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秦良玉:抗清史上最炫丽的女名将的相关内容:秦良玉:反清史上最耀眼的女明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花木兰的传奇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它仅仅是文学作品中大肆渲染的故事,并非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不过,在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上
秦良玉:反清史上最耀眼的女明星 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花木兰的传奇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它仅仅是文学作品中大肆渲染的故事,并非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不过,在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上,有一位名叫秦良玉的女将军却是“花木兰”的真实版,她“代夫从军”,北上抗金,立下汗马功劳,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诗人郭沫若专为其撰文作诗歌颂她的卓越战功,使其名扬天下,流传后世。文韬武略有大志那么,这位秦良玉到底是何许人物,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传奇呢?很荣幸,笔者翻阅了相关史料,发现秦良玉竟和自己是老乡,都是四川人。史料记载,秦良玉,字贞素,明二年(公元1574年)出生于四川忠州(现重庆市忠县)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畔。虽然,现在忠县划归到了重庆,但并不影响巴蜀二字的共同体。闲话少说,再继续聊秦良玉。她的故乡,据说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俊秀,秦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日子过得幸福而甜蜜。秦良玉的父亲名叫秦葵,从小饱读诗书,考取了贡生,在当地是一方名士,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县上的官员对他格外尊重。的确,在明清时期,只要读书人考取秀才及以上的功名后,基本都会成为当地重要的知识分子,受到官员乃至富商的尊重。由于父亲是文化人,又懂武术,便特别注重对秦良玉的培养,“丁乱世,喜谈兵”,秦葵花钱请老师教授女儿学习文韬武略,勉励她长大后要“执干戈,以卫社稷”。秦葵对秦良玉很是钟爱,认为她虽然是女孩子,但聪慧伶俐,应该学会文化和武术。以后虽不能执掌朝政,但至少可以习兵自卫,以免在兵火战乱中“徒为寇鱼肉”。秦良玉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自小学习就特别认真努力,除了课章句、学经史外,她还与父亲一起习武。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秦良玉不仅骑射击刺过人,而且熟读兵史,精于谋略,显露出了非凡的文化和军事才能。看到女儿如此优秀,秦葵逢人便夸奖道:“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秦良玉听到父亲的表扬并不骄傲,暗暗立下远大志向,并豪迈地回答:“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秀外慧中嫁良夫由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秦良玉不仅文化水平高,能写诗填词,武功也相当不错,在当地名声远播,属于秀外慧中的好女子。正因为自身优秀,到了结婚年龄,秦良玉也没有看上心爱的如意郎君,因为她的择偶眼光非常高,一般人还真看不上。当时,忠州有一个“官二代”名叫曹皋,非常飞扬跋扈,看到秦良玉貌美如花,又十分高挑,简直像极了当前的迷人模特,便想娶进家门做妻子。于是,曹皋请了不少媒人到秦良玉家里说亲,但是都被秦良玉断然拒绝。软的不行,曹皋就来硬的和阴的,竟想出了一条毒计加害于她。当时,曹皋借助家里的权势,买通相关部门,谎称秦良玉支持抗税斗争,遂将其打入大牢,准备判刑。后来,秦葵通过家里的关系,用了大价钱进行疏通,才将秦良玉救了出来。曹皋虽然这么狂妄,但秦良玉依旧没有屈服,仍然未答应曹皋的求婚要求。为了刺激曹皋,也为了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出狱后,秦良玉就在家中搞了一次盛大的比武招亲大会。曹皋没有办法,也组织队伍前来应征,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然而,哪里知道,民间高手如云,他根本不是别人的对手,所请的打手也没混过几关就败下阵来。这次招亲中,有一个男人引起了秦良玉的注意,此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举止优雅,很有文化,这个人就是土司马千乘。这个马千乘并不是苗人,祖籍在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宣抚使,相当于地方行政军事长官,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马千乘经过艰辛战斗,最后赢得了总冠军,也获得了秦良玉的芳心。马秦两家于是迅速联姻,曹皋无奈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最大的输家。结婚之后,秦良玉到了夫君家居住,由于石地处偏远,民风剽悍,时有叛乱兴起。担任宣抚使的马千乘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百姓安全。秦良玉这时有了用武之地,本来武功高强的她,最开始只做防身之用,现在正好可以协助丈夫精心练兵,报效祖国。马千乘看到自己妻子武功如此了得,也并不反对她参与军事,“整莅军伍,莫不股栗”,十分爱慕敬重她,夫妻两人相敬如宾,就边防治军、用兵方面的事宜常常商议解决。 除了练兵,秦良玉还是一位出色的“武器专家”。她和丈夫的手下有一支数千人的精锐部队,士兵使用白木削成“矛端有钩,矛末有环”的一种独特长矛,号称“白杆兵”。军队在秦良玉的训练下,机动灵活,骁勇善战。《明史·秦良玉传》称:“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为远近惮。”大概意思就是,秦良玉训练的“白杆兵”纪律严谨,在行军发令时,队伍戎装肃然,为远近的敌军所忌惮。随夫出征显神威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宣慰使杨应龙,是一个典型的贪官,不仅割据地方鱼肉乡里,还拒不接受朝廷安排,阴谋煽动叛乱。对于遵义这个地方,学过共产党史的人都知道,遵义会议就在此地召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个地方有一个优势,就是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可以作为防守的天然屏障。杨应龙不仅没有好好利用这个地势险要的地方抗击倭寇,为国家出力,反而集结乌合之众猖獗一时,发动叛乱对抗明朝政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明朝政府于1600年2月集结重兵,兵分8路前去围剿杨应龙叛军。秦良玉随丈夫马千乘率500精兵前去支援政府军,与叛军展开了激战,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在播州的战争中得心应手,给予了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宛如神兵从天而降,有力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叛军首领杨应龙见未能打垮政府军的猛烈攻击,便改变了作战方式,准备死守播州城。他调集所有兵力,设下5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都有精兵防守,想以此作护身符。当时攻打邓坎一战,是由秦良玉率领500“白杆兵”为主力,去攻打叛军的5000精兵。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秦良玉并没有畏惧,她亲自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矛,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左挑右砍,东突西冲,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杀死叛军数十人。这有一点像当年在打仗中的英勇表现,取敌军将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不过,秦良玉有这个实力,因为据有人考证,她身高1米86,穿上军装特别威武。当年项羽也不过1米8而已。 在敌军中,秦良玉愈战愈勇,她的士兵得到了鼓舞,纷纷拼死杀敌。秦良玉则在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将敌军将领杨朝栋抓在了自己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敌将。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头领都被抓住了,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叛军顿时慌了手脚,也无心恋战,伤的伤,逃的逃,5000人马顿时溃散无遗。攻下邓坎后,秦良玉又率军攻打娄山关。由于道路狭窄,部队无法通过大批兵马,秦良玉想出了一个巧取方案。秦良玉和丈夫选取了一天凌晨,他们双双骑着战马并驰,用长矛与敌军进行拼杀,两人并肩血战,而敌兵见政府军的首领被自己包围,便蜂拥而上准备活捉秦良玉。哪里知道,他们彻底失算了,正当叛军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迅速杀进敌军,叛军根本没有想到还会“从天而降”那么多援军,顿时乱了手脚,大多落荒而逃。 很快,秦良玉就率领部队攻下了娄山关,与此同时,其他政府军也攻克了其他关口,这时的叛军只得垂死挣扎,大势已去了。政府军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的家属无奈自焚而死,至此叛乱也彻底被平息下来。 论功行赏时,马千乘夫妇率领的“白杆兵”战功卓著,被朝廷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战斗,就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为大明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也由此远播四方。 请缨带兵战后金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不幸被太监邱乘云诬陷,后冤死在云阳(今重庆市云阳县)狱中。丈夫的死令秦良玉十分悲伤,她心里的苦不知道对谁诉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很消沉。但是,家庭的苦难并没有影响秦良玉爱国的节操,在国家需要她时,她立即站了出来,并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 由于女将秦良玉立有战功,在马千乘死后,她袭职代领了石宣抚使。这时,正值满洲崛起于东北,对明朝廷构成严重威胁之际。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朝军队在萨尔浒惨败于的后金军队,“一闻警报,心惊胆丧”,辽东官兵“装死苟活,不肯出战”。朝廷无奈,便急调永顺、保靖、石、酉阳等土司兵赴辽救援。秦良玉奉旨率兵数千奔赴前线,参与了抗击后金的战斗。 《明实录·熹宗天启实录》记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军攻占了关外的沈阳,势头很是强劲,扬言要打到北京城去。这时,秦良玉便派遣其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为先锋,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可惜寡不敌众,邦屏战死疆场,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立即率领自己的“白杆兵”,强渡浑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首次战斗,秦良玉牺牲了哥哥,心情十分沉重。虽然,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杀敌数千,重创清兵,但这是一场代价惨重的血战。 亲人的战死令秦良玉十分悲伤,又更为愤怒,她上书大明皇帝,表示将要拼死打败清军,为国效力。明熹宗知道情况后,大为感动,立即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其哥哥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其弟弟秦民屏为都司佥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得到皇帝的嘉奖,秦良玉更为卖力,她立即遣使到京城,赶制1500件冬衣抚恤士卒,整顿余部,随后亲率3000精兵直赴榆关(山海关),命部下加固防守,使后金兵无法攻破。秦良玉在榆关坐镇时,不仅加强武备,戮力守卫,有效地遏制了后金兵南下的气焰,还大力救济关内外饥民,抚慰民心,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在秦良玉的主持下,榆关防务固若金汤,成为后金兵无法逾越的屏障。 中途,秦良玉回到四川扩兵援辽,期间平定了成都、重庆、贵州叛乱,并为朝廷重新收复了三地。 后来,也就是二年(1629年),清兵又绕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形势极为险峻。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后,立即“出家财济饷”,两次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先后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只有秦良玉所率“白杆兵”最先奋勇出击,与后金兵在京师外围相遇,双方全面激战。年已55岁的秦良玉,率领士兵,手舞白杆长矛,,威猛如虎,打得后金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顺利收复了泺州、永平、遵化等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 史料《燕都胜迹·北平南城》记载,秦良玉立了如此大功,崇祯皇帝十分高兴,破格在平台亲自召见,并赐她一品服、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褒奖。这四首诗的内容如下: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第缨。世上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呤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皇帝亲自写了四首诗表扬一位女将领,这是盘古开天以来极少有的事。秦良玉一介女流,居然能享受到如此崇高的荣誉,的确十分难得。不过,她所建立的功勋也应该值得这样嘉奖。因为在后金军兵临城下之时,众多须眉大将贪生怕死,推诿观望,只有秦良玉力挽狂澜,这有点类似于《演义》中的一个情节。东汉末年,率领的联盟大军已逼近都城,没有哪一支军队率先攻打,最后看不下去,便只身一人带着宝刀去刺杀,其英雄气魄令人佩服。因此,秦良玉的壮举令崇祯皇帝感慨万端,他视秦良玉为救驾功臣,表示要“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与农民军的纷争与联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秦良玉:抗清史上最炫丽的女名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