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鸣锣开道”有什么规定?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清朝“鸣锣开道”有什么规定?的相关内容:此种仪仗,历史小说多有叙写。清人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回:其实这教士同这一帮秀才,听了鸣锣喝道之声,早已晓得知府来到。这里的喝道者,即开道的。为什么听到鸣锣开道的声音,就知道是知府来到了呢?原来,古代

此种仪仗,历史小说多有叙写。清人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回: 其实这教士同这一帮秀才, 听了鸣锣喝道之声,早已晓得知府来到。 这里的 喝道 者,即 开道 的。为什么听到鸣锣开道的声音,就知道是知府来到了呢?原来,古代 鸣锣开道 的 锣,并非是随便乱 鸣 的,而是按照官员级别的大小严格实行不同的标准,人们从锣鸣声的多少就能分辨出来者官衔的高低。
具体地说,清 代官制规定凡州县官以上官吏出门,都要 鸣锣开道 。州县官外出,鸣锣六响,警告 军民人等闪开 。知府外出,鸣锣九响,警告 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 。节 制武职大员外出,则鸣锣十一响,警告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 。总督最是威风,外出时鸣锣多达十三响,警告 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 。
鸣锣开道 作为封建官僚外出的礼仪,除了借以显示其尊严、高贵,吓唬老百姓外,还是一种警卫措施,用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不过, 鸣锣开道 的仪仗并非是清王朝的 创造 。据考证,官员外出 开道 的依仗,至少在唐时就已经有了,只是那时 开道 不是开锣,而是鸣鞭。宋高 承《事物纪原》载: 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周官 条狼氏》 执鞭趋辟,之遗法也。 显然,清代 鸣锣开道 的官制仪仗,是从古代 执鞭趋辟 演变而来 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清朝“鸣锣开道”有什么规定?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