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

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

李斯韩非

李斯韩非是同窗,都师承“荀子”,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韩非的死与李斯脱不了干系,历史上对韩非的死有两种说法,但是大家更倾向于第一种。李斯韩非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

韩非子画像

李斯韩非向荀子学习了“帝王之术”后,综合了其它国家的实力,决定为各诸侯效力,李斯的法家思想很快得到了秦王的重视。韩非子虽然有口吃,不善言论,但是他的着作深受当时的君主们欢喜,秦王也读过诸多他的着作,十分欣赏。

韩非子本来是效忠韩国的,但韩国君主对于他的言论并没有采纳,韩非受挫,见同窗李斯受到秦王的重视,决定前去试试。秦王本来就十分欣赏韩非,而且韩非比李斯本领大,更加引起了李斯的恐慌,李斯怕韩非会威胁到他的前途,于是在秦王面前嚼韩非的舌根,说韩非与韩国君主亲近,不是真心为韩国谋划,我们不能重用他,而且还不能放走他,应该把他杀掉。而且韩非得罪了同样受到秦王重视的姚贾,在两人的陷害下,韩非不得已吃了毒药,自杀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斯韩非作为同窗,李斯很想让韩非留在秦国,帮助秦国统一大业,但是韩非的《韩非子》将帝王之术分析的过于透彻,引起了秦王的忌惮,而且在韩非所着之书中,有的建议不适合秦国的发展,大臣姚贾的陷害,秦王将韩非收押入狱。虽然李斯真心想救韩非出来,还帮他上书秦王,但秦王铁心想杀了韩非以绝后患。

韩非和李斯

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势孕育出了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就是说客,他们各个善于权谋和雄辩,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演绎者战国风云。他们各为其主,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场场说客之间的生死较量。

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

韩非画像

韩非与李斯便是一对死对头,他们师出同门,却因各自利益不同,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韩非与李斯都曾是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二人皆为荀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学生时期的他们亦敌亦友,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之中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结束学生时期后,出身贵族的韩非心念故国,毅然投身于报效韩国的漫漫长路之中。而李斯没有显赫的家室,仅凭自己的执念四处游说,望得此赏识之人的引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斯有幸得到秦王的重用,官拜丞相。相比此时身处韩国的韩非来说,仕途并非如此顺利,当时的韩国国力薄弱,局势每况日下。韩非将其所学的治国之道结合韩国的实际国情写成奏书呈给韩王,却并未能得到韩王的重视,屡次上书,皆石沉大海。

当年并肩作战的同窗却是南辕北辙,各自分散,若是历史没有跟韩非与李斯开玩笑的话,这两人可能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这个玩笑就是秦王嬴政,秦王极为欣赏韩非的才能,不惜以出兵攻打韩国为代价,也要逼迫韩王将韩非派遣至秦国,于是,韩非与李斯之间的战争就在秦国的政治场上拉开了帷幕。

李斯韩非子

韩非子所写的一整套《韩非子》治国方针,即法、术、势三条,乃是中国历代君王独裁和统治的有力理论基础和实战基础,后来秦始皇用韩非的书,一统天下。

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

《秦时明月》李斯剧照

韩非自身以"法、术、势"三条为基准,结合各家思想和观点。在他的法治观念中,最为强调的是重刑。然而重法的目的是为了"杀一警百"来达到有利于国家的目标。韩非对于"势"的理解,就是君王必须要有君威。韩非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集合他人之所长,学会了融会与贯通。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28079.html

以上是关于韩非-李斯韩非之间的恩怨是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