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羲之十七帖草书欣赏 王羲之十七帖送给了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羲之-王羲之十七帖草书欣赏 王羲之十七帖送给了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羲之十七帖草书欣赏 王羲之十七帖送给了谁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字逸少,是两晋时期琅琊郡临沂人,因为永嘉之乱的原因移居到当时的会稽山阴。王羲之出生在名门望族,王家在当时可以说能同晋室皇族平起平坐。王羲之除了身份显赫之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师从多位益师,所以能够集众家之长。王羲之精通各种字体书法,楷书、行书、草书皆在他擅长的范围之内。
十七帖
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天下行书中的第一,而他的《十七帖》其实也是中国书法里草书的一大典范,是执牛耳之作。因为作品的开头以“十七”两字起始,所以得名《十七帖》。因为王羲之所在的年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十七帖》没有真迹流传下来,现今看到的是它的刻本,不过已经相当珍贵了。
唐朝张彦远写过一本《法书要录》,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唐朝初年《十七帖》的详细情况。当时的真迹总共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个字,长有一丈二尺,大约有三米二之长。而《十七帖》并不是王羲之一时完成的,是他在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中这十四年间完成的,是汇集了二十七张帖而成的。《十七帖》本身是书信体,当年王羲之写给他在益州担任刺史的朋友周抚的。所以说该帖不仅是书法中的瑰宝,也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其书法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
《十七帖》的草书风格就像王羲之整个书法的风格一样,典雅冲和,不过于激厉,不像一般草书那样的狂放怪怒,这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平正中。
王羲之的儿子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广博造诣,不可避免在他那个书法家族中影响到自己的众位儿子。这些儿子中,王献之擅长草书隶书,也精通于其他各类书种;王凝之工于隶书草书;王徽之和王焕之均擅长草书;王操之工于正书。所以王羲之的儿子是各有所长,在当时都是名动一时的书法家。
王羲之
不过在几个儿子里,书法造就最显着的是王献之,后来他同其父王羲之被合称为“二王”。王羲之自幼就像他父亲一样,聪明好学,不仅书法极好,绘画上也是不错的。王献之自小就刻苦练习书法,一日王羲之见自己这个小儿子努力的练字,就悄悄走到他的身后,忽的去拿王献之的笔,一时间还拿不下。王羲之很是高兴,夸赞王献之日后书法必有大成。
不过小小的王献之因为资历极佳,所以时常受到旁人的夸赞。毕竟王献之年龄不大,所以很容易滋生了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这些自然被父母看在眼里。一日王献之跑到母亲稀氏跟前,问母亲自己还要写多久书法能够大成,三年可够。母亲稀氏摇头,王献之说五年,母亲又摇头。王献之急了,就问需要多少时间。母亲指着一边的十八口大缸说道:“你写完了这院中的十八口缸里的水,字才会有筋骨。”
所以说王献之的高超的书法造诣除了他本身的天资聪颖外,还在于其父母的精心教诲。在南北朝时期,王献之的名声还一度超过了他的父亲王羲之。直到唐太宗开始,王羲之的地位才被再一次拔高。
王羲之行书
中国的汉字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才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字体形态。在秦汉之前主要是以篆书系统的象形字体,彼时的书法较为单一,基本上就是正书。而在两汉之际,篆书被隶书取代,之后又从隶书衍生出楷书,再从楷书的基础上衍生出草书和行书。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24835.html
以上是关于王羲之-王羲之十七帖草书欣赏 王羲之十七帖送给了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