西李氏后裔,眼见李唐江山江河日下,不能不痛心,纵观李晟一生,作战次数极多,立功无数。几乎每一次升官,都是踩着战功上去的。
李晟18岁从军,勇猛过人,随名将王忠嗣击吐蕃,被王忠嗣称为“万人敌”,名声渐起。此时正是大唐国力处于巅峰的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崇武,相对宋朝“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方是好儿郎”,著名诗人岑参一句“功名只在马上取”,道尽了无数大唐人的心声,与宋朝以文制武由文官把持文武大权不同,大唐讲究文武兼备出将入相。年轻的李晟春风得意,一心想如卫霍班超一样扬名域外。
战吐蕃有功,被凤翔军节度使高升署任为列将。
攻打反叛的叠州羌、连狂羌,因功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广德初年,李晟因攻打党项有功,授特进、任太常寺卿。
769年(大历四年),吐蕃犯灵州,他率千人奇袭吐蕃,扫平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解了灵州之围。战后,李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马璘,因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吐蕃进犯剑南,蜀中震惊。德宗命李晟率领神策军前往援救。李晟攻下飞越等三座城,在大渡河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并断其粮草,蕃南联军又冷又饿,死伤八九万人。
此时的李晟,已经五十二岁了。被安史之乱搅得千疮百孔的大唐,中央大权旁落,藩镇坐大。不仅仅边疆不宁,大唐各地的藩镇同样拥兵自重。古装剧《大唐荣耀》,就是讲述这一时期的故事。
大唐荣耀宣传照
唐德宗即位后,力图削藩,但很快就发生了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
781(建中二年),坐拥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六州的魏博节度使田悦率先起兵反叛。田悦失利后,又先后有李惟岳、李纳、朱滔、王武俊等地方的实力军阀先后发动叛乱。
随后又发生了泾原兵变,叛军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朱泚在长安称帝。
德宗皇帝仓皇出逃,叛军攻占长安,拥朱泚称帝,让大唐雪上加霜。
奉天之难是一次不亚于安史之乱的内乱。在这次战乱中,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故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李晟在叛乱之初,便阵斩田悦部将杨朝光,又在洺水大破田悦。782年(建中三年),李晟在洹水击败田悦军。后因病退兵,病愈后尚未继续进军,又发生了泾原兵变,他犹如救火队员,哪里有兵变,就出现在哪里。由于李晟团结各路勤王军,激励士卒,制定正确的方略,乘势连续进击,迅速收复长安,平定了朱泚叛乱。
为赏李晟之功,除了加官进爵(封司徒,兼中书令,实封一千户),德宗在东渭桥为李晟立纪功碑,亲自撰写碑文,又命皇太子录下碑文副本,赐给李晟。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泾州。于是,德宗命李晟兼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进驻泾州。在此后,李晟多次击败吐蕃军,护佑一方平安。
787年(贞元三年)三月,德宗册封李晟为太尉、中书令,又命他在尚书省治事。
793年(贞元九年),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封太师,赠谥号忠武。
李晟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碑文由大学士裴度撰述李晟生平功劳,字为书法家柳公权所写,俗称“三绝碑”。
元和年间,李晟配飨德宗庙廷。
唐僖宗逃奔四川时,仓部员外郎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勋事迹,编写《兴元圣功录》,以此激励诸将。
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有诗曰:
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奉天之难李晟说起大唐的那些事儿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