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

苏轼-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苏轼-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

苏轼 卜算子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学家。乌台诗一案引发了对苏轼的审查,苏轼被收押大牢,后来虽然放出来了,苏轼却被贬了官职。在迁往黄州后,苏轼一个人独自居住在定惠院。他夜里睡不着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提笔写下了这首卜算子。

苏轼画像

圆月缺失,成了月牙儿,高高的挂在稀疏的梧桐枝桠上。水漏流尽了最后一滴,时间也到了深夜,人群的喧闹也安静下来,没有了声响。没有人在乎一个居住庭院的人独自徘徊。天地只有似乎只有天上远远的飞雁的身影作伴。那天上飘渺着的大雁似乎受惊了掉转了方向,回头飞去,然而大雁即使有什么心绪也没有人能够明白。高飞的大雁经历过了许多可以栖息的树枝,但是它并没有停下来落脚而是躲进了沙洲自愿忍受着寒冷凄凉。

这首词共有八句诗,寥寥数字却把一人独居和孤雁飞落沙洲的景象描绘出来。运用缺月,疏桐,漏断,初静,来晕染寂寞失意之人的孤独住所。用一个问句来过渡孤雁,直接衔接到孤雁的飞还又不肯落下,最后停留在凄冷的沙洲的景象。

苏轼用词老练,表意精准,几句诗词的意境仿若寂静的山水画,没有过分渲染的色彩,没有多余的杂物,让人读罢不禁深感哀伤。全篇字词清冷,用意巧妙,借大雁抒发了自己不为俗世所染,清高自傲的心境,是宋代的名作,后人也多称赞和学习这首词。

浣溪沙 苏轼

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名家,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杰出之作,他生于北宋期间,宋词便是当时文学创作中的一大流行线,而苏轼便是个中翘楚。他的有名之作太多,其中浣溪沙便是其中极为出名的一大系列。

浣溪沙 苏轼

可能大家会疑惑,为何浣溪沙是一大系列,在众人眼中这应该是苏轼的众多宋词中的一首,浣溪沙为题名。然而大众众人意料之外,浣溪沙的确不是宋词的题名,而是一个序列的名称,其来源也并非在宋朝,而是兴起于唐朝,作为教坊的曲名曲线,后随时朝代的更迭,演变成了宋代的词牌名。

词牌,说的就是宋词的格式。因为宋词格式变化多种,种类可达1000余种,为了更好的辨认和区分它们,便将不同的格式用不同的词牌名进行区分。浣溪沙便是其中的一类,主要格式有五种,字数分别可为四十二、四十四、四十六字三种。

苏轼的浣溪沙共有4-5首,《簌簌衣巾落枣花》便是浣溪沙系列中的一首,整首词的意思是讲述苏轼在路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因为路途漫长,昏昏欲睡而实在口渴难耐,便敲开一位农家的门,想讨口水喝。浣溪沙上半段是用来写景,下半段用来抒发情感。借着对路途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苏轼虽劳累但看百姓安居乐业而感到淡淡的兴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苏轼是一个爱民、体恤百姓的好官。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作为苏轼的又一系列力作。定风波也是冠以这一系列的词牌名。在此系列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了,下面就来看看这首词的内容。

定风波 苏轼

整首词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面的暗红色小字,交代了创作此诗词的时间和背景,创作的时间为当年的三月七日,地点为黄冈东部的沙湖,当时苏轼正值人生低谷时期,就如同他在途中遇到的那场雨一样,将自己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但是自己却不自觉,后来雨过天晴,这便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了。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25244.html

以上是关于苏轼-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