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南宋中兴四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相关内容:南宋中兴四诗人南宋在政治军事上始终没有得到突破,然而在文化艺术上却取得了超越北宋的成就。1120年—1150年这30年是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一个时代,这30年中出生的人物在南宋中叶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出
南宋中兴四诗人 南宋在政治军事上始终没有得到突破,然而在文化艺术上却取得了超越北宋的成就。1120年—1150年这30年是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一个时代,这30年中出生的人物在南宋中叶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出生在战火纷飞之中,背负着国耻家仇。并且在南宋初期那偏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内心总是怀着复杂的沉痛。
北宋中叶可以被称之为巨人的时代,大师巨子辈出;南宋中叶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名家辈出,他们的哲学思想、艺术审美,以及生活方式对后宋时代的中国影响深远。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正是在南宋中叶走向了文明的巅峰。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南宋的4位诗人,他们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或者“南宋四大家”。他们的生年相差不大,都生于靖康元年(1126年)前后。陆游最大,生于1125年;范成大次之,生于1126年;尤袤和杨万里均生于1127年。这4个人不仅相识,而且相互推崇,是难得的好朋友。而他们的诗歌又各有特色,自成风格。
陆游:最高产且最有成就的诗人
如果要评选我国古代十大诗人的话,陆游必然会名列其中。同时人们也常说,陆游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这里有个问题,陆游究竟写了多少诗?陆游自己说是“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在人们看到的《剑南诗稿》中存有9220首,已经很接近10000首了,那么没有诗作比他更多的诗人吗?
仅就诗的数目来说,清朝的皇帝诗比他要多得多。他的御制诗集收了41800首,这也是他在位的60年间写的。这俩人都活得很长,陆游活了86岁,乾隆活了88岁,所以产量都很高。但是乾隆皇帝实在称不上是一个诗人,他写了这么多诗,没有一首为人传唱,也没有一句脍炙人口。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浪费纸张,题在一些风景名胜处还涉嫌破坏文物。
陆游就不一样了,他是南宋诗坛的领袖,他的诗作千古传唱。一些诗句,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又一村”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都脍炙人口且家喻户晓,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陆游是大才子,但是他在科考的道路上很不顺利。他参加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是第1,可是排在第2的是那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而他自己又是主战的,所以很不幸,被秦大人给除名了。最后在秦桧死了之后,高宗赐给他一个进士出身。
陆游是痴情男,但是在爱情道路上也是很不幸。他与表妹唐婉之间的爱情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悲剧,“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唱得让人心碎。
陆游是伟丈夫,位卑未敢忘忧国,但是南宋这个时代让所有的大才子大英雄都显得很悲情。国家不幸诗家幸,但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陆游一生主张恢复中原,在诗词中大声呐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的遗憾是整个南宋时代有志之士的遗憾。
陆游留在历史上的只是那充满着炙热情感的诗句,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对于一个诗人,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更何况,他写诗还是那么地勤勉。
杨万里:理学家兼诗人
杨万里本人既是诗人,又是理学家。他号“诚斋”,就是因为服膺理学的缘故,理学家是最喜欢讲“诚”的。理学跟诗歌往往显得势不两立,文学批评家往往认为诗歌的头号敌人就是理学,他们觉得理学会扼杀一个人活泼的情感和心灵。但是在理学家中,往往又有很多有名的诗人。像最有名的理学家朱熹的诗作在宋代诗林中也相当出色,所以理学和诗歌并非不可兼得。杨万里是朱熹外的另一个典型。
杨万里留存下来的词作也不少,有4000多首,不过据说其总共写的诗有20000余首。当然这也得益于他的勤勉和高寿,他活了80岁。陆游的诗主要是关心国事,杨万里的诗则主要关心自然风物。他的诗作生活气息很浓郁,笔下的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具有灵性,充满生机。由此可见理学是真正地发自他的内心,而非装出来的假道学。
他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是这首题为《小池》的诗前两句往往为人们所遗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这两句也是写得温柔可爱,可惜显得文绉绉的。不像后面两句来得那么自然,所以往往被人们忘记。
范成大: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是个有大担当的人物,孝宗乾道6年(1170年),他奉命使金。其使命是废掉跪拜受书礼,因为这实在有损国格。这一去那可真称得上是九死一生,最终也没达到目的。不过他的表现倒是大义凛然,朝野上下一致赞扬。
他也是坚定的主战派,又加上这作为使臣的亲身经历,所以有首诗写得特别真实沉痛: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在历史上的功业还是比较卓著的,他曾经担任封疆大吏,特别是对蜀地的治理为后人所称道。官至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但是因为与孝宗意见相左,仅仅当了两个月就辞官而去。后来就隐居在石湖,人称“范石湖”。
壮志难酬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但是幸运的是,不能立功还可以立言,隐居后的范成大在田园诗上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钱钟书先生说他是集田园诗之大成,确实是不刊之论。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有多个种类,比如《诗经·七月》里面说农民很辛苦,一年到头在劳作,这当然是很真实的;二是陶渊明所写的《归田园居》之类的作品,歌颂田园美好风光和自由生活。这也可以理解,不过说多了就以为农村真有那么好,其实真正想当农民的恐怕没几个;三是像元稹写的《田园词》之类的诗歌,批判农村的剥削制度,这样关心民间疾苦也是诗人应该具有的品格。
范成大这人伟大之处在于他把这3种诗融为一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写得真真切切,其代表作就是《四时田园杂兴》60首。比如下面这首写农家辛劳的诗也写得生动有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而以下这首诗写田园风光,但是也透漏出农事繁忙的信息: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至于这一首诗那就是强烈地控诉了: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读这3首诗可以管窥范成大田园诗的全貌了。
尤袤:不幸的诗人
尤袤这人名气最小,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但在当时他是很有名气的,不然怎么能和陆、杨及范这3人并称呢?可惜,他的诗作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掉了,残存的几首诗作没有太多特色。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还有比这更不幸的吗?且读他的一首诗:
落梅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除了是诗人外,尤袤还是一位负有盛名的藏书家,我们在下面会进一步了解他。
悲剧英雄
辛弃疾是位英雄词人,而且就他的人生来讲,他首先是位英雄;其次才是词人。然而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他首先是位词人,很少有人了解他的英雄心态与英雄行为。
“家本秦人真将种”,辛氏家族源出自西北,祖上出过不少骁将猛士。而辛弃疾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府,他相貌端庄,形体魁梧,是十足的山东大汉。他的爷爷辛赞给他取了“弃疾”这个名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另一个名字——。没错,辛赞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子以后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那样攘除金人,还我河山。
绍兴31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中原百姓本来深受压迫,此举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增强了他们的反抗心理。于是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屯聚蜂起。
此时辛赞已经去世两年了,辛弃疾怀着爷爷的遗愿毅然起兵,召集了部众2000余人。当时义军中有一支是由耿京领导的,势力很大。耿京很有威望,自任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便投到他的帐下。因为辛弃疾很有文才,耿京就让他担任了掌书记。负责书檄文告工作,辛弃疾便开始劝说耿京投奔南宋。
当时有一位叫做“义端”的和尚也集合了一支队伍,辛弃疾和他相识,于是劝说其投到耿京的军中。谁知义端这个人心术不正,有一天他忽然从义军的军营中逃跑了,并且窃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节度使印。
耿京大怒,因为义端是辛弃疾引荐的。而且平时与辛弃疾联系密切,所以拿辛弃疾问罪,军法从事。
辛弃疾后悔自己识人不明,他对耿京说:“请给我三天时间,如果到时我抓不到义端,再斩我不迟。”
他一路策马扬鞭,紧追而去。终于在3日内将义端截获,义端苦苦哀求:“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义端和尚说辛弃疾是青兕变的,青兕是指犀牛,足见辛弃疾的勇猛。不过辛弃疾疾恶如仇,最恨这般卖友求荣、寡廉鲜耻且贪生怕死之辈。他手起剑落,义端人头落地。辛弃疾将其提还军营,交给耿京。
耿京惊喜万分,被这位能文能武的血性男儿所打动。从此以后对他器重有加,并决定归附南宋,派辛弃疾到南宋去商谈。
辛弃疾在建康受到了的亲切会见,并由朝廷给耿京和辛弃疾正式授予官职。然后辛弃疾回山东复命,就在他走到海州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耿京被杀了。
杀死耿京的人叫“张安国”,本来是耿京的部下,却投降了金人。
辛弃疾心情悲痛,头脑却很清醒。他当机立断,率领数十人,轻骑突袭。直入数万金营,趁其不备,生擒张安国。然后马不停蹄,渡淮过江。直抵临安,将叛贼张安国交与朝廷,斩首于市。
一时间朝野轰动,“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的名字在临安城中迅速传开,家喻户晓。
这一年辛弃疾23岁。
这是辛弃疾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次,若干年后他在词中写道: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词是辛稼轩第2次被罢官住在信州城北的带湖时写的,他自称这首词是“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辛稼轩一腔的热情,在怯懦的偏安朝廷中遇到的是冰冷的回应。那本是值得自豪的往事,如今只能增添他的悲痛和愤慨,让人扼腕。
到南宋那一天开始,就是他英雄事业的结束,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赵构召见了他,也为他的英雄行径所打动,但是不会重用他。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而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
在刚归来的日子里,他热情洋溢。向朝廷上书,写了著名的《美芹十论》,但符离兵败之后的朝廷根本没有勇气接受他的主张。他又写《九议》献给自己最为敬重的宰相虞允文,依然没有受到重视。
此后他又担任滁州知州、仓部郎官和江西提点刑狱,并在江西将赖文正领导的茶商军起义扑灭了。为朝廷建了大功,其才能受到朝廷的肯定和赞扬。然而他的复国大计从来都被置若罔闻,他在词中抒发自己的郁郁之情:“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也不能说朝廷完全没有重用他,其也曾担任经湖北路转运使、江西安抚使和荆湖南路安抚使等封疆大吏。他在任上认真负责,奋发有为。历遍楚山川,申诉民间疾苦,整顿湖南乡社。并且建置湖南飞虎军,功勋卓著。
但是现实最终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是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著北伐的热情,却使其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且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在朝廷看来,他只是一个“归正人”,这个尴尬的身份也阻拦了其仕途的发展。他一生曾经遭到9次弹劾,弹劾的直接后果是被降级免职,无从事功,累及家人。作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只能在无可奈何中接受命运的安排,蹉跎着原本壮岁可为之岁月。
在他43岁至52岁的时候,对于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说,这正是黄金岁月。可是他却在信州闲退10年。然后又被启用。不是到前线,而是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等官职。没几年,又让他闲退了,而且一闲8年。到老年又被启用,但最终赍志以殁,一代英雄与世长辞。
也许他人生中最幸运的是有那么多的朋友,比如朱熹,比如陈亮。辛弃疾对友谊的珍视、对朋友的热忱令人感佩。
辛弃疾很钦佩朱熹的学问,他称赞朱熹“历数唐虞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去世后,在庆元党禁恐怖的气氛中他毅然亲自去祭吊,并在祭文中写道:“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和他的性格最合得来的是陈亮,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跟一样。陈亮是浙江永康人,字同甫,号龙川。他在《自赞》中写道:
其服甚野,其貌甚古。倚天而号,提剑而舞。惟禀性之至愚,故与人而多忤。叹朱紫之未服,谩丹青而貌取。远观之一似陈亮,近视之一似同甫。未论似与不似,且说当今世,孰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
对于陈亮,辛弃疾是“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陈亮遭遇不幸的时候,他赋壮词以寄之,写下了著名的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陈亮去世后,他还写了《祭陈同父文》,忆当年“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以及“智略横生,议论风凛”。
在南宋中叶的文化名流之中,他是最有实际才能的人物。他武艺超群,胆略过人,是难得的将才;同时能够高瞻远瞩,有大眼光和大战略,又是难得的帅才。自古以来文人就喜欢感叹怀才不遇,不能一展宏图。其实要真的将他们置于重要位置,其结果必然大多是和书生误国。而辛弃疾却是一个例外,他是真正能够成为大英雄的人物。
结果辛弃疾只能是一个悲剧英雄,所以他的词豪放而沉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更加深切地体味到下面这首词的深刻意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痴情才子姜白石
和辛弃疾同时代,又能跟他相提并论的词人首推姜夔。姜夔的年龄比辛弃疾小10多岁,但是辛弃疾很欣赏他的词,二人还有一段唱和的经历。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4年),辛弃疾已经是一员老将,被派到镇江。他登上北固亭,抚今追昔,写下了下面这首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姜夔按照他的韵和之: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辛弃疾是豪杰,是英雄;而姜夔是才子,是文人。辛弃疾的词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豪”字。所以是“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姜夔无法写出的。但是姜夔自有其特色,在这首词中也有体现,那就是一个“冷”字,即便是在颂扬英雄辛弃疾的词中也会写道:“数骑秋烟,一篙寒汐。”
辛弃疾一生在仕途上坎坎坷坷,姜夔却是一生布衣,终生未曾获得一官半职。他在这个世界上飘来荡去,流落天涯。生活无着落,清苦困顿却又极为清高。他自己说“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在他晚年的时候,与白石洞天为邻。有人叫他“白石道人”,他用这样一首诗来回答: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生活的苦楚都被消解掉了,清贫的生活反而成就了他的仙人形象。以至于明朝人张羽为他作传,遥想其风貌,竟有如下的描写:
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
性孤僻,常遇溪山清绝处,纵情深诣,人莫知其所入。
或夜深星月满垂,朗吟独步,每寒涛朔吹凛凛迫人,夷犹自若也。
其实,在清苦的生活之下,又有多少时候能有这份浪漫?不过,姜白石的才气确实非常人所及,所以让人有仙风道骨之感。
白石道人虽说是一生漂泊,但是却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上,并以一种含蓄的方式体现在诗词之中。
那是在他20多岁的时候,客居合肥。与一对善谈琵琶的姐妹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本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因此一段恋情顺理成章。然而生计所迫,最终他不得不离开。自此之后也没能再见面,从而成为一段悲情的苦恋。
他的后半生似乎都为这段情事所困扰,尽管后来他也因诗为媒,娶了著名诗人千岩老人萧德藻的侄女。他留下来的词作有80余首,其中与合肥女子恋情相关的就有20余首。
他在40岁的时候,也就是与合肥女子分别近20年之后他在一首词中仍然深情地回忆:
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梦中他又回到了合肥,回到当初相恋的地方,可是无情的岁月留给他的最终只是一种悲苦。他的人生为一种冷的色调完全笼罩,无法解脱: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但是对于他的正式夫人,他没有留下一首诗和一首词。这就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难道他从来就没有爱过他的夫人?难道是因为合肥女子占据了他的全部情感世界,而忽略了自己的夫人?
姜夔情感世界的变化也许是在另外一个女子出现之后,他虽说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很受当时文化名流的赏识。比如朱熹就“既爱其文,又爱其深于礼乐”,对这位文学才子和音乐家十分欣赏;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也把他比作诗人陆龟蒙。所以姜夔虽是一介布衣,但是与当时的文化名人都有不错的交往。
绍熙2年(1191年)的冬天,经杨万里介绍,姜夔冒着雪去苏州拜访大诗人范成大。范成大对他印象很好,说他“翰墨人品,皆似晋宋雅士”。
范成大的宅子在石湖之畔,他种了很多梅花,姜夔在他家待了一个月,范成大也经常在梅园摆下宴席,邀请姜夔欣赏那雪中的梅花。所谓风花雪月,就是这些文人生活的常态。
那天雪下得正紧,梅花与雪花飘落在庭院之中,触动了姜夔无尽的情思。词兴大发的他挥笔写下了两首词,一首叫《暗香》;一首叫《疏影》。
无缝方管 舜冶金属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范成大读后大为欣赏,命青衣女子小红唱这两首词。小红轻启皓齿,歌声婉转。让姜夔不禁动心,或许他在小红的身上看到了合肥女子的影子?大概是姜夔表现出对小红的依恋,在他离开的时候,范成大成人之美将小红送给了他。
小红的相伴让姜夔的心灵多了一份慰藉,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然而注定一生漂泊的他,这种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呢?晚年的姜夔曾经的朋友渐次凋零,从前他还可以寄人篱下,现在连篱都没得寄了。晚景凄凉,无人相伴,死后竟是贫不能殡。最后幸好有个朋友帮助将他葬在钱塘马塍处,有人写诗说:
所幸小红方嫁了,不然啼损马塍花。
对于这位大才子来说,这究竟是值得安慰呢,还是涩涩的讽刺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南宋中兴四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