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第二节 尊孔崇儒,三教并举的相关内容:宋真宗在即位伊始,就封孔子45代孙孔延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并赐给他《九经》和宋太宗遗物。同时下令本路、本州官员不能像对属下那样,而必须像对客人那样对待孔延世。前已述及,他在东封泰山时,特意亲自到
宋真宗在即位伊始,就封孔子45代孙孔延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并赐给他《九经》和宋太宗遗物。同时下令本路、本州官员不能像对属下那样,而必须像对客人那样对待孔延世。 前已述及,他在东封泰山时,特意亲自到曲阜祭孔,举行了颇为隆重的典礼。宋真宗本来想尊孔子为帝,但是有人提出:孔子自认为是周朝的臣民,周朝最高的是 王,如周文王、周武王等,如果尊孔子为帝,封号就超过了周文王、周武王,这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宋真宗就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因“玄”字犯了圣祖讳,改 “玄”为“至”)这同以前历代相比,仍然是最高的。宋真宗还亲自写了《玄圣文官王赞》,令人刻了碑,立在孔庙和国子监。宋真宗不但给 孔子上尊号,对孔子的弟子们也给予加封。他封颜回为国公,封费侯闵损等9人为郡公,成伯曾参等62人为侯,还命令大臣们分别为这些人写了《赞》。不久,又 封左丘明等19位先儒为伯。天禧五年(1021年),宋真宗下令国子监将自己写的《至圣文宣王赞》和诸大臣写的十哲、七十二贤赞刻板印行。
大中祥符三年六月(1010年7月)间,宋真宗下令颁布《释奠玄圣文宣王庙仪注》和《祭器图》,要求各地依照其中规定定期举行祭孔仪式。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曾对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说:“儒学兴衰,关系极大。国家的命运,与此息息相关。所以,秦朝焚烧了经书,国家迅速灭 亡,汉朝大办学校,则国家昌盛。其他各朝各代,也大抵如此。唐朝最重视教化,五代就不行了。我朝太祖、太宗都尊孔崇儒,改变了五代的旧风俗。朕这些年的努 力,不过是继承他们的事业罢了。”后来,他又把这些想法,撰成《崇儒术论》赐给大臣们。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他说这番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在圣祖降临 前后。
古代帝王尊孔子为“至圣文宣王”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相比之下知道此事始于宋真宗的却要少得多,人们往往把此事张冠李戴地归于某位尊崇理学的皇帝名下,而想不到创行此事者竟是一位在人们印象中崇道色彩很浓的这位宋真宗。
宋真宗从小受到正统的儒学教育。宋太宗不但为他安排了宿儒做老师,而且在给他配备僚属时,也多找对儒学有造诣的人。据宋真宗自己对王旦讲:“朕在东宫讲 (实际是听讲)《尚书》凡七遍,《论语》《孝经》亦皆数四。”可见他对儒家经典的熟态。这种幼年的儒学教育,使他同儒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真宗在做皇帝以后,专门设置了陪伴自己读儒学经典的学士,这是前所未有的。宋太宗时,曾设翰林侍读一职,让担任此职者陪自己读儒经以备顾问。咸平二年 七月(999年9月),他正式任命杨徽之、夏侯峤、吕文仲三人为翰林侍读学士,任命邢为翰林侍讲学士。宋真宗正式给他们以“学士”的名号,显示出他比他 父亲更加重视讲论儒经。在秘阁中设“直庐”(类似值班室),让侍读、侍讲学士轮流值班。宋真宗经常与这些学士一起讨论经书,他说:“朕听政之外有空余时 间,从不敢虚度,都用来读书,有时读书读不懂,很苦恼。现在设学士,就是要为朕排忧解难的。”
咸平元年正月(998年2月),即他即 位不久,他就对大臣们说:“朕在宫中有空闲时,喜欢听人讲说儒经。”随后就召国子监直讲崔颐正进宫,给他讲《尚书·大禹谟》,崔颐正讲得使他很满意,便赐 给崔颐正五品官服以示奖赏。改日,他对大臣们说:“崔颐正讲《尚书》讲得很精,请你们在官员中再选几位精通儒经的人推荐给朕。”而后好一段时间,他经常让 崔颐正到后苑给他讲《尚书》。
此后,他又请翰林侍讲学士邢给他讲《春秋左传》,咸平五年正月(1002年3月),邢讲完了《春秋 左传》,他特地召集宗室、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王府官,在崇政殿举行宴会以示庆祝。宴会间,邢感叹说:“《左传》这部经,过去很少有帝王能从头到尾地听 讲,现在皇上让我讲了一遍,实在不容易。”宋真宗说:“学习比别的事更有益,各种书中儒经是对管理国家最有好处的书,别的书都比不上。朕听政之余,就爱看 儒经和史书,从来不觉得疲倦。所以《左传》虽讲了许多时间,朕也不烦。”他赏赐了邢衣服、器具等,并宣布给邢晋级,显示出他对此事的重视。
邢在宋真宗即皇帝位以前,就曾以诸士府侍讲的身份为宋真宗讲过儒经,做了侍读学士后,又为宋真宗讲儒经,先后讲《孝经》《礼记》各2遍、《论语》10 遍、《尚书》13遍、《易经》2遍、《诗经》《左氏春秋》各1遍。他一个人就讲经这样多,可知宋真宗学习儒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
据说,宋真宗在东封西祀离京旅行的途中,都坚持时时请人为他讲儒经,还常常在经书上用小字做眉批,记下心得和人们对经文的不同理解。宋仁宗后来曾让有关的人回忆当时宋真宗听讲经书的情景,写了《讲席记》一文。
宋真宗晚年,大约同他的尊崇道教有关,他对儒家经典中的《易经》特别感兴趣。陪他读《易经》的是冯元。冯元是广州人,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 宗下令选拔熟悉儒经的人补充学官。当时冯元任级别很低的江阴县尉,前来自荐,声称通晓五经。主持选拔的右谏大夫谢泌笑着对冯元说:“过去精通一经,往往要 头发白了才能成功,即所谓皓首穷经,你竟敢说自己通晓五经,是不是在说大话呀?”冯元回答:“经书虽有一经、五经之别,但其精髓却只有一个,掌握了它,就 能通晓诸经。”谢泌当场出题考试,冯元对答如流,谢泌大为惊讶,立即向宋真宗推荐,于是冯元被选用为国子监讲书。不久,又晋升为大理评事、崇文院检讨、国 子监直讲。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在殿试科举考生的空暇,召冯元给他讲《易·泰卦》。冯元在讲论中说道:“君道至尊,臣 道至卑,所以必须互相以诚相待,才能共成大业,共享太平。”宋真宗听得很高兴,赏赐冯元五品官服。不久,冯元被提升为太子中允,宋真宗又创设了直龙图阁的 官衔,加给冯元,同时还写诗赠给他,可见宋真宗对冯元讲的《易经》是非常满意的。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把让冯元讲《易经》 固定为经常性活动,他还让查道、李虚己、李行简等参加讨论。据说,宋真宗对冯元讲:“朕希望找三四个人一起讨论《易经》,不要搞得太正规、太拘谨,大家就 像普通朋友那样随便,不穿官服,不要侍卫,不要常规的君臣大礼,备些茶水果品,边吃边谈,有说有笑,谈得雪芙蓉冰车累了就停止。”冯元于是推荐了上述三个人。这三个 人都以孝闻名。查道的母亲病了想喝鳜鱼汤,时值冬月,查道凿冰捕鳜鱼为母亲做汤。李虚己母亲害眼病,医生说,如有人用舌舔一千天,眼病就可痊愈。李虚己于 是天天舔母亲的眼,终于使母亲盲而复明。李行简的父亲患毒疮,痛苦异常,李行简用嘴吮吸父亲疮里的脓,终于使父亲的毒疮治愈。冯元找这三个人,大约是为了 迎合宋真宗希望儿子孝顺的心理,结果宋真宗非常满意。天禧四年八月(1020年9月),宋真宗在老臣崔遵度去世的情况下,选用冯元做了太子右谕德,赋予了 他辅佐皇位继承人的重要使命,可见宋真宗对冯元的特殊信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第二节尊孔崇儒,三教并举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